今日看点

小伙伴我们来聊聊中国太极八卦图的由来以及韩国国旗的起源。

发表于话题:阴阳八卦图简单解释
发布时间:2021-05-11
韩国旗产生背景

“太极”出自中国古典《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到北宋时,形成了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并成为中国道教的标志。 因此一般认为韩国旗里的太极图是高丽时代以来从中国传入的。



国国

韩国国旗,又名太极旗

韩国国旗,又名太极旗(朝鲜语:태극기/太極旗 Taegeukgi),是韩国标志性旗帜和国家象征。太极旗长宽比例为3:2,由白色底,蓝红两色太极图和乾、坤、坎、离四卦组成。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国旗时对太极旗的解释是白色代表着大地;中间蓝色和红色的太极两仪分别代表着阴阳;左上角的乾代表着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代表着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代表着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代表著火、冬、北、智[1]:36-37。

含义

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代表着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太极为中心,四角的卦分别象征阴阳互相调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各个卦还象征着正义、富饶、生命力和智慧。国旗底色为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

1876年,随着《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朝鲜国旗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由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1880年9月,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宏集,在《朝鲜策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诸军,袭用中国龙旗为全国徽帜”[9];同年11月,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10]李鸿章也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他在1881年2月26日与朝鲜官员李容肃会谈时说:“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11]

然而,朝鲜王朝似乎对清朝的建议不以为然,1882年,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一天的5月21日,朝鲜官员李应浚设计了一种国旗方案,翌日,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对朝鲜全权大官申櫶说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仆观之,似亦未安。”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想出一种新方案,他说:“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12]但在5月27日,朝鲜方面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并主张采用“红质中青白合成圈子”作为国旗,马建忠又建议道:“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13]这个方案亦不见朝鲜采用。《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缔结前后中朝两国关于国旗方案的折冲是太极旗最早的酝酿,而李应浚设计的方案与现在太极旗相比只是无卦而已(因此被马建忠评为“似与日本相混”),被认为是韩国国旗最早的雏形。后来在美国发现的1882年著作《航海国旗帜(Flags of Maritime Nations)》发现了配有四卦的太极旗,一些学者认为是李应浚设计的方案,因此认为太极旗的实际创始人是李应浚。[14]

1882年朝鲜爆发了反日的壬午兵变,其后日本强迫朝鲜缔结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须派使臣向日本谢罪。于是在1882年9月,朝鲜政府以锦陵尉朴泳孝为谢罪兼修信使,出使日本。临行前朴泳孝就国旗问题请示国王高宗,高宗授权朴泳孝必要时可制作并使用国旗。1882年9月22日,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号轮船上,朴泳孝、金玉均等参酌英国驻朝领事阿须敦(W. G. Aston)和英籍船长杰姆士(James)的意见,以太极四卦为图案,设计出了最早的太极旗。于是韩国国旗便在“明治丸”号上诞生了。10月3日(阴历八月二十二日)朴泳孝在给本国的报告中记录了太极旗诞生的状况:

国旗标式在明治丸中与英领事阿须敦议到,则伊言该船船长英人周行四海,惯识各国旗号,又各色分别远近异同,均能洞知云,故与之商议,则太极八卦之式特别出色,然八卦分布,颇觉稠杂不明,且于各国之仿制,甚不便易,只用四卦,划之四角,则更佳云。又言外国国旗外,必有君主之旗标,盖仿样于国旗,而设采设纹,繁鲜最好云。国旗大中小各一本,使该船长裁制,小一本,今修启上送主上。旗号太极中居,八卦拱布于旗之边幅恐好,质则专用红色,似属鲜明也。既与各国通好之后,凡出使者,礼不得无国旗,为遇有各港口各兵舰载炮六门以上者,则必有祝炮以礼待之,伊时当揭该国使臣国旗而别之。又遇有约各国各等庆节,有悬旗相贺之礼,各国公使相会,以国旗表坐次,均此各件,阙不得制带国旗。而英、美、德、日各国均请仿画而去,此系布明于天下者也。[15]

太极旗诞生后,朴泳孝一行就将其广为使用,他们一登陆日本就在客店外悬挂太极旗,朴泳孝描述道:“新制国旗悬寓楼,旗竿白质而纵方,长不及广五分之二,主心画太极,填以青红,四隅画乾坤坎离四卦,曾有受命于上也。”[16]其后他们在外交场合中也频频使用太极旗,引起各国使节和日本各界的注目,“英、美、德、日各国均请仿画而去”。其中日本《时事新报》登载了太极旗图样(见右图左一),并报道了太极旗诞生的经过。[17]1883年3月6日(阴历正月二十七日),朝鲜王朝正式决定以太极旗为国旗。[18] 1897年后又成为大韩帝国国旗。后来经过一些微小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旗样式。


标签组:[中国朝鲜] [太极中国] [国旗] [韩国国旗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336.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