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新中国历史上七次人口普查回顾:每一次都是里程碑

发表于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全国人口共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普查,既摸清了我国人口总量,掌握了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也查清了人口结构和分布状况、人口迁移流动状况,反映了人口结构演变和人口社会变迁等情况。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每次都会吸引大量的社会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不管是从技术上、参与部门上还是涉及范围上,都较上一次有着里程碑式的发展。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

  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启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后来称为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登记工作自1953年5月在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到1954年5月中南地区最迟完成,全部调查登记工作共历时一年。为了减少调查工作中的困难,保证调查登记的质量,根据当时我国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内容方面,规定只登记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四个项目。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此次普查为以后的人口普查工作在普查准备、组织训练普查队伍、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和人口登记、复查、统计汇总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

  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发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

  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当时没有公布。到1981年第5期《统计》杂志上,刊载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九项主要统计数据》。其中显示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

  第二次人口普查过去18年之后,我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发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在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这次人口普查使用29台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其中8台由我国自行购置,21台由联合国资助)同时对普查资料进行空前规模的数据处理。

  

  1982年6月30日,首次发行了人口普查纪念邮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82年的这次人口普查不仅在我国人口普查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一些国际友人心存疑虑:世界上有些国家(如东南亚)第一次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数据都失败了,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从未用过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能行吗?普查的顺利完成则打破了这些疑虑,并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口学家、统计专家等各界人士几百人在普查期间到我国考察交流,并撰文评价中国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取得的组织实施、数据处理等方面经验对于中国以及世界人口普查工作的意义。

  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

  199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

  第四次人口普查是有史以来宣传力度最大的一次普查,充分利用了广播、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同时各地还积极张贴宣传画、举行文艺汇演、发放宣传单及宣传品等。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人口普查的宣传一改之前“单调”的形式,无论是“锅碗瓢盆”这些实用的物品,还是手表、磁带、软盘等这些当时比较流行的物品,我们都可以看到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身影”。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这次人口普查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普查。从涉及面看,这次普查涉及的人口最多,约12.66亿人;从普查项目看,这次普查的项目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且首次增加了住房内容;从使用的物资看,全国仅普查表用纸就达1万多吨,印发了4亿封《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100万册《人口普查宣传手册》、上千万张宣传画;从动员的人力看,全国共组织了100多万名普查指导员和500多万名普查员,再加上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公安干警、街道和村居委会的干部,直接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有近千万人。此外,此次普查还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2010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外籍人口试点宣传活动启动。外国友人在现场进行登记。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开展的,普查环境非常复杂,普查对象非常庞大,普查内容多,涉及面广,普查难度前所未有。一方面,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较2010年增长了一倍,人口迁移流动数量大、频率高,人户分离现象十分普遍,普查难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公众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对如实登记的担心等会直接影响普查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港澳台和外籍人员因为各种原因来中国大陆工作和居住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主要是要了解境外人员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国际迁移状况。原因有三,目前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对外籍人士进行普查,这是一种国际惯例;联合国也建议中国将外籍人士列入普查对象,从而了解国际人口相关移动情况;我国也想进一步了解外籍人士入境后的去向、分布等相关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

  

  2020年11月1日,天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入户登记阶段,图为登记成功。

  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了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通过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国家,有效杜绝中间环节可能受到的人为干扰。为尽量减少对普查对象的打扰,这次普查还首次对普查短表采用普查对象自主填报方式,开发了自主填报程序。住户可在自主填报和普查员二次上门两种方式中任选其一。

  对于备受关注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这次普查则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的标准进行安全管理。移动端和服务器端采取了严密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技术,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据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此次人口普查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采取不同的普查登记方式。

  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莫元婧 综合国家统计局网站、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等)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568.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