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真搞不懂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数据

发表于话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构
发布时间:2021-05-12

​​千呼万唤始出来,国家统计局终于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官网地址如下:

http://www.stats.gov.cn/tjsj/


打开这份人口数据普查的统计公报,数据专业不专业不好说,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但凡能从数据缝隙里扒拉出来一丝一毫的意义,在该段的结尾,都被特意地加上一句绝对“政治正确”的总结。

在正式人口普查公报中,国家统计局并未公布2020年出生婴儿数(如果公布每个年龄人口的情况的话,就是0岁人口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对媒体公布了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数据是1200万人


但,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根据统计公报的数据,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总人数为2.5338亿人,如果你加和2006年-2019年的中国出生人口(同样是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发现是:

2.2637亿人。

这就意味着,2020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应该是25338-22637=2700万人


这就尴尬了!

2700万与1200万,差1500万人口呢,中国总人口的1%还多,到底哪个数据才是对的?


另外,我才不告诉你,根据2021年2月8日由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数量总共是1003.5万


根据最新普查数据中中国的总人口数量和2019年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人口数量,两者相减,2020年中国总人口增加了1173万人


假定局长大人公布的1200万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出生人口1200万,总人口增加1173万,意味着2020年中国的死亡人口只有27万,相比2019年接近1千万的死亡人口,中国人口死亡率在2020年由上一年的7‰遽降为0.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上一年的3.4‰暴增至8.4‰。


看来,中国的2020年,不仅抗疫无比成功,而且在防治新冠疫情蔓延的过程中,生命科学也得到了量级的提升,死亡人口由千万规模遽降为十万规模,应该申请国际奖项!


你可能会说了,14亿人口的大国,一年中的意外事故死亡人数可能都远远超过27万,所以这不科学。


好吧,那我们退回来,斗胆假定一下,统计局局长说1200万人可能是口误,真实的数据是,2020年的疫情中,年轻人们都困在家里疯狂造人,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井喷,2700万人才是正确的数据。


同样结合刚才新增人口1173万人,这意味着中国2020年的死亡人口数量是2700-1173=1527万人


1527万人,相比2019年的998万人是暴增,考虑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如果叠加疫情影响什么的,这个数据,可能算不上特别地离谱。


问题恰恰在于2700万新出生人口这个数据本身,在数据系列中显得异常突兀——这等于是说中国在连续N年的人口出生率稳定下降趋势中,突然在2020年暴增,人口出生量达到了1960年大灾荒之后的水平……

问题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全面放开呢,咋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即便从我们每个人最切身的感受来说,也是不靠谱的事情——不信,你看看你身边那些处于生育年龄的人群,有几家赶着在疫情这一年生孩子的?


2700万,1200万,1003.5万,都是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到底哪个才是真实数字?


想来想去,可能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算法有问题。虽然我认为是统计局搞错了,但我决定不同意自己的看法。


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怎么可能有问题?

要么是数学逻辑有问题,要么是我脑子有问题!


分析完了整体的出生人口数据和死亡人口数据,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调查公报,虽然权威而且充满了正能量,但我想要看的数据,却还是没有。


我要看什么数据?


当然就是更详细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了,包括了每一个年龄的总人数,男女比例,分布区域等等,这也是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普查公报中,都会明确告知的内容,我们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也是包含这些内容的。


但这一次并没有,只是公布了一个笼统的0-14岁人口、15-59岁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含65岁及以上人口的总数和比例)。


为什么我想要不同年龄人口的详细数据?


当然是用来估算中国的人口趋势了!


有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再考虑官方最新公布的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差不多就知道未来一年、两年、三年……中国的死亡人数是多少,然后再考虑每年新生婴儿的情况,就能差不多估算整个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人口趋势了。


好吧,没有就没有,咱只能看菜下碟看米下锅,根据统计局以前公布的年度数据,将中国的人口年龄分成3组:14岁及以下、15-64岁、65岁及以上,来查看他们的构成比例。

说明:上图中的数据,2020年以前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年鉴,2020年的数据则来自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


从这份人口数据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来迅速上升,而0-14岁儿童的人口占比却在下降……


哎,不对啊,统计局刚刚公布人口普查数据,明明说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于是,我就查看了一下数据,原来……

拿2001年到现在的数据来说,中国儿童(14岁及以下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一直都在下降,从24.2%一路降到了不足18%。


2016年,中国正式放开“二胎”生育,在上一波婴儿潮尾声的育龄妇女加持下,中国新出生的人口数量自2016-2019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反弹,虽然总量上并没有增加多少,但至少让中国的儿童人口占比在最近5年都维持在了18%的水平。


按照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的儿童占比甚至出现了0.15%的微弱回升,还不知道能不能持续(根据我个人推断,大概率持续不了),于是就成为了“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的证明。


这,这,这……


前面,是关键统计数据自相矛盾,却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

后面,是一个数据的微小波动,居然成了正能量满满的证据。


统计局,真够硬核的!


相关阅读:

2020-2022年,中国人口规模的拐点
认真算了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把自己给吓着了!


​​​​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中国的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437.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