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遭网络暴力,是时代的悲哀!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袁隆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应该说每个人都不应该陌生。2021年5月24日,一个沉痛的消息从长沙传出,91岁的袁老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不仅仅是国家的哀伤,更是全世界的损失。

  袁隆平是中华拓荒人,是杂交水稻之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是世界的英雄。

  然而你能想象得到吗?就是这样的袁老,也曾过遭受网络暴力。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个时代怎么了?

  

  杂交水稻之父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学院,接生袁隆平的正是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她终身未婚,却接生了五万多个婴儿,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

  袁老喜欢运动,高中的时候还获得过市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省第二名,但是袁老并没有从事体育方面的打算,大学时他便去了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读书,后来去了西南农学院继续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

  1960年,袁隆平在学校的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这很快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是一棵天然的杂交水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袁隆平的生命和杂交水稻联系在了一起。

  

  你第一次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是在什么时候?在曾经那个网络不发达的时代,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广播中,在电视上,报纸上。但是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在课本上。

  1973年“南优二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而南优二号和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出现在同一课的学习中,旁边还陪着那张袁老在稻田里的照片。

  印象中,他就是课本上那个形象,四五十岁的大叔,但是当镜头再次投向袁隆平的时候,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袁隆平老了,我们也长大了。但是那时候哪怕顶着40℃的高温,古稀之年的袁老依然常常出现在试验田。

  

  因为袁老的付出,才有如今的杂交水稻,才有国家的富足。

  带走了饥饿,带来富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老的杂交水稻进入综合发展时期,朝着多产、多抗、优质的方向不断发展,做到了品质与世界大米名牌——泰国大米相媲美,而产量更是泰国大米的两倍,并且抗逆性不断提高。

  

  早在1975年的时候,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国推广,并取得非同凡响的成绩,在此后的十年里,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超亿吨,每年增产的水稻产量可以多养活六千万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粮食短缺问题,经历过大饥荒年代的人或许感触更加深刻一点,这是中国多么伟大的成就。甚至我们还向国外出口粮食,成为重要的粮食援助国。

  而直到2020年最新的监测数据,袁隆平团队的新成就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平均亩产值达到911.7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再一次突破世界纪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仅如此早在上世纪,袁隆平就带领团队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国外,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杂交水稻已经在40多个国家推广,尤其是在某些非洲国家,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解饿问题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却有些人在网络上发表,声称杂交水稻是转基因产品,对人体有害。对于这种人强烈建议他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并且重新学习一下初中生物育种知识。

  要知道,水稻都是自花传粉,而所谓杂交水稻,是将两棵在遗传上有差异的水稻杂交在一起,选取他们后代中集合两种水稻优良形状的品种,得到具有优势杂交种。说白了就是将两种水稻的最优种形状集合到一株。

  

  因此杂交水稻才能同时具备高产、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他走过,带走了饥荒,带走了饥饿。

  遭受网络暴力

  袁老留下的照片不多,大家看到的大多是在稻田,或者是在大型座谈会上,但是有一张不一样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袁老也因此遭受了网络暴力。而仅仅是因为,那张照片中,袁老轻轻摸了一辆豪车。

  

  在某些人的心里,似乎有些人就应该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他们付出,供他们吃饭,让他们吃饱了没事干做键盘侠,做喷子。在袁老的心中,金钱真的是身外之物,他从来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袁老有车,因为年纪大了,常常往返试验田和家里,国家还特地批准袁老可以在农田里“无证驾驶”,而袁老的车,仅仅是一辆六七万的奇瑞。袁老一生买过最贵的车也不过是一辆三十万的沃尔沃。

  袁老还有豪宅,有别墅,就坐落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但是那是国家的奖励,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本以为袁老要在豪宅里颐养天年的时候,袁老将豪宅变成了科研中心,袁老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这里研究盐碱水稻。

  

  杂交水稻不能申请专利,但是杂交水稻的养殖技术完全可以申请专利。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说:有人做过这样的推测,如果袁隆平将杂交水稻技术卖出,并在种植的杂交水稻中抽取分红,现在身价已经过千亿。对此袁老一笑置之,袁老笑道:我是湖南省的首富,精神首富!

  当主持人再次问袁老对未来生活有什么向往的时候,袁老说他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极低,所有的高要求都放在了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上。

  就是这样的袁隆平,那些在网络上咒骂他的人,良心不会痛吗?有脸咽下一粒米饭吗?

  

  小结:

  袁老遭到的网络暴力是网络时代的悲哀,但是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这些负面的东西,他还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笔者在网络上看到的是,无数人甚至从省外赶来冒雨送袁老最后一程,商家免费送出祭奠的鲜花,出租车司机免费送前去祭奠的人,赶不到现场的人们远程下单送上一束鲜花,捐赠免费午餐,承诺不浪费粮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着袁老。

  这个时代,这个被袁老守护的时代没有垮掉,至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那些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人,他们只能躲在互联网阴暗的角落,他们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惩罚。生而为人,劝你善良。

  笔者慎重地打下每一个字,斟酌每一个字,含泪写完此文。倾尽一城的花,祭奠一个人,只因为他值得。

标签组:[水稻] [杂交水稻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107.html

相关阅读

【光影故事】金宇彬-秀智主演《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引热议 导演编剧缺席

据韩媒消息,29日举行的网飞新剧《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上,导演安吉镐与编剧金恩淑均未出席,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情况显示,制作方并无任何代表到场,由演员们单独进行活动。一般情况下,导演几乎都会出席制...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歌,更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注脚。...

2025-09-30

汉景帝双子星:刘荣与刘德的命运浮沉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的对比,不仅折射出西汉宫廷的权力博弈,更...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君臣的权力结构,又渗透着超越身份的信任与...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务。这种超越常规的用人逻辑,既非单纯因诸...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毒士”“鬼才”,其智谋与权术不仅加速了...

2025-09-30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

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八日城破,王允坠楼而亡,汉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

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兵突围失败,最终命丧白门楼。这场对比背后...

2025-09-30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夫一妻制背后的政治与情感交织

在封建王朝“三宫六院”的常规叙事中,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一夫一妻”模式堪称异数。这对帝王夫妻不仅共同开创了“开皇之治”,更以一生坚守的情感契约,颠覆了传统皇权对婚姻的支配逻辑。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

2025-09-30

宋高宗赵构:壮年退位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衷

公元1162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五十六岁壮年时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帝王“终身在位”的常规逻辑,实则是赵构在政治局势、个人健康与历史责任多重考量下的精心布局。其退位背后...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