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日本一颗草莓卖到9百人民币,168万一头牛,32万两个哈密瓜

发表于话题:日本两个蜜瓜拍出16万
发布时间:2021-05-31

日本水果蔬菜价格贵得惊人,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时常能看到留学生或者游客吐槽。实际上,不止是普通水果,日本人热衷高级水果,爱搞一些花名头,比如前阵子最高等级“天下人”柿子,2颗70万日元(约合4.6万元)。

近日,到了草莓上市的季节,各位网友纷纷讨论有没有实现草莓自由时,日本天价草莓1颗900元登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奈良县产的一盒3种共108颗草莓的高级礼盒拍出150万日元(约合9万7千人民币)的高价,一颗草莓值约900人民币。

据悉,是由一位中国买家拍走,表示这草莓就值这个价,要拿回去观赏。卖家则表示“这不是普通草莓的价格”。

延伸阅读:

日本的水果是很贵的

那究竟贵到什么程度

是不是真的贵到平民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先说比较夸张的例子

之前日本一个哈密瓜卖出了天价

2个哈密瓜,售价5000000日元

(我差点数不清几个零)

按照现在的汇率

约等于32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想吃这个瓜

你起码要年薪32万以上

且不吃不喝攒一整年

OK,这当然不是普通的瓜

真的是“瓜中的爱马仕”

从籽到长成一个瓜

每一步都是层层筛选

瓜农们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没这么精细的

商人们更是把它当做艺术品

简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还有价值13700人民币的罗马红宝石葡萄

加上消费税

平均一颗葡萄要300人民币

当然啦!都说了这是非常夸张的例子

正常的水果呢,虽然比国内肯定是贵的

但是知行摄旅行咬咬牙也还是吃得起的!

比如这个草莓6元/颗

香蕉18元/袋

蜜瓜18元/片

西瓜24元/片

你看,这个价格

基本就是属于偶尔吃一吃解解馋

是没啥问题

但是经常吃就会肉疼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水果会这么贵呢?

为什么会搞出这么多天价水果呢?

土地限制,物以稀为贵

土地面积的原因是占很大一部分的

本来面积就很小

而且其中还有山丘河流等等

真正的平原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有利于农耕的面积就更小了

面积小,气候又不利

连可种植的水果种类都变得很少

因此整个水果的产量就少得可怜了

本地种植水果实在是费劲

进口的话各种关税一加也是贵的很

但这也只是水果价格高昂的“表层原因”而已

日本农协垄断定价

日本农协,大家可能很少了解到其信息

但是这个组织对于日本的水果业来说

真的是举足轻重

日本农协在20世纪初就成立了

初心在于农户们互帮互助

建造更好的农耕、商业环境

然而发展到今天

日本农协议价覆盖了日本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

而经济事业和信用事业

就是决定水果定价的很大因素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

农协的“出售”和“购入”

就好像是玩游戏的时候那些商业系统

农协从农民手中购入水果

再集中贩卖给各大商户

虽然初心是好的

但是有利益的地方难免就会出现“灰色状况”

比如之前有一些报道称:

农协从农民手中以超低价收购水果

而稍微一加工就翻了好几倍出售

这还不算什么

更气人的是本应该由农协以福利性质

给农民的农药、肥料、农具等农耕工具

也是低价采购后高价卖给农民们的

你这里外里

在农民伯伯身上赚了不少钱啊?!?

反对进口,制约个户

那肯定有人会问:

既然这样农民伯伯们单干不行吗?

不行哦

因为如果脱离农协成为了个体户

那么只能自己找商家走直销的路子

而绝大部分的商家

都已经和农协建立了长期经济关系

所以这真的是非常非常难的事

并且日本的农协力量简直是大到夸张

从这栋农协办公楼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并且农协一直在抵制农产品的进口

给的说法是保护农民收入

(明明你也在赚农民的钱啊?!)

总之啊,日本水果的价格高昂

面子上是土地人工成本原因

底子里农协也起了不少作用

但是反过来说

农协拉紧了农民和商家之间的联系

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农产品滞销的情况

并且也确实给农名们争取到了很多利益

让一切变得有规矩,更高效

不过这都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儿

重要的是

在日本吃水果,真的还是很心疼!

# 你曾在日本吃过最贵的水果是什么? #

日本一只螃蟹拍出500万日元高价,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高价

转眼又到了品尝螃蟹的季节。11月7日,在日本鸟取县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螃蟹被拍出了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2.1万元)的高价,日本螃蟹500万,还突破了此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随着6日禁渔令的解禁,日本鸟取市又迎来了捕获螃蟹的季节。在鸟取港7日举行的竞拍会上, 被认定为鸟取县的最高级螃蟹品牌——“五辉星”螃蟹以500万日元的价格被拍出。当地相关部门称,此次螃蟹的竞标价格也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高价。这个价格也让爱吃螃蟹的知行摄旅行叹为观止,这个蟹王是肯定无福吃起了。

据鸟取县渔业部门表示,由于当地去年气候适宜,渔业发展良好,估计会超过此前分配给该县的可捕捞量。自2018年12月10日以来,该县可捕捞螃蟹的大小和数量一直受到限制。

据悉,在2018年的首次竞拍中,被认定为“五辉星”的螃蟹以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85万元)高价拍卖,突破了此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头牛168万人民币!日本拍出天价松阪牛,网友:身价比我高

据日媒报道,11月24日,日本三重县松阪市举行了一场日本和牛“松阪牛”的品评大会,会上获得优胜奖头名的一头松阪牛在品评会后的竞拍中,以2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8万元)的价格成交。

据报道,此次品评会全称为“松阪肉牛共进会”,旨在对日本和牛品牌“松阪牛”的体格及毛色优良程度进行评选。此次获得头名的松阪牛来自三重县大纪町,今年3岁,重达678公斤。

报道称,在品评会后的竞拍中,这头“冠军”牛以2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8万元)的价格成交,连续28年拍下该品评会“冠军牛”的该县某肉食品公司社长香田佳永表示,“怀着对精心饲养的生产者的感谢之情,(将这头牛)拍了下来。”据介绍,该公司当天共拍下21头和牛,将从12月12日起在其店内销售。知行摄旅行强烈推荐这段时间在松阪市旅行的朋友有机会去尝一尝。

松阪牛是指在日本松阪市周边饲养的雌性黑毛和牛。其中,仅兵库县产的小牛在经过900天以上的饲养,成为“特产松阪牛”后才能参加品评会,今年共有50头松阪牛参加评选。

标签组:[草莓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0153.html

相关阅读

古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85花撑场

©️镜象娱乐 文丨顾贞观 播出一周以来,《与凤行》的发挥相当稳定,全网有效播放量破5亿,连续多日稳居猫眼全网剧集热度榜榜首。此外,剧集开播26小时在腾讯视频热度值破30000,创下了腾讯视频站内最快...

2024-03-28

阿尔维斯支付100万欧保释金,目前已被临时释放走出监狱

西班牙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在缴纳100万欧元的保释金后,前巴西球星丹尼尔-阿尔维斯被临时释放,这也是他时隔1年零2个月后第一次走出监狱。 2022年12月30日晚,阿尔维斯在巴塞罗那一家夜总会的浴...

2024-03-28

说他靠范冰冰上位,又怎么了?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内娱最不缺的大概就是撕逼了。 可亲姐弟间的饭圈撕逼,咱还真是第一次见。 最近,范冰冰在采访中提及自己出事后没太经历所谓的人情冷暖。 有很多朋友想帮自己一把,但碍于能力有限。 为...

2024-03-28

迪丽热巴隐婚实锤?刘学义偷税瓜?张雨绮养小奶狗?孙怡黑红炒作?张新成掉队糊了?包上恩谎报身高?

1:迪丽热巴隐婚实锤?最近有传90花隐婚的消息,而矛头再次指向了迪丽热巴。这次的证据是有网友翻出了迪丽热巴的邀请函,去年参加Dior的邀请函中对她用了“Madame”的称呼,这在国外一般是用来称呼已婚...

2024-03-28

《花间令》白小笙官配

最新播出的《花间令》相信大家也在各个短视频软件上看到一些片段了,相信大家对于《花间令》白小笙官配有着一定的疑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花间令》白小笙官配白小笙跑来找杨采薇,神神秘秘地避着潘樾,杨采薇...

2024-03-28

沈腾吴京,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犀牛娱乐原创 文|南如珉 编辑|朴芳 伴随着春节档《飞驰人生2》的火热上映,目前沈腾的累计票房已经超越吴京,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演员。 其实又回归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即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当人们单纯...

2024-03-28

《花间令》杨采薇父母是谁杀的

为了让广大观众更深入了解《花间令》它的各个方面,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和周边内容,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关于《花间令》杨采薇父母是谁杀的的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花间令》杨采薇父母是谁杀的卓父死在了卓澜江...

2024-03-28

秦始皇后宫之谜:史书为何无记载?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他的后宫生活,史书上却几乎没有记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秦始皇的后宫并非不存在。据《史记》等史书记载,秦始皇在...

2024-03-28

追风者林队长是好人吗 追风者书籍讲什么的

  1、《追风者》中林队长可不是什么好人,他手段狠辣,对自己的同僚和恩师都能下得了死手。2、林樵松是淞沪警卫司令部侦缉队队长,他曾做过将自己的同窗剥皮而死的可怕行径,在知道自己的恩师是共产党后,不仅杀...

2024-03-28

在很多层面,她都是华人女演员的唯一

黄小米 演员陈冲有很多张面孔。你和你的父母辈所知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她。就像你所知的林青霞是亦男亦女的东方不败和慕容嫣,长辈们记得的是秦汉身边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子。陈冲 年少成名的影人,比别人更早遇到转型...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