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袁隆平: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是因这位女性_母亲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袁隆平:把自己活成一粒种子,是因这位女性

万般不舍,那个总惦记着我们吃饱没有的袁爷爷走了。

长沙人民甚至全国人民自发送别袁爷爷的那一幕幕,所带来的的感动,这辈子都会牢牢地刻在我们心里。

结合此前阅读过的袁隆平口述史、袁隆平传记等文献,我想聊聊,成就袁隆平院士的第一位人生启蒙老师。

她是袁隆平生命里,遇见的第一位女性,她就是袁隆平的母亲华静。

1

如果说,袁隆平是靠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但某种程度上,一向率真较真的袁隆平,早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粒种子。

而他身边,这位他所挚爱一生的女性,可以说,就是让他这粒种子,幸福生长并开花结果的土地。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这位现代女性已经接受了系统教育,熟练且能流畅地应用英文,知晓中西方文化,真正能以大的格局思考人生,甚至用哲学的思考,去解读生活中所有的变化。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开明的母亲,袁隆平的性格中就有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袁兴烈和华静夫妇共生5个儿子(袁隆津、袁隆平、袁隆赣、袁隆德、袁隆湘),另有1同父异母的妹妹袁惠芳。

母亲抱着袁隆平

袁隆平排行家中老二,1930年出生于北平。其姨妈华秀林,当时为北京协和病院的护士长,参与袁隆平接生的医生中,还有当时刚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入院工作的女妇产科大夫林巧稚,后来她成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大夫,人称“万婴之母”。

据袁隆平口述回忆,他在北京协和的出生档案里,记录出生的名字叫“袁小孩”。后根据家谱“隆”字辈,出生在北平的他,就叫做“袁隆平”了。

实际上,华静和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都曾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员,华静是该校的英语老师,袁兴烈是该校校长。

两人结婚组建家庭后,华静辞去了教员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袁隆平的母亲是在自己人生有很多种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到家庭生活要耗费大量精力,顺应当时的社会风气,冷静做了取舍,选择把自己的事业重心由教书育人转移到照顾家庭和培养孩子上。

因此,尽管是乱世,袁隆平和家中其他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和照顾,孩子们在长大成人的路上,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世界的能力。

母亲这种量力而行,懂得取舍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着袁隆平。

后来功成名就的袁隆平,有关方面曾邀请他出任省农科院院长一职,袁隆平考虑到自己当时是快50岁的年纪,如果重头学习管理人的经验,无疑会分散自己在管理水稻方面的注意力。

面对这个看起来非常诱人的政治待遇和收入福利,他选择把精力放在最喜爱的水稻事业上,立志继续从事为人类有所贡献的“粮食安全大事”,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很难拒绝的诱惑。

也正是这种选择,才让袁隆平到人生90岁的时候,都还在坚持为自己所钟爱的世界水稻事业而忙碌,把热爱深深地镌刻进自己所追求的事业里,人生的色泽中。

正如袁隆平小时候,曾问自己的母亲:“什么是人生的色泽呢?”

母亲华静微笑回答:

“虚荣不是,浮华也不是;得意的脸不是,骄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权势更不是。人生的色泽不是别的,是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当年袁隆平考大学填报志愿,父亲希望袁隆平能学医疗、金融等专业,将来从政,拥有社会地位,并不希望袁隆平学农业。

母亲觉得学农太苦了,也舍不得让袁隆平去学这个专业。

但袁隆平坚持要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农业,母亲支持了他。

这是一位母亲,用自己的长期的教育方式,教会袁隆平做人生选择题时,永远为自己的热爱负责。

2

在袁隆平成长的岁月中,旧中国动荡不安,然而,袁隆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立场高度一致。

尽管因为战乱和工作需要经常迁移,但他们每到一处,都不忘让孩子们接受当地正规的学校教育。

这一点,对袁隆平的少年求学之路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毕竟,必要的知识积累,是一个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当过英文老师的母亲华静则为袁隆平打下了非常好的英文基础,让他能够流利地对外交流和查阅英文文献,因此,很早就有眼界,长大有格局和远见。

此外,母亲还鼓励了袁隆平通过阅读去探索世界,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的时候,母亲不仅给他讲西方文化,还会认真地给他讲中国神话故事以及中外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可以说,在教育袁隆平和家中其他兄弟时,母亲从来都是以“故事喂养”孩子们,让这样的多子女家庭,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地感受到家庭的爱。

这种确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袁隆平从小就养成了爱提问的习惯,只要不懂,他一定会大起胆子再问问,直到搞懂。

他从不迷信权威和教科书,相信实践的力量,坚持不断反思,这正是在母亲华静一直以来不断鼓励他,让他养成的好习惯。

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让袁隆平习惯性保持警惕和科学敏感力,才让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敢于不断放弃和抛弃那些所谓权威的声音和意见。

他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选择更适合的方式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最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水稻发展之路,让世界人民受益。

3

不仅如此,母亲华静还是一个特别有爱心,善良温润的女子。

她喜欢带孩子走走看看,在生活里感受真诚和美好,用善良和包容的心看待这个世界。

在重庆期间,当时家中经济很拮据,母亲还用家中的旧床单为江边的纤夫们缝制了外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身边的穷苦百姓。

这种善良和博爱,一直影响着袁隆平。

善良的人总是有福报,记得有次在重庆江边,袁隆平不小心被弟弟推入江水,也是当地的纤夫救了他。

说来也很有趣,自打那一次意外后,袁隆平开始学习游泳,这本来是为了救命的技能,袁隆平居然还很喜欢,渐渐地成为了一名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

在1951年时,西南区第一届运动会上,袁隆平代表所在大学前来参赛,那次发挥不算太理想,袁隆平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而前三名当时则被选入了国家队,专业从事游泳运动了。

同样还是在读大学期间,1952年,袁隆平因为出色的身体条件被选为了飞行员。同学们已经为他召开了欢送会,结果招飞政策调整,那批飞行员改由从高中生中招录。袁隆平错失机会后,继续留在学校中,认真学习农业知识。

正是和这些农作物持续打交道的过程中,袁隆平越发觉得,土地是诚实的,每一次辛苦的劳作,那些种子总会给人以惊喜。

天性善良的袁隆平,在后来人生的几次重大挫折面前,都化险为夷,成为一位被土地呵护的幸运儿。

而这一切,支撑着袁隆平,在千万次的失败后依然坚信,必定有一粒种子可以使千万民众告别饥饿。

就像袁隆平,在想念母亲的文中深情表白: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这份深情,令人动容。

看着我们吃完午饭,才安心离开的袁爷爷,总怕大家饿肚子的袁爷爷,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这一次,母子重逢,泉下含笑,而洒向世界的水稻种子们,正在跨越国界的土地上,继续生长、持续生长……

图片来源于@乌合麒麟

@本文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女性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15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选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标签组:[袁隆平] [华静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52.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