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举国默哀!袁隆平为何是被人尊敬的当代(圣人)活神农?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1930年,一个新生儿降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他的出生和若干同时同刻出生的新生儿似乎并无二致,但是他的名字是“袁隆平”。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灾多难的年头。在这个时代里,军阀割据、烽烟遍地、易子而食、倭寇入侵...每一桩每一件,都是催命的魔咒。苦难的中国劳苦大众,每时每刻都在死亡线上下挣扎,路倒饿毙从不是一句空话。

  每天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每时每刻,年轻的袁隆平都能听到饿死人、看到饿死人的场景和故事。生离死别是那个旧中国最常见的一幕。

  

  袁隆平是幸运的,他家境尚可,不需要为生计发愁,还有余力供他读书。在那个年代,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袁隆平的少年到青年,就在这个饥与贫的时代背景下,缓缓成长。

  很难不相信,从来都是悲天悯人的袁隆平看到当时的场景,内心有多么痛苦。他从小学上到高中,所见因饥寒交迫而死的劳苦大众不知凡几。袁隆平彷徨,无助,却又无可奈何。

  但袁隆平不愿逃避,他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些。因此,随着身体的成长,袁隆平的志向也逐渐成型:自己若是有朝一日,定是要让饥饿远离世人,让中国人端牢饭碗!

  

  那一年,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猎猎作响。少年的袁隆平的目光无比坚毅。

  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代终于变了,劳苦大众的曙光亮起来了!袁隆平的高中生涯也画上句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志愿专业:农学系。他记得年少时看见的那一双双饥饿的眼睛、他记得那时候听说的易子而食、他也记得自己当初立下的宏图大志。

  现在,机会来了。袁隆平不愿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他选择得毫无犹豫。从1949年到1953年,袁隆平都在位于重庆的农学系静心读书、学习。长达四年的时光,袁隆平一直时时鞭策自己,生怕自己学有不精。

  

  五十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讲究一个服从集体分配。因此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后,却拿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好在,依然没有离开农业学(在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袁隆平在农校做一个平平无奇的教员,但胸中志向并未被生活磨平。他时时观察、次次亲问,总是下到最基层的农田里与老农们交谈。

  

  时光匆匆,五十年代结束,时间来到了六十年代。这个年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头一年,自然界就有了回馈袁隆平辛劳的礼物。

  与金银这等自然界的馈赠不同,自然界馈赠给袁隆平的,是一株水稻,一株很特殊的水稻。有人说袁隆平走了运,殊不知,袁隆平若不是常亲下田地,又怎会得到如此馈赠?

  

  这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竟然可以出现性状分离,袁隆平立刻猜测它是天然杂交水稻。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一般情况下水稻雌雄同体,不会出现分离杂交现象的。

  六十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然而饥荒也随之而来,极为严重的自然饥荒,几乎让袁隆平重新见到少年时代常看见的灾难。袁隆平心头都在滴血,他知道,早一点出结果,多灾多难的中国人就能早一点端稳饭碗。

  1961到1964年,教员袁隆平消失了,老农袁隆平出现了。他没日没夜地在试验田实验,呵护水稻如同呵护婴儿,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

  

  这是了不起且划时代的结果,顺利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然而,1966年是文革的开端。这项研究还没来得及开花结果就遭到了风吹雨打的冲击,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被迫中断。

  但袁隆平不愿放弃,他已经看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希望了,没道理就此放弃。1967年,袁隆平起草“安江农校水稻雄性不孕系选育计划”,呈报省科委与黔阳地区科委,终于,研究又进入了正轨。

  就在曙光将现的时候,噩耗传来。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此事直至今日也是未破的谜案。

  袁隆平心力交瘁,但依然不打算放弃。纵使困难万重,依然有一颗要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热心。

  

  1978年,改开的春风还没来得及吹遍中国。袁隆平的科研理论就已经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引起轰动。当袁隆平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所有的同行都惊讶于他的外形酷似一个老农,但从他嘴里说出的杂交水稻理论,却让所有与会人员感到心跳加速。

  两年后的1980年,我国第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他潜心多年的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水稻真的增产啦!中国人的饭碗,端牢了!

  

  三十年后的2010年,袁隆平已经是院士了,他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公开表态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七年后的2017年,许久未在公众视野里出现的袁隆平,突然出现,并带来了又一重磅消息:“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袁隆平老爷子,又研究出了能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步履一天天蹒跚了,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依然出现在试验田。他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已经能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 了。曾经如同跗骨之蛆一样的饥荒与死亡,第一次与中国人如此彻底的绝缘。

  三年后的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长出了水稻,举国,乃至举世,再次被震撼 。炎黄子孙乃至世界人民,再也不要担心可耕地肥力流失的困扰了,若能大成,整个世界都告别饥荒也不是梦想!

  一年后的2021年5月23号,袁隆平老爷子走了,就连走了,也都是等我们中国人吃完了午饭,才走的。禾下乘凉是老爷子的梦想、让中国人端牢饭碗是老爷子的目标,这样的人,当一句“圣人”绝不为过。

  袁老,一路走好,每一个中国人都受过您的大恩!

  

标签组:[水稻品种] [袁隆平] [农业] [中国人] [三农] [水稻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51.html

相关阅读

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

2025-09-15

贾姬在厕所与野猪相遇为什么没人敢救她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2025-09-15

清朝灭亡后那些深宫里的女人去哪了

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登基后,尊光绪...

2025-09-15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什么会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呢

自古以来,有人爱江山却更爱美人,也有人只要江山而舍弃美人的,然而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吴三桂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给抢了去,他一气之下居然投降清军,把多尔衮给引进关中了。这...

2025-09-15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男子肯定都很想娶公主,毕竟当皇帝的女婿,一下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都不用奋斗了。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古代男子几乎是不愿娶公主的,不仅唐朝如此,很多朝代都这样。而今天的主人公也...

2025-09-15

秀才为什么因为一只鸭子被推上刑场

老一辈的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在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

2025-09-15

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中真的一夜愁白了头吗

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而此...

2025-09-15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办

古代皇帝吃饭动不动就是数十盘菜,皇帝一般都是吃几口就换,皇帝吃饭剩下的食物一般如何处理?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只不过每一个朝代都诞生了独特的文明,甚至有很多人事物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由于中国古...

2025-09-15

古代殉葬妃子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带走,这其...

2025-09-15

同治帝十九岁时病死他的后妃怎么处理

1875年1月12日黄昏时分,十几位王公重臣接到诏命,匆匆入宫,来到养心殿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