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却也只能做做零工_地震

发表于话题:范跑跑
发布时间:2021-05-12

原标题: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却也只能做做零工

“先做自己,再为他人”

2008年的汶川,地震如凶兽般将四川的这个县城摧毁得千疮百孔,悲痛的深渊中传来绝望的呼喊,风雨飘摇中近7万同胞失去生命。

灾难时期有人舍己而得流芳,亦有人独活而受唾弃,范美忠便是后者,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再看,他做错了吗?或者说错在了哪里?

轰动一时的范跑跑事件

08年汶川地震中受到千夫所指的“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四川内江人氏,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因为课堂言辞不得不辗转多地,在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市的一所中学时期。

地震发生时,范美忠首先发现原本平稳的地面开始晃动,起先他还以为只认为是一些轻微的摇晃,直到后来,墙上开始不断地有尘屑落下,桌面摇晃也突然剧烈,他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

于是,他在对学生大喊了“地震来了,快跑!”之后率先跑出了教室,来到操场后,范美忠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第一位撤离出来的人,就连自己的学生也是在一分钟以后才被疏散到操场。

当范美忠这一行径在被公之于众后,就立刻遭到了群众的口诛笔伐,“范跑跑”成为了公众眼中范美忠的另一个名字。

可能连他都未曾想过,这一跑,竟是万人唾弃,他的人生也跑到了另一条轨道上。

“范跑跑”

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

虽然范美忠因为抛弃学生独自逃生在当时受到了全国上下近乎统一的“讨伐”,可以说因为这件事,范美忠差点没被人民群众的口水给淹死。

同时,范美忠不得不离开原先的学校,在之后谋求工作的过程中,也因为这件事让用人单位不愿录用或者说不敢录用,就算他顶着“北大毕业”的头衔也只能打打零工维持生计。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当时,攻击“范跑跑”就如同一种风尚,就连从未听闻这一事件之人也要过来骂两句,甚至南方都市晚报里,竟然有过这样的言论——“从生命的长度看,学生的生命剩余时间比范美忠长,所以死的应该是老师”

那么十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范跑跑”事件时,范美忠是不是理应承受全社会的敌意,以及这样的待遇呢?

范美忠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是什么?是他抛弃学生独自逃生的行径,在旁人看来有违师德,但十年后,当这件事的风波逐渐平息,人们对待这一事件也逐渐趋于理性。

当我们站在范美忠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时会发现,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也是谁的父亲,他也有家庭,如果他因为救人而离开,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可谁来照顾他的家人,谁来陪孩子成长。

退一步而言,就算范美忠当时没考虑这么多,想的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安全,那也无可厚非,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生命也只有一次,在生命安全这方面,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大加指责,更不可以勒令他人以生命安危作代价去做任何事情。

范美忠所为确实有违师德,但那也是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做出的选择,范美忠本人也说过,自己是本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此基础上成为的老师。

因此,作为一名普通人,从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角度而言,范美忠的做法的确并无不妥。

演讲中的范跑跑

大众视野内的辩解

然而,范美忠真就没错了吗?很显然,并非如此。5月22日,也就是地震发生的十天过后,范美忠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贴文,详细描述了他在地震来临之际所经历的一切。

也正是因为这篇贴文,范美忠亲自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范美忠在文中对自己的对自己的行为如此辩解——“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甚至表示当时就算连母亲在场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因为他抱不动一个成年人跑步。

此外,范美忠还多次公开辩论,并且表示,如果去救人,那就是“抛弃家人”的不当行为。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在驰援四川,其中,不乏为抢险救援而手指磨破的解放军官兵,更不乏遍体鳞伤,以命换命的无名英雄,地震使得人民空前团结,爱国情绪高涨。

范美忠的言论就相当于给那些先人后己的英雄们扣上了“不负责”的帽子,相当于在民心之树上生出了歪枝,被砍去是必然的宿命。

中华民族需要英雄,也不缺英雄。百年以前正是一群对家人“不负责”的英雄,将旧中国从近代屈辱的泥潭中拖了出来,百年之后也正是他们于天灾之时为民请命,范美忠如“先己后人”和关于“不负责任”的公开言论无异于挑战国民感情,挑战国民的同理心。

范美忠错就错在这里,如果他当初没发表那些言论,没有选择“公堂对薄”,就很可能仅仅被舆论以“有违师德”抨击一段时间,断然不会落得个千夫所指的下场,因为谁的命都只有一次,他作为普通人跑可以,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英雄,但绝对不能给英雄扣帽子。

而且范美忠事后选择高调发言,一副理所当然的姿态,还用“先人后己是对家人的不负责”这种论调为自己洗白,是必然不会被接受的,也难怪同为北大教授王海明曾指出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

现在的范美忠

从范跑跑到范美忠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已经让曾经的“范跑跑”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为北大毕业生,他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却没有一颗“为生民立命”的心,因为师德有瑕。

现在的范美忠早已不能从事教师工作,但写些书,做些讲座,不再讨论方面弃学生而逃之事,也不再为自己辩解,低调生活。

作为群众也应该注意,当舆论的矛头将人民的愤怒导向某个人,某件事情之时,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这个点会成为众矢之的,为了愤怒而愤怒委实不妥,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亦是匹夫之事。

标签组:[北大] [范美忠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378.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