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2021 今日看点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2634号-10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来自:HND DESIGN(ID:HND201604)
本文已获得授权
![]()
众所周知
杭州是一座被水「偏爱」的城市
我们对它的印象总是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
▼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秋日的灵隐寺
▼
![]()
浪潮汹涌的钱塘江
为这座城市
增添独立潮头的勇气
横屏查看
壮阔的钱塘江与钱江三桥
▼
![]()
水光潋滟的西湖
为这座城市
贴上美丽温柔的标签
横屏查看西湖
西湖与杭州城在晨曦中苏醒
▼
![]()
纵横贯通的京杭大运河
为这座城市
输送繁华与发展的契机
横屏查看
塘栖古镇广济桥,乃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门户。
▼
![]()
事实上
杭州与水之间的故事
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新石器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就会造舟
以获取食物
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
(经碳14测定,其年代达8000年左右。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独木舟相关遗迹。)
▼
![]()
距今5000年前
杭州北郊的良渚文化先民
已经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
兴建巨型建筑
周筑城墙
面积约有2900000平方米
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
▼
![]()
城内不仅发现了
目前为止体量最大、最精美的玉琮
还有三重结构的宫城
20多万斤的碳化稻谷
以及工程量堪比埃及金字塔的水利工程
玉琮王
(高8.9厘米、直径16.5到17.6厘米,四角施刻神人兽面纹。出土于浙江余杭反山十二号墓,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礼器。)
▼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良渚文化如烟火
在1300年后神秘消失
这片土地归于平静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坐落于良渚文化村,该建筑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
▼
![]()
直至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推行郡县制
在吴、越故地设会稽郡
在今杭州地置钱塘县
这是杭州建置的起始
此时的西湖还是潟湖
其东南侧是淤泥堆积而成的沙州
钱塘江此时尚未改名
人们因其「之」字形叫它「浙江」
杭州百姓则苦于其潮水泛滥
钱塘江浪潮
▼
![]()
随潮流涌进的海水
日复一日洗刷着杭州
不仅不利航行
还使得土地贫瘠且含盐碱
城内水泉咸苦、无法饮用
然而在今日的杭州
钱塘江观潮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事
西湖更是杭州的名片
是中国历史上受到赞誉最多的湖泊
![]()
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也早已解决
在其西南部
有一座面积超500km²的大型水库
镶嵌在群山之中
它就是新安江水库
它拥有超170亿立方米一级水体
且多数湖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农夫山泉也在此建有生产基地
因湖内岛屿共1078个
又名千岛湖
(岛屿是由水库蓄水后未被淹没的山峰所形成,新安江水库在最高水位时拥有1078座大于0.25平方千米的陆桥岛屿)
千岛湖
▼
![]()
这两千余年间
杭州是如何
从贫瘠的沙洲之地
到江南富饶之地的代表
再到今日数字经济的创新先锋
究竟是什么样的际遇
造就了
古今中外公认的「人间天堂」?
![]()
01
钱王定都,造就富庶之城
「三面云山一面城」
古人寥寥数笔就将这座城
勾勒得如此形象
既有山水的风情
又有城市之繁华
然而在远古先民的眼里
却是没有这番景象
他们反而苦于
「三面云山一面海」
故防御海浪侵蚀
就成为杭州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横屏查看
杭州地形图
▼
![]()
五代十国时
杭州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唐末诸侯纷起
江浙一带
一位名叫钱镠的豪杰
建立了「吴越国」
并选定其家乡杭州作为国都
这是杭州第一次成为都城
钱镠画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
![]()
普通行政区变成京师重地
水灾这种心腹大患
就必须根治
解决「钱塘潮」
立刻被钱镠列为日程表上的头等大事
然钱塘江每当潮水涨起
潮头极高
冲击力量甚是猛烈
两岸堤坝总是这边修好那边坍塌
出现「钱江日修一斗银」的说法
六和塔
(钱镠于钱塘江北岸建六和塔以镇潮,塔曾毁于兵火,如今所见之塔为南宋重修的。)
▼
![]()
百姓士兵皆认为
这是因为修海塘触怒了潮神
钱镠大怒
为使臣民信服
他在钱塘江前布置了万名弓箭手
待农历八月十八日
钱塘江大潮又如约而至
滔天的巨浪几乎要掀翻吴越大地
钱镠一身戎装
与弓箭手齐射大潮
潮水便褪去了
见此景
躲在城墙后观看的百姓
欢天喜地祝贺钱镠征服了海潮
现钱塘江大桥
▼
![]()
原本在吴越地区
农历八月十八日是祭祀潮神的日子
但钱镠利用了涨潮的规律
在退潮前夕射箭
造成了大潮被箭雨击败的假象
他以凡人之英勇
将潮神从神坛「拉」了下来
这一举动
给后世无数吴越儿郎以勇气
于农历八月十八这一日
争先迎潮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于风头浪尖上「弄潮」
《月夜看潮图》,出自南宋画家李嵩
▼
![]()
杭州的大海塘
不止有钱镠修过
早在东汉年间
县吏华信就在县衙东一里的地方
筑起第一道海塘堤岸
两千多年来
许多朝廷都修筑海塘
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海塘的位置随着江岸东移
也向东移了5.5公里
城区也不断向东扩张
「人进海退」
便是这场「攻防战」的结果
海塘位置变化示意图
▼

钱镠不仅修筑捍海塘
还疏浚西湖
征用20万民工
扩建杭州城
在钱王的治理下
杭州城雕梁画栋
廊回路转、垂杨夹道
间以芙蓉、环以古松
俨然一座花园城市
吴越国都城,因其形似腰鼓,又被称为“腰鼓城”
▼
![]()
于五代十国的割据朝代
钱镠采取保境安民
奉中原为正统的政策
使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百姓
免受战乱、安居乐业
也造就杭州「富贵盛于东南」
钱镠还重视教育
后来江南钱氏一族教育兴盛
近代还出现了
钱穆、钱三强、钱伟长
钱学森、钱永健等人
钱镠本人亦深受百姓爱戴
所以北宋初年
吴越地区的一位儒生
编写《百家姓》时
将「钱」姓排在国姓「赵」之后
中国人人都知的「赵钱孙李」
竟藏着这样一份怀念的心意
位于西湖边的钱王祠
▼
![]()
![]()
今天钱塘江两岸
再一次成为杭州的焦点
其北岸是钱江新城
以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为代表
现代摩天大楼建筑群
组成沿江城市天际线
南岸是曾经的G20峰会主会场
以及为准备迎接2022亚运会
新建的杭州奥体中心
向世界展示着新的杭州形象
横屏观看
杭州奥体中心
▼
![]()
02
市长筑堤,打造大美西湖
不管是否到过西湖
人们都知道它的美
是早春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是酷夏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是深秋的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
是寒冬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西湖的美
是中国独一份的美
白居易曾在杭州出任刺史(相当于市长)
三年期满即将离去的白居易
满是对西湖的眷恋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湖心岛
▼
![]()
然而早在秦初次于此地建置
设立钱塘县时
西湖还处于潟湖阶段
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内陆淡水湖
她与附近余杭的南下湖
绍兴的鉴湖、宁波的广德湖一样
都受河流泥沙冲积的影响
正向着沼泽化发展
它们有的从湖泊变成沼泽
最后成为了陆地的一部分
有的则被开荒围垦而湮灭
最后
只独留西湖一湖碧水
![]()
据记载
自五代十国起
西湖每隔几十年便会淤塞
以宋、明两朝最为严重
宋时
水草疯长近四千多亩
明初
更是「渐成平田,水塞不通」
千余年
杭州百姓是如何阻止西湖沼泽化的?
又是如何让西湖成为中国历史第一湖的?
![]()
早期的西湖
并不是因为拥有四季的美景
或千年的人文积累
而成为杭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唐以前
杭州想要发展
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水
直至北宋苏东坡任杭州通判
仍悲叹到:
「杭州故海地,水泉咸苦、民居零落」
唯有西湖水洁净甘醇
唐大历年间
当时的杭州刺史(相当于市长)
李泌首次用瓦管和竹筒
将西湖的水引入城中「六井」
供百姓生活用水
相国井
李泌当年挖的其他五口水井已经湮没,只剩这一口遗址。
▼
![]()
五十年后
白居易来到杭州上任刺史
却发现
西湖水草数十顷
且六井供水不畅
疏浚西湖、疏通六井后
白居易为增加西湖的蓄水量
将西湖的堤岸增高数尺
又在堤岸两旁种上树
乐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白堤
▼
![]()
此时的西湖还被人们叫做「钱塘湖」
此外
「钱唐湖」「上湖」都是她的曾用名
直至白居易将要离开杭州
经常在诗作中称其为「西湖」
才有了北宋苏轼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与杭州极有缘分
他在34岁和52岁的时候
分别担任了杭州的通判和知州
(通判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知州相当于今天的市长)
杭州亦是苏轼的「缪斯」
他在杭州任通判时
平均每年作诗超百首
但他留给杭州的
不仅有诗词
还有西湖美景、杭州美食
西湖集贤亭
▼
![]()
当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时
发现西湖已被葑草
侵占了近一半的面积
他担心「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便上书朝廷申请物资
雇佣民工清理西湖
又利用清理出来的水草和淤泥
修筑了一道长堤
不仅便利了人们游湖
还形成了西湖十景之一
「苏堤春晓」
西湖苏堤
▼
![]()
苏轼又在湖中立起了三座石塔
以塔连成的线为界
允许租户在界外种菱
西湖小瀛洲
▼
![]()
这三座石塔也十分有趣
塔身球形部位中空
各开有五个小圆孔
夜晚点燃塔中的灯火
圆形光影便会印入湖面
湖面顿时有多个月影
同时在湖面生辉
后人将此景称为「三潭印月」
现在的三座石塔为明代修建,一元人民币背面的「三潭印月」为艺术化处理。
▼
![]()
明明是民生建设
结果却总是这般浪漫
大抵这是杭州与苏轼之间
独有的化学反应吧
以至于那大名鼎鼎的东坡肉
明明是苏轼在黄州发明的
却在杭州声名鹊起
流传千年
成为杭帮菜的代表之一
![]()
不过今天的杭州人
更爱中秋那一口
鲜肉榨菜月饼
![]()
苏轼之后
西湖名更甚
南宋时期更是形成了
「西湖十景」的说法
后世诗人、画家不断用作品
演绎着西湖的春夏秋冬
还有夕阳和月夜
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
![]()
沧海桑田
杭州城区不断扩张
西湖及其周边聚集的人文景观
依然位于城市的中心
被高楼大厦环绕
去西湖边走几步
就能遇到康熙为十景题字的碑
这样的文物
在杭州人眼里不是很稀罕
毕竟西湖也只是他们的免费公园
![]()
03
南宋都城,成就人间天堂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起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奠定杭州城市地位的评语
便离不开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拱宸桥
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
![]()
运河通航以前
杭州的繁华
是不够资格与苏州齐名的
也比不上周边的南京、绍兴
自隋唐以来
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凿成
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
杭州自此成为东南交通枢纽
节选自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
▼
![]()
至唐咸通年间
杭州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都市
有「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
(骈意指并列;樯意指船只;肆意指商铺)
南宋定都杭州
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迎来了它的发展巅峰期
节选自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汉宫图》,该画作表现了南宋宫廷场景
▼
![]()
1138年南宋皇帝赵构
受够了四处逃亡
最终选定杭州作为「行在」
升杭州为「临安府」
仍将沦陷的开封作为京都
「行在」即为天子所在
「临安」意为临时安顿
赵构此番做法
无非是想告知天下
他有北定中原的想法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
我们却很清楚赵构的虚伪
这不过是他说的漂亮话
不然他不至于为了避战
授意秦桧陷害抗金名将岳飞
节选自南宋刘松年所作《中兴四将》图,岳飞为左起第二位。
▼
![]()
后来的南宋朝廷
也很快忘记了半壁江山之耻
开始日日歌舞
杭州也因此做了141年
名副其实的南宋都城
南宋的临安城就建在
钱镠罗城的基础上
在布局上
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
(「南宫北市」即把皇宫放在了都城的南方。之前所有的都城,皇宫都在北方,坊市在南方)
向右滑动→
对比南宋都城与唐长安城的城市布局
▼
![]()
![]()
突然成为都城的杭州
地价房租水涨船高
城内的基础设施也激增
据记载
南宋时期的杭州
河流增至22条
光清湖河段
就在几十年间
增加了15座桥梁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变化示意图
▼

运河两岸坊巷遍布、市井林立
又被分为「九厢八十坊」
城区也由沿西湖呈单一带状布局
变成随河网向城东扩张的态势
南宋临安城坊巷分布图
▼
![]()
城市人口激增
最多时有二百五十万人左右
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
人口最多的城市
(数据来源:〔美〕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第三章《秦汉以来城市人口之变迁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人口激增使得粮食供不应求
「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石」
仅凭杭州的耕地
可无法养活如此多的百姓
并且杭州仓库的储蓄量
只够城内2个月的口粮
八卦田
是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
▼
![]()
在这样的情况下
运河就成了南宋都城的生命线
源源不断的米粮
从湖北、湖南、江西出发
沿长江、入运河来到杭州城外
「岁以千万石计」
运粮的船到北门外就卸货
故北观湖墅一带
米行粮仓鳞次栉比
富义仓遗址
▼
![]()
而南边的保安水门
外接钱塘江
供应都城使用的木材
均从上游的山区顺流而下
西门紧邻西湖
东门外则因千百年的泥沙淤积
形成了广袤肥沃的菜畦田畴
故曰:东菜西水、南柴北米
南宋都城城门布局图
▼
![]()
内城之热闹更是不同
手工业极其发达
坊肆栉比、接屋连檐
江南地区本就是蚕丝的主要产地
南宋都城时期
杭州率先使用脚踏缫丝车
和大型提花机
「机杼之声,里巷相闻」
宋锦机
需多人操作的大型提花机,又称花楼机
▼
![]()
此外酿酒、陶瓷、制扇
等手工业都十分发达
此外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
更让杭州书铺林立
形成中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比起唐人好酒
南宋的人们更爱风雅地饮茶
西湖边的龙井
也成为最受时人追捧的奢侈品
或是因战争之频繁、残忍
宋朝时佛教格外兴盛
杭州更是有「东南佛国」之称
城内外寺庙就有494所
杭州法喜寺
▼
![]()
这是诸多僧人的事迹
被后人收录在《西湖佳话》
如:济颠和尚、僧人辩才
还有法海收白娘子于雷峰塔
故事真真假假
却成了你我童年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还可从南宋御街遗址
和运河两侧的历史街区
感受到旧时古都的繁华余韵
不枉南宋范成大提笔写下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南宋御街遗址-庆余堂
▼
![]()
穿梭在运河边老巷子里
不禁感慨
只有这样的时代和这样的城市
才会诞生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屋瓦粉墙、街巷阡陌、河埠纵横
面街的酱园米行、临河的茶楼酒肆
才子佳人共撑油纸伞走过的小桥流水
都是八百年前繁华城市的见证者
小河直街,是杭州运河沿线的历史保护街区之一
▼
![]()
运河沟通南北已成历史
如今一列列高铁
穿梭于杭州东站和南站
带来大量人才和资源
再次释放杭州的魅力和生产力
04
山河巨变,还看今朝
虽有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
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
但是元明清的杭州
已多不及宋时
但其工商业的底色未变
仍留下了「五杭四昌」的百年名号
「五杭四昌」为旧时百姓
对杭城名店名产的俗称
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
是杭城最负盛名的五大名产
顾德昌、胡宏昌、胡日昌、冯仁昌
乃老杭州最知名的四大南货店
张小泉剪刀
是“杭剪”的惟一品牌。直至今日,仍可在杭州各大商场购买到该品牌剪刀
▼
![]()
而太平天国治下的杭州
却遭到了有史以来
最严重的的屠杀
城市凋零破败、人迹罕见
左宗棠收复江南地区后
杭州逐渐恢复发展
又因毗邻开埠的上海
西洋式商埠林立
原浙江兴业银行
乃清末民国时期的「南三行」之一,另两家是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
▼
![]()
![]()
今日的杭州
奏响发展高潮的不再是
以西湖为核心、沿运河生长的
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以及拱墅区
而是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
这些「新城区」
它们聚集了大量互联网企业
成为这个城市新的经济引擎
余杭区甚至以
「街道办事处都是清北硕博毕业生」
成为「最火街道办」
萧山区的「赘婿」习俗
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男性
报名争做「上门女婿」
也是全国相亲市场少有的情况
坐落于余杭区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
![]()
不过西湖依旧是那个西湖
杭州也依旧是个「弄潮儿」
只不过这浪潮名为「数字经济」
全国人才纷纷
「逃离北上广,来到西湖边」
毕竟在中国
也只有杭州
既有江南水乡的浓妆淡抹
又有海纳百川的大气磅礴
既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又有现代都市的时尚魅力
既有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产业
又有青山绿水的慢生活
杭州城隍阁
▼
![]()
「在杭州点击鼠标
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摘自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6年G20峰会花落杭州
就如同当年南宋定都杭州
是杭州发展的重要契机
都极大地促进了杭州经济发展
和对外开放
当然这也让杭州的房价、物价
翻了一番
在2020年发布的
《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
榜单中杭州首次挤掉广州
成为全国第四
这也意味着
「北上深杭」即将替代「北上广深」
横屏观看
钱江新城夜景
▼
![]()
2015年杭州竟然超过北京
成为中国「最堵」城市
以治理交通拥堵为契机
杭州2016年开始建设「城市大脑」
今天的杭州已经成为
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的城市
第一个救护车不必闯红灯的城市
第一个创设「数字公园卡」的城市
第一个入园入住无需排队的城市
第一个医后最多付一次的城市
……
2015-2020杭州拥堵指数变化图
▼
![]()
放眼全中国
这是唯一一个
搭建互联网像搭建水、电一样
深入市民生活、辅助城市管理
正如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说:
「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
如果你要想象未来生活的图景
不妨去杭州走一走
看看杭州正在做什么
杭州
正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
开辟未来
一手拿着湖光山色、千年人文
治愈疲惫的人们
![]()
参考文献:
[1]张慧茹. 南宋杭州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徐勤, 宣建华.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J]. 建筑与文化, 2018, No.170(05):123-125.
[3]陈若薇, 陈川. 苟活与共生:城市边缘的文化抗争——杭州西湖文化景观[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陈天声. 杭州西湖形成年代考辨[J]. 杭州学刊, 2016, No.140(02):206-215.
[5]徐吉军. 论南宋定都杭州对当地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J]. 杭州研究, 2007(2):29-48.
[6]徐吉军. 运河:南宋都城临安的生命线[J]. 文史知识, 2014(12):18-24.
[7]田飞, 李果. 寻城记. 杭州[M]. 商务印书馆, 2012.
[8]李路珂. 古都开封与杭州[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标签组:[中国古代史] [宋朝] [杭州经济] [南宋] [南宋御街]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928.html
上一篇:西湖高档会所酒楼变茶馆
下一篇:雅致休闲西湖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