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假如人类现在灭亡,几亿年后能留下什么痕迹证明人类曾经存在过且达到了高度文明?

发表于话题: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发布时间:2021-05-15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FoundationQED

人类的命运是否如大卫所钟爱的诗歌《奥兹曼迪亚斯》中所描述的那样: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很难想象这个终极命题在1977年便得到了求证。

//航海家计划//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Sputnik),人类正式进入太空时代。为了应对来自“头顶上”的威胁,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成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统筹航天相关技术和计划。

到了1977年,美国已经在太空竞赛中遥遥领先于冷战对手苏联,NASA在这一年发射了两个即使同类标准下也很小很小的探测器,从卡纳维尔角,进入星际海洋:航海家1号和它的双胞胎,航海家2号。

太空舱的行驶路线是往地外行星的方向前进

不过行星会随着公转移动开来,所以太空船会再度展开太空之旅

此时太空船将从行星的引力获得能量来进行加速,这就是所谓的引力弹弓

1965年当分析专家盖瑞•弗兰德罗(Gary Flandro)进行木星任务研究时发现:在1976年至1979年之间,太阳系的几颗大行星将进入一个罕见的几何排列结构。这意味着这是能够通过引力弹弓技术,能将探测器一口气飞行到太阳系尽头,百年难遇的机会。每经过一颗行星,就能够增加一次速度,更快地飞向下一颗行星。这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壮游。错过这次机会,人类需要再等待176年。

航海家飞行轨迹与行星排列结构

搭载于航海家1号的地球之声,预计寿命长达十亿年

1976年12月,“航海家计划”项目的负责人约翰·卡塞尼(John Casani)意识到远航的航海家号将比大多数人造航天器更有可能遇见外星生命。于是他找到当时正在加州的帕萨迪纳参与研制“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卡尔·萨根(Carl Edward Sagan),希望他为两架“旅行者”准备一些适合搭载的星际信息。卡尔·萨根于1977年1月美国天文学会的一次会议期间,听取来自康奈尔大学的弗兰克·德雷克(Fank Drake)提出的建议,决定向太空发送一张密纹唱片。由于声音信号是以物理的方式刻制在唱片上,它可以在宇宙中存留很久,比电磁方式录制的磁带显著地更长久可靠。图像转录成声音信号,这样就可以发送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信息量远远超过“先驱者”和“LAGEOS”携带的金属板。

黄金唱片封面符号,
左下角烟花符号为太阳相对于银河系中心及14颗脉冲星的位置。

右下角类似眼镜的形状是一个氢原子内自旋跃迁的图像。

上面其他符号,是用二进制标识这个唱片承载的信息,以及如何使用此张唱片。

而航海家号探测器将在1977年8月下旬至9月初发射。在一张唱片中要担负起向宇宙中任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体,解释作为文化和作为审美的人类,究竟都是些什么的任务,必须很迅速完成。为此萨根召集起了一帮专业强悍又满怀热情的人,包括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民俗音乐学者与收藏家艾伦·洛马克斯(Alan Lomax)、指挥家莫里·西丁(Timothy Ferris),以及其他艺术家、技师和科学家。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星际唱片”呈现出一幅地球生活和文化的愉快图景。没有暴力、战争(以免被外星人误会意图)、政治(但确实包括了当时在太空委员会当中身居要职的国会议员名单,以及来自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以及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的问候)、性爱(不行!NASA严词拒绝了在唱片中放入一幅裸体情侣的照片)、宗教(太容易在众多的宗教当中顾此失彼、引发不满)的主题。这样的标准之下,“黄金唱片”最终内容显得十分“政治正确”,但又不乏乌托邦的色彩。

黄金唱片上所存储的图片:太阳系的行星

整个团队绞尽脑汁,力图使唱片内容不要过于西方,所以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当然得到了体现,但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经典曲目也都在唱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科学信息也包含在内,来试图向外星生命说明生物进化及DNA双螺旋结构;地球的自然风光和人造风景被同时用声音和图像(转录成为声音文件存储)呈现,既全面也保险,毕竟外星生命不一定具有跟我们一样的感官。

黄金唱片上所存储的图片:人体解剖图

由不同的负责人进行编选各个部分,让唱片带有几种不同的风格,整体来说,它呈现出一种由严肃的学术气息、令人惊叹的壮美、微风徐徐的闲适以及幽默诙谐的趣味交汇而成的丰富又微妙的混搭。从这样的一部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人类对自身存在游行般的庆祝狂欢。

黄金唱片上所存储的图片:中国人的餐桌

航海家1号即将到达太阳系边缘之际,萨根希望航海家1号在此地回望地球再次进行拍摄,让人类退后一步,看清地球其实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不点。但拍摄照片阻力很大。这时候航海家1号任务已进入尾声,工作人员陆续离开;而且这时地球离太阳非常近,镜头指向过于靠近太阳,可能会受到损害;要拍摄照片就需要把任务期延长6个月,花费也不菲。萨根多次呼吁无果。1989年,他抓住机会契而不舍的提出请求,并将他的愿望告知当时美国宇航局局长、海军上将理查德•特鲁利(Richard Truly)。特鲁利被萨根说动,最终批准了这个动作。终于在1990年的情人节,当时的航海家1号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浩瀚星海,拍下了它最后一组照片,这就是著名的暗淡蓝点与太阳系全家福。

《暗淡的蓝点》1990年2月14日

所谓“暗淡的蓝点”指的便是我们生活的地球

太阳系的第一张全家福

拍摄完这组照片后,航海家1号便继续开始无尽的宇宙之旅。但是,这位已经在太阳系中航行了40年的航海家,目前的旅程仅约0.02光年,这对执行星际飞行任务的飞船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显然它飞得太慢了。那么航海家是否有希望被外星生命所发现?它是否不过是美苏冷战的一件无谓产物?对于这些问题,阿西莫夫早在其经典科普文章《航海家二号的孤寂旅程》当中给出了答案:

“经过100万年的旅行之后,“航海家2号”将离太阳约50光年(从恒星的距离来看,它几乎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后院)。在这期间,它与任何其他一个恒星最接近的地方是在它经过半人马座比邻星时,在那里它仅离比邻星3.21光年远。在100万年中,离任一颗恒星的距离决不会小于19万亿英里,因此任何外星人能碰到这个在恒星之间遥远的太空深处的小而寂静的探测器的几率绝对是太小了,我们不必为此担忧。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所发出的信息根本没有机会被外星人收到,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呢?

记住,在宇宙的历史长河里,100万年只是很短的时间。宇宙已持续了1.5万个100万年而且它肯定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毫无疑问,在我们消失后很久(坦白地说,即使人类将持续生存一个100万年的几率也并不大),终有一天,有人会碰到这个探测器。

但如果这是我们消失后很久的事的话,那么谁会关心呢?好,就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希望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吗?我们不是以作为人类而有点自豪吗?肯定的,我们会希望其他智慧生物知道我们一度在这里存在过并知道我们曾设法做什么事。”

标签组:[天文] [太阳系] [人类文明] [航海家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6608.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