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广州逛街,一不小心就是在古墓蹦迪_其他文化娱乐_什么值得买

发表于话题:博物馆文物喊你去蹦迪
发布时间:2021-05-18

在广州逛街,一不小心就是在古墓蹦迪

2020-01-03 17:29:39 0点赞 2收藏 0评论

最近,广州又双叒叕挖掘出60座新古墓,“古墓派”再添一员,迅速刷爆了广州人的朋友圈。

via 咩事

据悉,此次考古队在越秀区横枝岗附近再一次发掘出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via 686新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近一个月广州第一次挖到古墓了。

via 新浪看点

2019年12月9日,在广州工业大学生活区在加装电梯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疑似汉代古墓。

via 广州考古

实在的广州人纷纷调侃“恭喜恭喜!要发达啦!不怪广州人如此淡定,皆因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他们已经见怪不怪。

躺在“宝藏”上睡觉的广州人,他们的生活“丰富”得你们不敢相信。

01.

在广州

随便一条gai都在古墓上

睡着睡着就挖到古墓,这一点都不偶然!淡定的广州人正忙着吃瓜!

原来早在2014年,越秀区横枝岗广州工业大学生活区所在的这个片区就被划为广州首批16个地下文物埋藏区之一(下图片区5)。

via 广州市政府

而2003年,这个片区中仅在执信中学先烈南路校区就发掘出汉至明清墓葬490座

执信中学先烈南路校区古墓发掘现场 via广州日报

在广州,你家附近没有挖出几个古墓,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北京路步行街 via 羊城博物馆奇妙旅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广州,你的广州朋友招呼你去北京路商区游玩,不要惊讶,你正与一千多年前的南越王国擦肩而过。

千年古道遗址 via 羊城博物馆奇妙旅 

据考古判断,广州在南越国时期的古城,东界在仓边路以西,南界约在惠福东路一带,西界在吉祥路-教育路以东,北界在越华路以南。

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路商业区。

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 via 羊城博物馆奇妙旅 

而像千年古道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水闸遗址等在北京路商业街区中的历史遗迹现已开放游客参观。

可以说,“在广州,随便一条GAI(街)都在古墓上。

南越国水闸遗址 via 羊城博物馆奇妙旅 

你以为只有逛街会碰到古墓?广州人的“古墓”battle可谓相当激烈!

作为广州高校古墓派的领头羊,双鸭山学子们同样不“执输”!


他们吃着吃着饭,就挖到了古墓。

via中国广州发布

对于发现古墓,广州人都太淡定了,他们从小就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古墓的都市传说:

“广州所有中小学都是建在古墓上的。”

via广州参考

这一点也不夸张,小微的初中操场下就曾挖到过古墓。

随便挑一个学校,一铲子下去都能砸出几十座墓......

广州大学考古发现东晋砖室墓。

华南师范大学考古发现开国皇帝刘岩的陵墓“康陵”。

暨南大学考古发现墓葬5座。

南方科技大学考古发现商代墓葬81座、战国时期墓葬6座。

执信中学运动场考古发现西汉至明代墓葬140座、清代墓葬近400座。

华侨小学工地考古发现南越国、西汉、东晋、南朝、唐、宋、清各期墓葬29座

.......

via 广州日报

广州就是这么“全市皆坟土”的地方,广州人已经习以为常。

02.

广州的历史底蕴

比你们想象的要深厚得多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广州的历史文化绝不止这些古墓中的瓦砾残垣...

有些其他城市的朋友可能觉得广州更“重商”而缺少历史底蕴。

但广州人想告诉你们,广州的历史底蕴,比你们想象的要深厚得多。

 粤语历史 

吵架的时候会“咩啊!咩啊!的广州人,他们的语言,真的很老了。

粤语的历史起源甚至比广州的命名更早。

广义上的粤语,从秦朝开始,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是广州重要的语言文化。

令我们自豪的粤语,比其他方言都要“古”有韵味

它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点,九韵六声,比普通话多了些韵声,所以听起来就格外婉转动听

▲粤语拼音图

直到今日我们听粤语歌的时候,都还会感觉到那种古韵的风情与味道

不信?跟着歌神张学友一起唱一下粤语版《霸王别姬》吧!

 建筑历史 

广州人很讲究“通风”,因为广州所处的地域较为潮湿闷热


他们的“讲究”,讲究出了独属于广州的建筑风格——以通风和阴凉为特点的广府建筑。

西关大屋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广府建筑。

其中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三件头”

“三件头”是西关大屋大门的代称,即大门一般有三道。临街的一道叫花门,第二道为屏风门,既可以遮挡路人视线,又不影响采光和通风。

via 吃喝玩乐in广州

最后一道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趟栊门

《外来媳妇本地郎》中康家的趟栊门

广州人最爱看的《外来媳妇本地郎》里面的康家住的就是这种传统的西关大屋,据说价值不菲呢!

 饮食历史 

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人一般打招呼说“吃了吗?”,而广州人则是“饮佐茶未啊?(喝茶了吗?) 。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去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

这个早茶习,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

去茶楼,在“吃吃吃”中倾倾生意、吹吹水,真是广州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州夜茶开始盛行。

那时候,没有太多娱乐消遣的广州市民,会选择在晚饭后到附近的茶居,喝喝茶吹吹水

经营夜市的茶楼,为了增加收入,想到了开设粤剧演出吸引茶客。

到了80、90年代,夜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当年的大三元酒家、大同酒家、爱群大酒店、新亚大酒店、新华大酒店、白宫酒店、东亚大酒店,夜茶生意络绎不绝。

夜茶茶楼一度开遍长堤,而且几乎每家都会有粤曲表演。

边叹茶边赏粤剧的情景,至今仍是老茶客们的共同回忆。

曲艺历史 

粤剧,是很多老一辈广州人心中的经典,亦是年轻人心中广州传统文化的象征

via 撄宁子的博客

它源自南戏,又称广东大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

20 世纪初至30 年代,粤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过程,向大众化、地方化和现代化有更大的飞跃。

via广州日报

到了现代,粤剧在广州人心中依然影响力不减

红线女的《昭君出塞》唱段,应该每个广州人都会跟自己奶奶一起哼出一两段吧!

红线女《昭君出塞》 via 公社网

著名的香港艺人汪明荃、罗家英、郑少秋等亦曾参与粤剧演出,为推动粤剧发展,扩大粤剧影响力不断奔走。

罗家英和汪明荃 via 莫少聰

03.

有些广州独特文化

正在慢慢消失...

一个城市的历史,因为这些独有的文化而在我们心中留存。

但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这些文化在慢慢消失......

小微从小生活在粤语的环境里,但是长大了发现学校里讲的是普通话,工作中讲的也是普通话。

记不清有多久没怎么听到地道的粤语了......

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让小微的心也凉了半截。

原来已经有约30%的广州儿童不会说粤语!

小微家里6岁的小表妹平时也是说着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你跟她说粤语,她只会害羞地对你点点头。

在我们的下一代中,粤语真的可能会消失......

提到这些“消失”,对“一盅两件”独特情怀的广州人,其实也很久没有在从小跟爷爷奶奶去的那家茶楼叹叹茶、吹吹水了吧......

最近小微陪着奶奶去喝早茶的时候,发现经常去的那家茶楼,倒闭了。

奶奶站在还挂着几十年前的金字招牌、贴着“结业告示”红纸的酒楼门口,看了很久很久...

这不是第一家结业的酒楼,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的那家茶楼,最近关门了。

惠如楼,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搬迁至广花二路,苦撑两年后关门停业。

成珠楼,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沉重债务,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

荣华楼,因经营不善导致欠债累累,于2013年关门结业。

云香酒楼,因股权分配和经营不善,在2015年3月关门结业。

......

曾经辉煌的中山路太和楼、河南成珠楼、惠如楼、荣华楼,在踏入21世纪后,渐渐因为经营不善或市政规划,消失在了广州历史的长河中。

荣华楼倒闭前旧貌 via 羊城晚报

能够自豪地说出“食在广州”的广州人,再过几年,可能再也找不回那个味道了。

有些属于广州人的记忆,真的消失了。

写在最后的话

作为广州人,小微在与其他城市的朋友交流时,总是很自豪地向他们介绍广州的各种文化,告诉他们,我们的广州是这样一个富有底蕴的千年古都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令我们自豪的文化好像慢慢被我们抛弃了。

以后的广州人可能不怎么会讲地道粤语了,随着旧式酒楼的纷纷倒闭结业,可能再没有多少机会“叹”早茶了,跟喜欢粤剧的奶奶也搭不上话了.....

回头看,我们真的要让这些文化消失吗?

历史是不断向上延伸的,历史的广州与现在新时代的广州不断重叠才构筑了这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努力留住与广州的独家记忆吧!

素材来源:粤滋味搵食团、广视新闻、广东台今日关注等综合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署名或删除

参考资料:

[1] 咩事:《广州古墓笔记》

[2] 新快报:《广州公布16片区地下藏宝图 见证羊城上下两千年》

[3] 百度百科:广州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组:[文化] [考古] [文物] [蹦迪] [粤语] [古墓] [西关大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7060.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