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新中国历史上七次人口普查回顾:每一次都是里程碑

发表于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全国人口共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普查,既摸清了我国人口总量,掌握了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也查清了人口结构和分布状况、人口迁移流动状况,反映了人口结构演变和人口社会变迁等情况。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每次都会吸引大量的社会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不管是从技术上、参与部门上还是涉及范围上,都较上一次有着里程碑式的发展。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启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后来称为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登记工作自1953年5月在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到1954年5月中南地区最迟完成,全部调查登记工作共历时一年。为了减少调查工作中的困难,保证调查登记的质量,根据当时我国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内容方面,规定只登记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四个项目。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此次普查为以后的人口普查工作在普查准备、组织训练普查队伍、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和人口登记、复查、统计汇总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

  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发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

  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当时没有公布。到1981年第5期《统计》杂志上,刊载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九项主要统计数据》。其中显示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

  第二次人口普查过去18年之后,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发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在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这次人口普查使用29台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其中8台由我国自行购置,21台由联合国资助)同时对普查资料进行空前规模的数据处理。

  

  1982年6月30日,首次发行了人口普查纪念邮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82年的这次人口普查不仅在我国人口普查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一些国际友人心存疑虑:世界上有些国家(如东南亚)第一次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数据都失败了,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从未用过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能行吗?普查的顺利完成则打破了这些疑虑,并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口学家、统计专家等各界人士几百人在普查期间到我国考察交流,并撰文评价中国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取得的组织实施、数据处理等方面经验对于中国以及世界人口普查工作的意义。

  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

  199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

  第四次人口普查是有史以来宣传力度最大的一次普查,充分利用了广播、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同时各地还积极张贴宣传画、举行文艺汇演、发放宣传单及宣传品等。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人口普查的宣传一改之前“单调”的形式,无论是“锅碗瓢盆”这些实用的物品,还是手表、磁带、软盘等这些当时比较流行的物品,我们都可以看到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身影”。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这次人口普查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普查。从涉及面看,这次普查涉及的人口最多,约12.66亿人;从普查项目看,这次普查的项目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且首次增加了住房内容;从使用的物资看,全国仅普查表用纸就达1万多吨,印发了4亿封《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100万册《人口普查宣传手册》、上千万张宣传画;从动员的人力看,全国共组织了100多万名普查指导员和500多万名普查员,再加上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公安干警、街道和村居委会的干部,直接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有近千万人。此外,此次普查还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10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外籍人口试点宣传活动启动。外国友人在现场进行登记。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开展的,普查环境非常复杂,普查对象非常庞大,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普查难度前所未有。一方面,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较2010年增长了一倍,人口迁移流动数量大、频率高,人户分离现象十分普遍,普查难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公众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对如实登记的担心等会直接影响普查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来中国大陆工作和居住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主要是要了解境外人员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国际迁移状况。原因有三,目前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对外籍人士进行普查,这是一种国际惯例;联合国也建议中国将外籍人士列入普查对象,从而了解国际人口相关移动情况;我国也想进一步了解外籍人士入境后的去向、分布等相关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

  

  2020年11月1日,天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入户登记阶段,图为登记成功。

  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了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通过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为尽量减少对普查对象的打扰,这次普查还首次对普查短表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方式,开发了自主填报程序。住户可在自主填报和普查员二次上门两种方式中任选其一。

  对于备受关注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这次普查则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移动端和服务器端采取了严密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据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此次人口普查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采取不同的普查登记方式。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莫元婧 综合国家统计局网站、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等)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568.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