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路上”十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发表于话题:没见过世面的鲨鱼
发布时间:2021-05-13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在过去很多年中一直在尝试回答,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是觉得话题太重,没有足够经历支撑终觉浅显不值分享。按理来说,算上小时候的家庭旅行以及中学时代的出国交流,我的“旅行史”要远长于此,但一个人背包“在路上”的状态,恰好是十年。十年很短,在人生长河中稍纵即逝。十年也很长,足以彻头彻尾地改变一个人。


(黄昏下的色调似乎最适合巴黎这个城市)

十年里,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旅行,将“在路上”变为一种状态:从学生时代的大小长假、出国读研、学术交换、赞助游学,到各个城市工作、海外常驻、国际义工和换工作间隙——偏偏没有鸡汤里的“放弃一切去流浪”。至今,我走过中国几乎所有省份和六大洲约70国,但我不是职业旅行规划师,更不靠自媒体赚钱为生,我有我的工作和其他社会角色,所以始终在以积极并客观的角度看待旅行这个话题。

那么,旅行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1

放在开端要讲的,还是老生常谈的“知识,视野,能力”

在我的少年时代,《海尔兄弟》是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良心的国产动画片之一,因为这行走世界的探险中蕴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我们常把读书和行路放在一起谈论,因为这都是获取知识给养的最基础手段。而且相较于书本上有限的信息源,高质量的旅行往往意味着多重感官的全方位刺激,效果可想而知。比如,在商学院时我们讨论过Uber在东南亚败给Grab的案例,你会发现一次用心的实地考察会让你比上千百节课对“本土化”理解得更加深入。


(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牛排店里,各部位牛肉名称的图示)


不过,学识渊博绝非仅仅为了获取一种“见过世面”的谈资,“站得高看得远”背后还包括一种敬畏心。十年里,从珠峰到死海、赤道到极圈,从山峰草地到湖泊岛屿、林海雪原到沙漠戈壁我都看了个遍,体会到了“大道至简”,人为力量其实很渺小。在本科时,我也时不时背着单反长焦蹲点拍摄再后期修饰,直到发现设备与技术也许会影响你作品的下线,但上线一定取决于你经历的厚度、视野的高度和对生命理解的深度。现在我基本只带个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出门,“景点打卡”也自然而然成了我旅行中的最末选项,因为吸引我的已经不再是这些东西了。

同时,旅行是一项很锻炼能力与意志的活动。十年前,马蜂窝一类的自由行网站(我算得上是元老级用户了)还做得不怎么样,周边用上智能手机的人都没几个,更别提当下互联网时代千奇百怪的应用了。出门旅行就意味着,你需要通过搜罗资源用心制定规划,需要去车站抢票甚至和黄牛党周旋,需要硬着头皮学外语读地图,需要和一路上的人进行交流沟通,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计划,甚至需要处理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比起象牙塔里众星捧月的王子公主生活,“走出去”将会是你告别舒适区、学会独立面对与承担的第一步。


(在加勒比海不仅有会游泳的猪,还能与鲨鱼共舞)


2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另一个世界”,即便我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井底之蛙。

在前面一些年,不少朋友问我旅行给你带来的最大感悟是什么,我常说:不再take it for granted(认为一切理所应当)。中学时代的我也曾当过“别人家的孩子”,一手揣着艺术十级证书一手握有出国交流经历,成绩在一所省重点里时常数一数二(而这所学校头一年刚出了状元),没事想想“去北大还是去复旦、读国关还是读经管”这种问题。后来高考的小小失利点醒了自以为优秀的我,促使我改变生活模式继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摆脱“优秀”禁锢,为自己发掘无限可能性)


在做国际义工期间,我看到剑桥、哥大真正的“高材生”为了志愿理想和我们一起来到这方圆一两公里都没信号的基地,看到年纪比我还小的西班牙室友饶有激情地投身于“没什么前途”但自己热爱的专业里,看到同龄德国女生玩遍了跳伞攀岩等极限运动还爱得轰轰烈……同时,我更看到不少山区同学步行几个小时来学校却不一定有老师给他们上课,生活拮据的僧人为了学习把最好的食物献给老师,孤儿院里生病的孩子输着血还要前来加入我们……

后来我到伊拉克工作,目睹曾经人类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但当地人即便身处这样的环境还是十分乐观热情。在巴格达常驻时期,不早不晚正好赶上了ISIS崛起,第一次发现战争与和平这种看似与自己永远不会有交集的话题已经来到身边。后来我意识到,曾经你以为的那些忧愁与烦恼,其实根本微不足道不值一提。所谓格局,不是让你站在高处俯视一切,而恰是心怀包容仰视万物,去理解它们存在的本质,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法语中有一句谚语: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理解即宽恕)


(在巴格达近距离感受爆炸也是特殊人生经历)


3

然后,关于自我,关于标签

我们中的大多数是幸运的,生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同时大家不再满足于物质本身,开始探索更高层次的需求。现在市面上有太多的成功学鸡汤教导年轻人去“做自己”,殊不知做自己之前首先需要找到自己,“做”容易“找”可就难了。人人都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一遍又一遍地以竞争压力和社会准则为由把最初的兴趣与理想压制在摇篮里,而后一个接一个的其实只是欲望而已。所以当“主动发现”难度过高时,我们需要通过“被动参照”来找寻自我、找寻想要的生活模型。


(和青旅里的伙伴们在极圈共度圣诞)


旅行能够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参照系。十年旅行中,我遇到了太多“有趣”的人和给你带来灵感的生活方式:有的游走近百国后融合多地美食开了自己的小吃摊,有的一面做着企业高管一面和家人完成了环球航海的壮举,有的放弃高薪白领工作变身潜水教练,有的深受病魔折磨却反过来投身公益事业以帮助更多人……没有天然的政治正确和价值最优,通晓这一切不是为了让你判断出哪种人生“最好”,而是让你的三观更加健全:盒子之外,原来还有着那么多可能性。而你甚至可以把多种元素组合成为你想要的生活——预言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这些激励你的人身上,往往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样化的标签。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重社会角色,你来自什么学校在做什么工作永远无法完整说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向何方?”看似深奥无边的哲学问题,在别人认识你甚至你认识自己时依旧会先演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标签,比如旅行者、潜水员、调酒师、企业家,这些标签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的有生命力的形象,帮助你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并且去做自己。


(在摩洛哥遇上“没落贵族”的airbnb店主兄弟)

当你成功地构建了自我价值体系之后,你会发现攀比的源头往往在于自我认知欠缺。如果非得有一个普世的成功标准,那便应该是“求仁得仁”:在华尔街通宵奔忙的投行家能够体验金钱与权力带来的成就感,而在里约海滩上消磨时光的年轻人却享受了自然的魅力和青春的气息。这也会让我们以另一种姿态看待教育与工作,看待文化差异甚至文明冲突。届时,你不再会为同学聚会上张三的升职速度自怨自艾,也不再会为邻居李四家孩子的优秀感到压力重重,兴许你和你的家庭正在过着别人羡慕不已的日子。

4

旅行,同样帮助一个人树立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对于一个在海外长期生活过的人,身份认同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我们努力去理解和适应所处国家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延续文明为傲并愿意帮助外部世界去客观地认识和解读她。这些东西很多是在潜意识和元认知层面的,而行路中输入、输出的过程会加速其形成与发展。


(带领法国哥们儿品尝中国火锅)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青旅同住一屋的委内瑞拉小哥正在这里找工作,他失望地跟我说他们的国家完了,这辈子可能都不回去了。而背包行走中东时,我的一个沙发主巴勒斯坦小哥有心地请我吃了家乡菜,跟我说他拿约旦护照,却不是那里人。最近正值《何以为家》热映,对于四海漂泊的人,这何尝不是一次十分深刻的灵魂拷问?放到这些年颇有争议的难民问题,你又会作出何种反馈?

经历过这些故事与人,你往往能以更高的视角看待种族、宗教、文明、和平这些人类社会的宏大话题。十余年前我第一次看《通天塔》这部电影时,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但现在截然不同,因为许多路你走过、许多场景你经历过、许多问题你思考过,你会感到很多东西是与你“相关”的。同时,世界和而不同,各地人的生活是相异同时更是相似的,在理解秩序的同时当去欣赏每种文明的美,去挖掘每段经历的宝藏。


(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在卡塔尔展现得淋漓尽致)

5

最后,这一切是为了持续的生命激情,为了成功地“对抗时空”

无论在车水马龙的都市还是自然恬静的乡村,每隔一段时间人可能都会觉得单调重复的日子让人感到迷失,似乎缺乏一个“永动机”来为你的生活持续注入能量。因为在非线性的人生坐标系里,“峰值体验”和“终值体验”才是真正能被记住和回味的,这也是为什么理想清单被赋予了价值。而旅行,这种创造“峰值体验”和“高光时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印加古道徒步来到失落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当你体验了“极致之美”,无论自然或是人文,你会充满能量、懂得感恩、甘愿为善,这足以让你具备应对各种未知与变化的自我调适能力。十年里,让我“心潮澎湃”的时刻大多数来自于旅行,比如躺在青海湖边草甸和朋友们仰望银河用长射程手电遥指星空,在大雪纷飞的冰岛蓝湖温泉感受天地交融冰雪两重天的魔幻,在斯德哥尔摩和瑞典好友实现了多年前那看似遥遥无期的重聚约定,在里约热内卢和亚马逊伴着《里约大冒险》的旋律走入每一个记忆中的场景……

人生命的长度难以延续,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句每个人都听过的话,却不是每个人都理解。衰老是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问题,同时随着年光流逝经历累积,新鲜东西越来越少、求稳心态越来越重、激情“阈值”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坚定的信念来推动自己尝试、选择与突破。旅行带给你的,正如一股清泉,当你被现实榨干时帮助你润泽心田。如罗曼·罗兰所言,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复活节岛上的神秘石像们)

而人最伟大的东西,恰是无尽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更多图文故事,请戳:

图说旅途中的那些故事与人(下)

图说旅途中的那些故事与人(上)


(巴黎街头相拥而吻的情侣)


(里约LGBT游行上互吻的男子)


(斯堪的纳维亚,勇敢者指点江山的土地)


(瑞士苏黎世,土豪城市的简约生活)


(荷兰库肯霍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尔兰高威,跨越时空的对话)


(巴黎迪士尼里的欢颜)


(俄罗斯博物馆里的“画中画”)


(旧金山街头关于种族多元化的墙壁)


(爱德华王子岛的自然极致大美)


(古巴哈瓦那街头的穿越感)


(马德里伯纳乌球场门前休憩的拉美劳工)


(里约同学的泳池豪宅与背后贫民窟形成鲜明对比)


(在丹麦北部海滩偶遇小海豹)


(卡尔卡松城堡,法国女生演奏竖琴的唯美场景)


(地球另一端的圣地亚哥,智利小哥在拉中国二胡)


(巴黎街头的行为艺术)


(镜头下的抗日远征军)


(更多环球旅行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巴别塔船长

旅行丨关于我的旅行二十宗“最”

航海丨帆船航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下)

跳伞丨和贝爷战友一起跳伞是什么感觉?

滑翔丨在里约体验世界最美滑翔翼路线

义工丨做国际志愿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巴哈马丨加勒比的那抹蓝,和一群会游泳的猪

加拿大丨冬日的落基山到底有多美?

夏威夷丨Aloha,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天堂!

秘鲁丨踏着印加古道追寻失落的天空之城

巴西丨在亚马逊实现人与自然的理想

沙特丨“世界边缘”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约旦丨从陆地最低点到神秘的失乐园

挪威丨斯堪的纳维亚,勇敢者的天堂

西藏丨雪域高原的天路朝圣之旅

标签组:[旅行] [旅行经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670.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