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13年后,那个丢下学生逃跑的北大才子“范跑跑”,现在怎么样了?_范美忠

发表于话题:范跑跑现在过得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05-13

原标题:13年后,那个丢下学生逃跑的北大才子“范跑跑”,现在怎么样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随着一阵地动山摇,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

13年过去了,“可乐男孩”薛枭、“吊瓶男孩”廖波、“袖珍女孩”汤星月、手刨同学的马健、“救灾小英雄”林浩……这些可爱的名字我们都没有忘。

然而,今天,却有一个名字不合时宜地登上了热搜,那就是“范跑跑”。

有人说,老师就像一支蜡烛,牺牲自己,点亮别人。却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地震来临的瞬间,丢下学生自己拔腿就跑,他就是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的老师范美忠,人称“范跑跑”。

1

时钟拨回到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范美忠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他感到桌椅轻微地晃动,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常见的小地震。

但他的话音未落,整栋教学楼都开始晃动起来,范美忠这才意识到,是大地震来了!

当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跑!

于是他扔下课本,自顾自地逃出教室,全然不顾身后一个班级的学生。

好在看到老师跑了,学生们也都一起跑了出去,最终学生全部逃生成功,没有人员伤亡。

事后,范美忠自己逃跑,不顾学生安危的行为,被传到了网上。

这自然引发了网友的抨击,大家痛骂范美忠这种自私的行为。在危难来临之际,只顾自己,不管学生,实在有损师德。

一时间,范美忠被推到了口浪尖上。

但范美忠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2008年5月22日,他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

文中他抨击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落后,反驳批评他的人:

“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迅速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网友大规模的讨伐和全社会各界的批评。

此后范美忠有了一个侮辱性的外号,叫“范跑跑"。

在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范美忠却一个人继续和舆论抗争。

在一个节目里,当被主持人厉声质疑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在哪里,范美忠义正辞严地说:“我有责任,但也有权利,如果你只让我承担责任而剥夺我的权利,那就是道德绑架,是剥夺!”

2

令人震惊的是,范美忠竟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谁能想到,这位北大的高材生,能做出如此违反主流价值观的事情。

很多人在知道他是北大才子之后,纷纷指责他给北大丢脸。他虽然是知识精英,却缺乏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品质。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狠批范美忠:

“范美忠毕业离校之后,就曾经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在学校时他不好好学习,对老师也十分不恭敬!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

其实谁都知道,危急之下寻求自保,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本能。

如果身处在那样的环境,我们也不见得比他做得好。

但人们骂他,并不是因为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是因为他逃生后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大肆“宣扬”,毫无愧疚之心。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在是在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

对比范美忠的做法,人们自然联想到那些为了拯救学生而献出生命的老师们。

在那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涌现出无数老师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

为了救学生,四川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老师袁文婷,义无反顾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地震发生时,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臂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冲进校舍后,教学楼轰然倒塌,她娇小的身躯瞬间被湮没,年仅26岁。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8岁。

同样是映秀小学的数学老师张米亚,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学生,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任由坍塌的墙壁和房顶砸在身上,扯断的钢筋刺进肉里。

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只得含泪把他的手锯掉。

映秀小学的语文老师汤宏,用血肉之躯护住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的生命。

牺牲时,他的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

危难之际,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把4名学生拉到讲台下,而他则张开双臂护着讲台,最终身下4名学生都活了下来,而他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这些以身殉职的老师们,他们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他们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相比之下,范美忠则显得懦弱、自私、缺乏责任心。

3

天崩地裂的舆论讨伐过后,2015年,范美忠放弃了光亚学校的工作。

之后,他以网络授课和开设国学培训班谋生,写书,做讲座,业余研究鲁迅和庄子……

如今他已经49岁,人到中年,他不再提及当年的事情,低调生活,日子也算过得去。

2018年的一篇采访中说,他已经从“一个浑身长刺的社会道德秩序的挑战者”,变成“一个被打磨得圆润光滑可以握着锅铲下厨房的家庭煮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越来越没有刺了!”

如今,当人们再提及“范跑跑”,还是会有很多批判的声音。

但令人意外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情他的遭遇,甚至有人说他是“敢于说真话的勇士”。

有人在网络上发表名为《我是这社会的一员,并欠你一个道歉》的文章,对范美忠道歉。

2016年,曾经骂过范美忠的记者吴聪灵在《见字如面》上给范美忠写了一封信:

“你在庄子那找到了平和,而我要做的便是向你道歉,只不过这道歉,来得晚了。”

2018年的时候,记者问他:“如果地震来了,还会做出和当年一样的选择吗?”

范美忠说:“我的想法和观点没有改变,即使是今天发生地震我还是会和当年一样。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做法,至于外界对我做出什么样的评论,我根本不在乎。”

时隔13年,我们再去谴责范美忠的做法已经没有意义,他已然为此付出了代价。

当年,人民网论坛曾发出探讨,称范美忠的逃跑给每个中国人出了一个难题。

当我面临那样的状况时,会做什么选择呢?

还是那就话,我不一定做得比范美忠好,但也不会硬杠自己“伟大”。

如果每个人都像范美忠一样,只“忠于”自己,那这个世界得自私到什么程度?

人有权利选择懦弱,但也必须承认自己的懦弱。

有人说,自由二字,从来不意味着抛弃廉耻和对崇高者的敬意。

范美忠曾自比鲁迅,可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范美忠断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这个世界总需要崇高的人,如果我做不到崇高,但会对崇高致以敬意;

这个世界需要发光的人,如果我不是光,总要允许那些发光的人存在。

13年过去了,对于范跑跑,你怎么看?文/喻汀

标签组:[大学] [范美忠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4789.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原文】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②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五: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