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关于鬼谷闲谈辐鳍鱼篇的一些纠正与补充

发表于话题:闲淡抄人
发布时间:2021-06-01


下白垩纪生态图


T. maccoyii蓝鳍金枪鱼

辐鳍鱼纲,一个历时4.1亿年的大家族,相信这一次鬼谷闲谈已经让大家对这古老种族的演化史有了一个大概印象,这古老、坚韧、潜力十足且分布广泛的类群的演化历程是多么的精彩纷呈,那么话不多说,我们来开始纠正一些鬼谷闲谈中出现的问题。

1.Andreolepis安氏鱼并不是已知最古老的辐鳍鱼,而以纪念中国古鱼类权威张弥曼女士而命名的晨晓弥曼鱼才是已知最古老的辐鳍鱼,它的化石发现于距今4.1亿年的早泥盆纪,且背景中介绍的Dialipina也并非辐鳍鱼纲古鳕类,而是分类未定。

meemannia.eos晨晓弥曼鱼


晨晓弥曼鱼的支序位置

2.早期辐鳍鱼的演化其实并没有说的那么失败,虽然不景气,但也在小型生态位开辟了一席之地,并且也注定了它们辐鳍鱼的一个基本属性——拥有又苟又结实的中小型生态位

Elonichthys hypsilepis鬼谷闲谈里的“大金鱼”

Elonichthys属在石炭纪算得上是非常常见的辐鳍鱼类

该属其他成员Elonichthys wolffi

还有Platysomus扁体鱼属物种的化石在马荣溪组可相当丰富

分布最广的Platysomus gibbosus


Platysomus属物种(图上面给了种名)


辐鳍鱼类的辐射演化谱系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多鳍鱼目就是古鳕这个大类群的一支后代

萌萌的多鳍鱼,商品名恐龙鱼、九节龙等


多鳍鱼属Polypterids的支序地位和基于化石/分子钟得出的出现时间

3.Tarrasiiformes并非新辐鳍类,它的确是古鳕,中文名称鳗鳕目,这类物种大多营底栖伏击

石炭纪鳗鳕目物种Tarrasius problematicus的复原

它们的身体背鳍尾鳍臀鳍相连,一般会在洞穴/水草中伏击猎物。

4.软骨鱼在晚泥盆——晚二叠与辐鳍鱼并非“宿敌”,它们的关系更类似于两支平行演化的不同鱼类,哪怕是早期软骨鱼那些奇葩的演化路线,也并没有威胁到辐鳍鱼的中小生态位的地位。

井蛙大佬的二叠纪淡水生态食物链,可见软骨鱼(异棘鲨)在生态位上与古鳕类群的关系

虽然软骨鱼类在当时分布广泛,生态位占据多样,但是辐鳍鱼类自身更加优秀的r策略+更小的体型让它们仍然可以着自己的中小型生态位

二叠纪软骨鱼生态位图


枕鳍鲛目部分成员


剪齿鲨科的E. vorax

5.辐鳍鱼的鳞片改造之路并没有和软骨鱼趋同进化,在基因上,辐鳍鱼对鳞片的改造之路和软骨鱼对比可以说截然不同,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一特征的演变。

软骨鱼的盾鳞在形态上和硬鳞与圆鳞栉鳞相差甚远


关于scpp基因影响硬骨鱼骨骼、牙齿钙化论文截图,软骨鱼类完全缺失该基因


而在歪尾运动模式上,软骨鱼和辐鳍鱼也并非相互山寨,歪尾特征早在两者祖先类群——盾皮鱼纲和棘鱼纲中就已经发现存在。

著名的邓氏鱼歪尾复原


早泥盆纪的大型棘鱼Xylacanthus grandis


甚至早期肉鳍鱼的梦幻鬼鱼也是歪尾


可以说歪尾是由于双方各自的祖征和鳍条骨化不完全所致,而非软骨鱼和辐鳍鱼之间的趋同进化

6.在早中三叠纪时,由于二叠大灭绝影响,软骨鱼衰落,鱼龙也才刚刚下海,在当时,以比耶鱼,龙鱼等新辐鳍类便一拥而上抢占顶级生态位,并且成功当上了顶级掠食者,也算是辐鳍鱼少有的称霸。

Birgeria.acuminata复原图

除了大型比耶鱼Birgeria acuminata外,中国发现的比耶鱼未定种甚至体型超过两米。

在早、中三叠纪,龙鱼目成员凭借正尾结构带来的速度与灵活和相对优秀的内部结构,让体长超过1m的大型龙鱼在当时占据着中高级掠食生态位

大型龙鱼在中三叠世的生态位,来自井蛙


一些证据表明比耶鱼可能长得更大

疑似5m比耶鱼未定种的化石,中三叠世

7.严格来讲,只有软体动物——头足纲和辐鳍鱼在正面战场:海洋发生过正面的生态竞争,当然,在三叠纪时,菊石优势更大,数量也更多。

早期辐鳍鱼的类群,图出自井蛙

8.全骨下纲的辐射演化路线更偏向于辐鳍鱼纲的一条支线:它们的很多成员占据已知绝大部分头足类去不了的淡水生态位,比如半椎鱼目和雀鳝目物种,两者在生态竞争上正面冲突不大,且该下纲物种在物种数量和分布范围上,和头足类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L. elvensis,该属成员在晚三叠到晚侏罗大部分生活在淡水


晚三叠世的Semionotus属成员化石

不过全骨鱼中的预言鱼目下属物种拥有更多海生类群

金尾鱼属物种Caturus.furcatus


罗平强壮鱼Robustichthys Luopingensis

而当时在全骨鱼成型并进一步辐射时,已知最早的真骨鱼叉鳞鱼目,薄鳞鱼目已经在中三叠出现,所以说全骨鱼更像是辐鳍鱼的一条支线而非前期主主线

Leptolepis薄鳞鱼属复原


Pholidophorus 属的P.latiusculus


叉鳞鱼和薄鳞鱼在生物支序上的位置

9.辐鳍鱼和菊石的繁殖策略并非前者抄袭后者,虽然菊石已经有了确凿证据证明其卵胎生/大量繁殖的r策略,但是两者卵胎生/r策略的机制本质上不同,且辐鳍鱼沿用r策略的时间点也十分早,可能在泥盆纪就已经有之,所以说,私以为抄袭并不成立。


菊石卵胎生图1


图2

该论文指出,已知最早可能在晚泥盆纪,有一支菊石就已经尝试去走这条路线,并认为其生殖方式可能类似于今天的船蛸

10.在早、中期三叠纪,就已经有了龙鱼、比耶鱼、肋鳞鱼、褶鳞鱼等新鳍鱼并包括半椎鱼(雀鳝的祖先类群,两者属于同演化支)等一众全骨鱼已经开始全球性分布+增强自身内部构造,至少在小型生态位多样性和分布范围上,它们并没有远远逊色于菊石,更不会“不值一提”,且新辐鳍类在内部结构上,以龙鱼目为代表,几乎是同时期顶尖的。

龙鱼卵胎生(那个小三角是龙鱼胎儿)


龙鱼的消化系统

但是三叠纪的头足类在总数和生态位分化上的确把辐鳍鱼甩在了身后,当然,这一差距逐正在渐被辐鳍鱼快速拉平

兴义飞翼鱼以及其所属分类单元肋鳞鱼目的支序位置与物种形态


菊石属数数量变化(图古明地恋)


真骨鱼类属数数量变化(图古明地恋)

图中指出真骨鱼已知最早在中、晚侏罗纪属数开始增加,但事实上在计算中并没有考虑到新辐鳍类其他早期成员+全骨鱼属数,而三叠纪的龙鱼属成员可多达50+种,全骨鱼更是在短时间内辐射出3个目,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在三叠纪辐鳍鱼与头足类的竞争中辐鳍鱼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全骨鱼支序分类示意图

11.视频中剑射鱼属的勇猛剑射鱼 X. audax既是北美内海明星物种,也是白垩纪已知最大的辐鳍鱼掠食者,且同时期也有叉颌鱼目,厚茎目等优秀远洋鱼类,与剑射鱼所在的乞丐鱼目一同构成白垩纪辐鳍鱼类的远洋大军,可以说白垩纪的确是真骨鱼类的盛世。

来自晚白垩纪Pachycormiformes厚茎鱼目古魣属物种Protosphyraena.perniciosa


叉颌鱼目成员复原,它们也是少数活到新生代的基干真骨鱼

在和勇猛剑射鱼有关的化石中,最有趣的当属这个


这具名为“鱼中之鱼”的化石,显示出由于剑射鱼穿刺型牙齿并不擅长切割,于是捕食策略偏向于吞食猎物,倒霉的是,这次它不够幸运,被一只同属于乞丐鱼目的鳃腺鱼给噎死了,尽管这只鳃腺鱼远小于它的体型

白垩尖吻鲨的胃部出现了被吃掉的剑射鱼的下颌

勇猛剑射鱼也有唯一一位强大的天敌,比如在土伦期后的科尼亚克阶——晚坎帕阶需要面临快速的白垩尖吻鲨的猎杀,不过由于勇猛剑射鱼生存的足够久,分布也足够广,这可以使得它们在那些鼠鲨到不了的地方称王称霸,割据一方。

结语:辐鳍鱼纲是脊索动物第一大纲,其数量、分化程度、演化潜力在当今水生生物类群中是当之无愧的最佳类群之一;在kt灭绝事件后,新生代的辐鳍鱼类更是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成为了整个新生代最繁盛的脊椎动物类群。这一期的鬼谷闲谈无疑让这个相对冷门又随处可见的门类活跃在了创作平台,希望今后各种优质的辐鳍鱼科普视频和专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也希望更多人关注,爱好这些在演化史上默默无闻的家伙,如果对本专栏有什么意见,欢迎在评论区中纠正。‍‍‍‍

标签组:[生态位] [软骨鱼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2775.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