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华饮食文化:杭州茶馆(二)

发表于话题:杭州西湖茶室
发布时间:2021-06-01

  还有一些茶馆具有专业性或行业性,同一行业或爱好相同的人,每天上特定茶馆聚会谈生意、找工作、交流技艺。如南班巷茶馆就是曲艺艺人们指定的聚会之所,住在上城区的艺人们每天上午都来此吃茶,商议业务,交流说书唱曲技艺。周围的一些茶馆书场老板也会按时赶来,寻找需要的艺人并商定场次与节目安排。这一类的还有万安桥下的水果行茶店,堂子巷、城头巷等处的木匠业茶店,等等,都是特定行业聚会之所,在当时杭城都小有名气。此外,不少茶馆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以出售特色商品或精美茶食出名;有的以娼妓吸引好色之徒,有的兼营澡堂业,江浙一带人素有“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喜好。此类茶馆二美兼得,惬意无比。

  然而最有特色的还是“鸟儿茶会”。清末以前,杭州喜欢养鸟的人不少,他们拎着鸟笼到特定的茶馆聚会,叫作鸟儿茶会。当时较著名的有三处:一即涌金门外的三雅园,一在官巷口与青年路之间的胡儿巷,另一处是鸟雀专业交易市场,开在今解放路西段明湖池边,叫禾园茶楼。

  

  近代,杭州规模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茶馆当属“湖山喜雨台”。此茶馆为嵊县人裘子才在1913年前后创办,开在前延龄路花市路口。二层高楼,规模宏大,气势超凡。底层开设各种商店,二楼全是卖茶场所,总面积约在1000平方米以上。室内布置考究,前沿一排光线明亮的长窗,后壁张挂着名人字画。摆设的台桌椅凳都是红木或花梨木制作,大八仙桌还镶嵌着大理石台面,一桌八凳,布满全楼,美轮美奂,古色古香。

  喜雨台由于地处商业中心,加之规模宏大,一开设即名远扬,原来分散在各处的同行茶会多转到喜雨台来,一时间,行业会聚,如古玩、书画、纺织、粮油、房地产、营造、水木作、柴炭、竹木、砖瓦、饮食、水产、贳器、花鸟虫鱼等,包罗万象。这些茶会多有特定的座位,同行业的人围坐在一起,洽谈生意,等候招揽。可以说,喜雨台成了当时杭州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市民生活上的难题,只要找到茶会上,立刻可获得圆满解决。

  喜雨台里也会聚了各种文娱活动,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聘请较有名望的艺人表演评书、评弹、歌曲、京剧等。有的一个场子不够,就分场同时演出。另外还开辟有弹子房、象棋、围棋间,供不同爱好的人娱乐。因此喜雨台生意兴隆,每天进出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茶客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直到晚上11点后打烊时才回家。一日三餐都在里面,一楼即有点心店,各种精致的茶点乃至酒菜饭面都有供应,非常方便。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风景点也成了茶馆密集处。西湖边除了周围大大小小数十家茶馆外,各风景点均有茶室,且一年四季皆有独特处: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最宜于柳浪闻莺处的“莺馆”品茗,四面樱花,桃花重重,嫩柳青青,莺啼声声,春光扑面。暮春时节则可于“镜湖厅”小坐,此处有紫藤数株,繁花似锦,垂璎挂络,芬芳扑鼻,品茗其间,自可阅尽人间春色。夏日炎炎,则云栖、烟霞等处茶室,清静宜人,自有玉篁修竹抵挡难耐的暑气,香茗在手,别有一番清凉感受。秋季则可到白堤的平湖秋月,月圆时分,恍若置身琼楼玉宇,令人情不自禁想以茶代酒,举杯邀明月。若是秋雨霏霏之际,则可往曲苑风荷处的“湛碧楼”,凭窗四望,湖山烟雨,边品茗边聆听雨打荷叶之声,令人思绪万千。冬日就应该去昭庆寺的茶楼了,尤其是雪后更妙,楼内红灯高悬,茗香满室,暖意融融。楼外湖山银装素裹,一望无际,恍如仙境。孙席珍的散文《西子湖上》就说到了在西湖放鹤亭品茗的情形:“姑娘为我们煮茗,画了梅兰的碗,映了新绿的茶叶,分外鲜明好看。”

  然而更为别具一格的是西湖水面上的“船茶”。旧时西湖上有一种载客的小船,摇船的多为青年妇女,当地人称作“船娘”。小游船布置得干净整洁,搭着白布棚,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舱内摆放一张小方桌和几只椅子,桌上放有茶壶、茶杯。游客上船,船娘便先沏上一壶香茗,然后荡开小船,成了一座流动茶馆了。

  除了西湖,旅游点中茶馆最多的地方要算灵隐。灵隐的茶馆很有特色,很少有大型的,多为茶摊,设施简易。从头山门到大殿沿路遍布,去三天竺的路上也为数不少。这些茶摊较大的也不过十来把竹制的躺椅。游客走的体乏口渴之时,喝茶歇脚两全其美,很受欢迎。

  吴山也是赏景品茗的绝佳处。吴山俗称城隍山,风景迷人,寺观很多,四季游人不绝。清人范祖述《杭俗遗风》中说:“吴山茶室,正对钱江,各庙房头,后临湖山,仰观俯察,胜景无穷。下雪初晴之时候,或品茗于茶室之内,或饮酒于房头之中,不啻置于琉璃世界矣。”

  吴山脚边的“鼓楼茶园”,环境清幽,冬暖夏凉。山上的“茗香楼”亦为养鸟爱好者聚会之所,都是当年有名的茶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乾隆年间到杭州游玩,对吴山茶室印象很深,在《儒林外史》中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马二先生”上吴山品茗的情况,虽为小说,但真实地描绘了当年吴山茶事之盛况。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吧

标签组:[文化] [茶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887.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