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生5次投靠救助站
戴着黑框眼镜,穿着褪色但还算整齐的衣服,斯斯文文的恬俊走在大街上,很难想到他是一位长期住在救助站的城市边缘人。
恬俊,研究生学历,恐怕是救助站受救助人员中学历最高的。他本有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但受到事业和婚姻的双重打击后,他开始破罐子破摔。
今年4月25日,恬俊终于鼓起勇气走出救助站,往罗湖人才大市场走去,路过春风路时,他自豪地回忆,十几年前他曾在附近一家酒楼吃饭,人均消费近千元。
在人才市场一则招聘信息前,恬俊娴熟地将招聘信息翻译成英文,他还与深晚记者进行了英文对话。
“待在救助站好歹有个依靠”,恬俊盯着招聘广告说,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活,只能被救济。他认为,救济他们是政府的义务,他们只是在享受应有的权利。
不过,这种权利并没有给他带来自豪感。他借过记者的手机,与一位女士约见,他再三强调,不能让她知道自己住在救助站。恬俊的家人和朋友,同样不知道这位昔日的高材生,如今沦落到靠救助站救济的地步。
恬俊讨厌救助站,但是他又不想离开救助站这个“铁饭碗”,有时他也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