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乖乖女感染艾滋病!医生提醒: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却从不注意!

发表于话题:女大学生打耳洞差点导致瘫痪
发布时间:2021-05-31

原标题:乖乖女感染艾滋病!医生提醒: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却从不注意!

艾滋病,因其可怕的传染性,和高死亡率、不可治愈等特征,让闻者色变。一旦感染,将需要终身吃药控制,并活在难以克服的自卑与阴影中。

除艾滋病外,还有梅毒、乙肝等,也具有强传染性,对人体危害十分大。无论传染者还是被传染者,又或者是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在听到这些词眼时还是会惶恐不安。

下面的故事,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警惕:

22岁的婷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乖女,和别的孩子早早的就谈恋爱不同,婷婷一直专心学习,直到大学毕业后第二年才在父母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男友,这也是她的第一次恋爱。

人人都说相亲介绍的不靠谱,婷婷和男友却是例外,两人相见恨晚认识一年后便正式结婚。由于双方都是高知家庭,所以在结婚前约定一起去医院做婚检。对于这次婚检,婷婷是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的,毕竟这些年自己洁身自好,再加上生活规律,自认为自己身体不会有任何问题。

就在双方家庭都在为婚礼筹备时,婚检结果出来了,婷婷看着手上的婚检结果一度以为医生给错了报告单:「我不可能得这种病!」

报告单上刺眼的 「HIV抗体阳性」,让未婚夫一度怀疑婷婷的说法,直到医生询问其近期生活习惯后,才初步得出婷婷感染艾滋病的真正原因:婷婷曾在某城中村的巷子里打过耳洞,很可能是在那时传染的!

看到这,不少读者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打个耳洞吗,怎么就感染艾滋病了?」「我也打过耳洞,怎么就好好的至今没事!」

据相关医生介绍,梅毒、艾滋、乙肝等传染病不仅仅会通过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性传播、血液传播等,还会通过各种有创美容传播(打耳洞、纹身、美容针等)。

一般在正规美容店中,如果使用的美容器械为一次性的且经过消毒后,很少会传播这些疾病。但在不符合资质的「黑美容店」中,如果这些器械没有消毒或者消毒不到位,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其实,类似的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7年5月,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通报,当地21岁的女大学生雯雯在烟台某纹身店纹身后,在半个月后被查出乙肝。雯雯感染乙肝的原因,就是因为纹身不当。

美容整形手术

有数据显示,整容手术是乙肝传播的高危因素。在不少美容院中,往往都缺乏高温消毒设施,并且不少美容院时至今日还是使用酒精、碘酒甚至是消毒柜来进行消毒,这些都很难保证病毒和细菌会被杀死。

在自然环境下,乙肝病毒基本不会被消灭。实验证明,在30℃的环境下乙肝病毒可存活6个月;如果是零下20℃的环境下,乙肝病毒能够存活整整15年;如果在98℃的环境下,乙肝病毒也不可能做到短时间内消失。

但有些美容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也没有这样的杀毒环境,他们往往只是对美容器械进行简单消毒便投入使用,这其中埋下的隐患也就很大。

纹身和打耳洞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纹身和打耳洞是新潮的行为,尤其是不少未经世事的未成年人,他们往往更加热衷于纹身与打耳洞,却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再加上免疫力薄弱,他们更加容易成为传染病「惦记」的对象。

纹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针刺皮肤,并将对人体无害和不被吸收的金属氧化色素注入到真皮层中。

殊不知,在看似「炫酷」的纹身过程中,针尖和被纹身者的血液会发生不断接触,随后又在纹身药水的容器中反复沾染。这个时候,如果纹身所使用的针没有经过彻底消毒,或者药水容器反复使用,就极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打耳洞和纹身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些行为当中,如果不注意其中过程的规范与卫生,就是为艾滋病、梅毒、乙肝、结核病等提供了传染的途径。

注射美容

由于不需要开刀、不需要手术、修复快等奇特功效,美容针现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很多人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就是血液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数据显示, 约有两万人通过血液或者是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这大约占据了我国艾滋病总感染人数的7%。(2017年数据)

美牙术

确实,如果牙齿整齐洁白,确实能够让人更加自信。于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很多人开始沉迷于美牙术,却不知美牙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数据显示,约 80-90%的牙病患者在接受洗牙的过程中或者补牙时,都曾有过牙龈出血的经历。这个时候,如果这些机器消毒不规范或者不全面,就极其造成感染。

纹眉

不少人应该都不敢相信纹眉也会出现在其中,那是因为纹眉极有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在纹眉时,可能会因为眉毛部位的微小创面而引发化脓性细菌感染,并随之引发毛囊炎、蜂窝组织炎等。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发生败血症和乙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并不是原罪,但在追求美丽的同时,Dr.X希望你能够选择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这样才会拥有更加健康、美丽、和谐的生活!

那如果真的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等应该怎么办呢?

艾滋病≠等死!

我希望你能明白这点,再去看下面的内容。

艾滋病虽然听起来十分恐怖,但它并不是只要感染就会丧命的疾病。就像新冠肺炎一样,虽然人心惶惶,各国不惜封国来应对这场疫情,但新冠肺炎也并不是和死亡完全划上等号的!

回到艾滋病上来,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艾滋病的阻断药物,一般在24小时或72小时内能够阻断艾滋病。因此,在暴露于艾滋病毒后,应该 在72小时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当然,在这72小时内,咨询、急救护理和艾滋病毒检测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措施是补救措施,Dr.X当然不希望有谁会用上上面的措施,所以下面这些防范方法你需要知道:

在进行纹身、纹眉、打耳洞等操作时,都有可能产生血液暴露,所以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不要为了省钱而选择小作坊,如果真的想省钱那不如不做。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如不要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等。

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Dr.X说

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如拔牙)、不安全注射如毒品注射、修足、纹身、穿耳洞、共用剃须刀或牙刷、医务人员的工作意外暴露等都有可能被感染乙肝病毒。

去正规医疗机构!去正规医疗机构!去正规医疗机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希望大家能给记住这些决定自身健康的事情真的含糊不得!

DrX的医学江湖(微信ID:yixuejianghu)是神经外科医生,留美博士,3娃奶爸Dr.X创立的科普公众号,关注他,了解更多医学科普,和轻松育儿!

标签组:[艾滋病] [纹眉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8940.html

相关阅读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

高人气!TXT夺得日本Oricon周榜双冠王

10月30日,据日本Oricon最新公布的榜单显示,TXT凭借日本第三张正规专辑《Starkissed》,以324,962点积分强势登顶最新一期(11月3日榜单,统计周期:10月20日至26日)的&...

2025-10-31

工信部:前三季度我国智能手机产量达8.81亿台!出口5.37亿台

快科技10月31日消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快速增长,出口保持平稳,效益平稳增长,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2025-10-31

长安之变:吕布败于李傕郭汜的深层逻辑

公元192年,长安城见证了一场改变东汉末年权力格局的战役:吕布率军坚守八日,却因城内叟兵叛变,最终败于李傕、郭汜率领的十余万西凉军。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悬殊的对抗,更暴露了战略决策、内部治理与人性博弈的...

2025-10-31

刘备临终托孤:为何将兵权交予李严而非诸葛亮?

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内,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在病榻上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权力交接。他将军政大权一分为二:诸葛亮受封丞相,总揽朝政;李严则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一看似矛盾的安排,实则是刘备在...

2025-10-31

曹爽错失“挟天子以令诸侯”良机:权谋棋局中的致命误判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局风云突变。此时,身为曹魏大将军、手握重兵且挟天子曹芳在手的曹爽,本有机会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旧都许昌,以此号召天下兵马对抗司马懿,却最终选择放弃...

2025-10-31

托孤重任与权力平衡:诸葛亮不还政刘禅的深层逻辑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前将蜀汉政权托付给诸葛亮,留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命。这一托孤之举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绝对信任,也为后世留下“诸葛亮是否应还政刘禅”的争议。从历史背...

2025-10-31

凤雏卧龙双璧在手,刘备缘何难圆统一梦?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的预言,曾让无数人对刘备的统一大业充满期待。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如小说般推进,刘备虽得诸葛亮与庞统两位顶尖谋士,最终却仅能偏安一隅。这一悖论背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