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祝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_航天器

发表于话题: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发布时间:2021-05-15

(来源:江西人社)

原标题:祝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官方微博,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

要想着陆火星,总共分几步?

答案很简单,三步:

第一步是“进入”

第二步是“下降”

第三步是“着陆”

也就是传说中的EDL过程,

E就是Entry,进入;

D就是Descent,下降;

L就是Landing,着陆。

天问一号的EDL旅程,

从火星大气上边界(距火面约125km)开始,

总的来说,航天器进入拥有大气层的天体时,

有以下几种进入方式:弹道式、半弹道式(或称弹道-升力式)、跳跃式、椭圆衰减式。

所谓弹道式,就是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

大气来流方向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

进行“正面刚”,

此时只有阻力没有升力;

除此之外,对升力不加以控制也归于此类。

这时的航天器就像子弹、炮弹一样“直奔主题”

这种方式最早见于导弹的弹道设计。

我国的返回式卫星,美苏的第一代载人飞船,

都是采用此种方式返回地球。

这是航天器最“朴素”的一种再入方式,

等于直接从太空“扔”进大气层,

这种方式下,

航天器气动总加热量较小,

但是过载较大,

落点精度较差。

半弹道式属于弹道式的升级2.0版,

在此情况下,大气来流方向没有沿着航天器的几何对称轴方向,

气体作用在航天器表面,不仅产生阻力,

也会产生升力。

有了升力的“扶助”,

航天器会按一条较为平缓的轨迹下降,

有效减少了过载,

同时,通过升力控制可以为航天器“定制”航向,

从而提高了落点精度,

但因为延长了飞行时间,总加热量增大。

中国的神舟号飞船,美国的双子星座均使用此类方法实现再入返回

跳跃式则是在半弹道式的基础上,“升力plus”的轨道设计方法

航天器以较小的角度进入大气层,

这样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使其“一跃而出”

之后航天器再次进入或多次进出大气层,

最终达到减速的目的。

刚刚载誉归来的嫦娥五号返回舱就是一名优秀的“跳跃”选手,

最后,椭圆衰减轨道则是更加“任性”的存在,

它选择以更加小的进入角掠过大气层,

而后“绕个圈圈”再次重复上述操作,

每次将椭圆半径减小一点,

直至最后落入大气层中,

这种方式无法预先选定着陆点,

花费时间长,一般只在紧急情况下,

作为应急救援使用。

天问一号采用的是半弹道式设计,

在进入段要解决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一是“进得去”,

二是“进得稳”,

解决“进得去”的问题,

关键一步就是进入角θ的设置,

如果进入角过大,

航天器 “一头扎进”大气层中,

会在进入过程中被烧坏;

如果进入角过小,

航天器将会“跃出”大气层,导致无法成功进入。

经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精密计算,

一般采用进入角为十度左右设计再入轨迹,

而解决“进得稳”的问题,

就要靠航天器的攻角η设计了,

首先将航天器的质心配置在偏离纵轴的位置上,使其“不稳”,

待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

气动力矩会逐渐改变它的姿态,

最终,运动方向、质心、压心处于一条直线,

航天器便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姿态,“抬头前进了”

这个“抬头”角度就是配平攻角。

整个航天器“自我调节”至姿态稳定的过程,

也被称为“攻角配平段”。

它是航天器“稳稳当当”进入大气层的第一步

随后航天器进入升力控制段,

自带的推进机构可以使航天器在一定程度上

HOLD住自身姿态,或者改变姿态以调整航向

确保“稳重大方”地造访火星

在升力控制段结束之后,

天问一号将伸出“小翅膀”(配平翼),

通过产生反向气动力矩,

抵消质心偏移产生的气动力矩

将进入舱“立”起来,把攻角减少到0°,

也就是“直面”速度方向,

为开伞做准备。

地球上载人飞船使用的降落伞,

是在亚音速条件下打开使用。

而在火星上使用降落伞,

是在超音速条件下打开充气。

如果不提前把攻角减少到0°,

过快的速度会使得降落伞在拉直过程中,

“摇摆不定”偏离拉直方向,

造成如伞衣损坏、伞绳断裂、

漏气塌陷等后果,

所以需要提前“摆正姿态”。

在前期“疯狂减速”基础上,

航天器速度已从4.8km/s减速到数百米/秒

完成总减速量90%以上,

使得航天器具备伞降条件。

此时,巡视着陆器“头顶”降落伞展开,

开始在火星上“兜风” ,

当速度减小至亚音速后,

就可以抛掉一路以来“冲锋在前”的大底。

随着减速继续,

当着陆巡视器速度降至不足百米/秒时,

靠火面的稀薄大气已经不能继续有效支撑伞降,

降落伞减速效率不再具有优势,

着陆巡视器就会“破壳而出”抛弃背罩,

进入动力减速段。

从动力减速段开始,

火星车和着陆平台就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力气”去走,

开始为着陆做准备,

首先是发动机点火工作,

进行动力减速,

着陆巡视器降至距离火面百米左右高度时,

悬停在空中开启雷达和光学相机,

探测预选着陆区,测定离火面高度,

对着陆区成像,自主分析地形,

选出较为平坦的区域准备着陆。

之后瞄准自主选择好的着陆位置,

缓速下降,

将自己“小心轻放”于火星表面。

经过这一趟惊险闯关,

我们的着陆巡视器终于踏上红色大地了

火星,我们来啦!

让我们一起期待祝融号在火星的的表现吧。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上海发布

钟志生厅长赴于都县调研并开展人社“厅局长走流程”活动

省人社厅组织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红色走读”党性教育活动

喜欢,记得点击“在看”哦

标签组:[天问] [航天] [航空航天] [火星卫星] [火星一号] [火星大气] [大气层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6550.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