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小岛漫游|看见自然之痕

发表于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发布时间:2021-05-18

原标题:小岛漫游|看见自然之痕

第二次上直岛前,在船上处理一件俗得不能再俗的俗务,五官拧到一起。但登岛之后,因为工作导致的糟心情很快就被电动自行车上迎面而来的风吹散了。

我发觉,许多小岛都有这样的力场。海中间的岛屿,无论距离远近,都会自然而然产生隔绝感,喜怒哀乐都是在大陆上“那个世界”发生的,在岛上的短暂时光,就让我们暂时把一切都高高挂起吧。

我喜欢自行车,共享单车让这流行回到我们身边,但在小岛上骑完电动自行车之后,恐怕再难面对正常的自行车了。电动自行车的神奇之处在于,既没有剥夺你蹬踩的乐趣,又将辛苦程度控制在一个极小(但依然需要花一点力气)的范围内。尤其是启动那一脚,爽感从脚底板直通天灵盖,一步跨过农业文明来到工业文明。

喜欢自行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很少年,大概是蓝色大门给我种下的情结。白衬衫少年在沿海公路上飞驰,镜头哗啦啦地掠过时间,青春是永不停转的自行车轮。

不过,流行语境中的“少女感”跟我心目中的“少年气”是两回事。少年气无关性别、年龄和际遇,讨论的不是如何保持皮紧肉绷,更多的是讲感受,很难用具象的条件来规范定义,通感地想,就是亮晶晶又没有负担的,轻盈又干净。

在岛上骑自行车,我有时落在后面,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女孩子们的背影,衣服被风鼓满,道路边有田野、白色的小学校、干净的民居,还会突然出现一大片海。

在下坡时松开双手,离开自行车车把,全凭惯性滑行,也是一个想要记住的,那么少年的时刻。

这次小岛旅行,在丰岛呆了一天,直岛两天。最喜欢的是丰岛上的心脏音博物馆,这个设计像宫崎骏动画里的故事情节,朴实又奇妙。其实操作很简单,用听诊器一样的设备录下40秒的心跳(最好是紧贴皮肤,不然衣服摩擦的声音也会被录进去。)然后可以到放映密室去听自己的心跳。

虽然之前已经听小猴介绍过全过程,但走进密室还是被震了一下,怎么形容呢?是把平时贴在爱人胸膛听心跳音时的感觉强烈程度调大一千倍,像盲人突然耳聪目明。灯光和心跳的节奏一致,光影交错间墙上贴着的镜子可以看到自己也忽明忽暗。

每个人的心跳都会有名字编号和一段备注,永久保存在小岛一角。没有意外的话,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都可以随时来调取档案,与某一颗心脏共振。

这间记录了许多心脏音的博物馆,隐藏在一段树林里的石子路尽头,门口的花树落了一地的小红果子,很普通的一间木头平房,构成的画面却已经是一段好故事的开头。

我偶尔会疑惑,到底人在世间存在的证据是什么,意义何在。当然了,这种问题,从来也不可能得到非常明确的回答,但大概多少也曾经接近过那个答案,在我给心脏音备注为“Edward, Edward.”时,在我清楚地捕捉到每次雀跃和感动时。

丰岛上一定要去的还有丰岛美术馆,它像一大颗水滴卧在山间。因为太宁静,老远就不由自主噤声轻步。设计师在美术馆地面留有一些气孔,地下水不断渗出来,水珠随着地势起伏,在地表游走滚动,在低洼处形成积水。可以看到小水珠们从老远的地方奔赴大本营,融入其中,在地面上留下的蜿蜒轨迹很快消失。

坐在地上的我尝试用手指按住身边的一个气孔,过几秒再放开,一小股地下水就像喷泉一样咕咚一声着急地涌出来,是一股微小但真切的力道。

美术馆里只有我们四个人加一个工作人员,空旷空间里回音特别明显,离开前我轻轻打几个响舌,小小声响像弹力球在空间内来回折返,扩散,声波纹变得可以捕捉,和悬在圆形洞口前的细线一样随风轻轻摇晃。

如此这般,你可以看到水的痕迹,风的痕迹,光的痕迹,声音的痕迹。

偏偏它们都没有痕迹,这就是丰岛美术馆永恒展出的艺术品。

(丰岛美术馆里不能拍照,图片来自官网)

从美术馆出来要到旁边的咖啡厅坐坐,和美术馆的结构类似,就是小很多,但可以拍照。

我时不时围观几条以参观建筑为主的旅行线路,总会发出感叹:“建筑真美啊。”那种美因为钢筋水泥的沉默与无时效,会充满别样的耐心。人的寿命如此短暂,如何留住人类智慧和美,建筑和文学、音乐、艺术一样,都功不可没。

直岛上好几座建筑都出自安藤忠雄,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曾经想预约参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但因为只提前很短时间开放下个月的开放时间,很难乔时间,就错过了。我总觉得,建筑和很多艺术作品一样,图片视频都远远比不上现场的震撼,哪怕只是简单的水泥和日光。

Benesse House美术馆往下走,有一片小小的广场,有一面大概一米宽的高墙,旁边是楼梯,顺着墙走向尽头,一侧变得越来越高,最末端离地大概十米。我不畏高,但往前走,风吹过时也觉得有些心慌,面前就是山和海,人似乎漂浮起来了。

站在高墙上,可以看到脚下有一处小小的码头,白色的铁架嵌在海湾里。岛上的自然非常包容人工痕迹,人造的一切也在向自然低头致敬。在直岛的地中美术馆里看到莫奈的睡莲,自然光从四边漏下来,走近走远画面上的颜色会跟着角度变化有着微妙变化,流动着。

艺术是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范畴,但不影响我作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观众,去观看,去感受。

地中美术馆售票处到美术馆正门两侧道路都是矮矮的花丛,美得恰到好处,在做作和天然之间保持平衡。还要穿过一小片池塘,池塘里就种着睡莲,从这一小段花道经过再进入美术馆,刚刚骑单车时飘扬的心绪会平静一些。

岛上建筑和装置艺术的节奏感保持得很好,逛起来很轻松。不会感到任何因为与世隔绝而产生的不便利,但又没有过度开发的感觉,像一切都已经合理地存在了一百年。

上次去日本,以游客心态阅读了《菊与刀》,书中讲到从没有这样一个民族,能把矛盾的两面表达得那么淋漓尽致。既放浪形骸,又冷静疏远。既残忍,又充满不忍。

想起大学有一段时间集中阅读日本作家的作品,什么都看一点,从畅销的村上春树到晦涩的日本神话传说。被日式文学集中轰炸,像肆虐海浪突然凝固,踩在上面咯咯作响,隔着薄薄冰面能看鲨鱼游走。

对于这种叙事,也可以说是处世的美学我很向往,因为这其中的克制在我看来优美得到了已经有点变态的程度,真人做不到,所以不太真实。

濑户内海上的小岛们,也给我不太真实的感觉。好处是,这种不真实剥离了俗世,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人。她早就和岛屿一样,远离大陆。但总有痕迹在我心里,像那些自然陈列于岛上的风光云雨,无法证明存在过,却历历在目。

万 花 筒 里 观 自 在

��

微博:蒯仔很忙

标签组:[小岛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7847.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