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正黄旗大妈的傲娇!“臭外地的”来看看什么是正黄旗

发表于话题:臭外地的 我正黄旗
发布时间:2021-06-07

  自从毕业之后,将近10年没听说过 “ 正黄旗 ” 这三个字了。

  但是这两天一位北京大妈确实把我惊到了。

  “ 我是正黄旗 ”

  “ 看我额头,这是通天纹 ”

  “ 我就瞧不起外地人,没素质 ”

  “ 臭外地的,上北京要饭来了 ”

  “ 我二环以里户口,那才叫北京 ”

  句句语出惊人,身为文科生的我对这口才也只能折服。

  

  让她如此动怒的原因,只是因为在公交上一位女乘客让座慢了,看清楚了是 “ 慢了 ” ,不是没让座。

  而且是一上车就强行要求让座,并没有给女乘客多余的反应时间,接着就是恶言相向。

  指着女乘客就是一顿自以为是地说教:

  

“ 这座位就应该是我坐,我就瞧不起外地人,没素质。”

  

“ 瞧你这长相、这气质就不叫北京人儿 ”

  

  大妈还声称,自己是残疾人,但我从视频中没看出一点她有任何行动不便的迹象,反而感觉比我还生龙活虎。

  其他乘客看不下去了,直言道:

  

“ 北京都是你家的啊?”

  哎哟,这一下不得了,大妈来劲了!

  不只是针对事主的 “ 个人素质 ” ,还把矛头指向更为广泛的外地人。

  大妈对着这位乘客就是一句:

  

“ 怎么不是啊?你呢,臭外地的,上北京要饭来了。”

  到这,大妈依然不依不饶地对他们进行歧视性的 “ 人身攻击 ” 。

  

  情况愈演愈烈,司机师傅好言相劝,并提醒她小声一点,不要影响了其他乘客。

  这一下更不得了,连司机师傅一起怼,并炫耀起自己 “ 正黄旗 ” 的身份:

  

“ 我不会小点儿声!还有你在这儿说话的份儿,你算老几?”

  

“ 我二环以里户口,那叫北京!”

  

“ 我是正黄旗,看我额头的通天纹。”

  

  拥有 “ 正黄旗血统 ” 、“ 通天纹 ” 又是 “ 京城人士 ” 的大妈,言行举止中都透露着一股 “ 皇城贵气 ”。

  我就是在想,她难道就不担心车上有位 “ 当代陈近南 ” 直接给她来个 “ 反清复明 ” ?

  康熙听到她讲这些,怕是仙人板板都快压不住了。

  

  不得不说,真是一粒什么什么,坏了一锅什么什么,给当地招黑,丢面儿啦 ~

  不难看出,这大妈对自己的身份非常引以为傲,尤其是 “ 正黄旗 ” ,那到底是个什么样身份,居然能让大妈如此的肆无忌惮?

  

  大家都知道清朝有八旗的分别: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

  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后四旗是前四旗的延伸,也不用管它是干嘛的,只要知道就是在原有的旗帜上加了个边边。

  

  八旗其中还分为 “三上下五 ” ,以示地位。

  三上:正黄、正白、镶黄,归皇帝老子管。

  下五: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各为其主。

  虽都是八旗子弟、皇亲贵胄,但明显 “ 三上 ” 才是皇帝心腹,相较之下身份更为尊贵。

  明白了吗?大妈是皇帝老子的人!能不牛掰吗?

  但回头来说,八旗是牛掰,不过牛掰的是 “ 早八旗 ” ,之后的 “ 晚八旗 ” 大多都是臭鱼烂虾。

  

  由于江山是八旗打下来的,所以只要是八旗子弟,各方面一律优待。

  纨绔子弟、无赖儿郎说的就是他们。

  一句话: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

  疏于操练,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更以八旗子弟的身份欺凌百姓。

  

  也因为八旗的身份,“ 晚八旗 ” 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

  这让他们更自以为傲。

  用现在的话来讲,八旗子弟那是玩得一手好凡尔赛。

  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至于大妈提的 “ 通天纹 ” ,恕我孤陋寡闻。

  皱纹还是知道一点的。

  但是我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可能这位大妈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的确是一位 “ 残疾人”。

  这方面我是比较赞同的……

  大家不要过度指责。

  我是@JUMP李大锤

标签组:[社会万象] [正黄旗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422.html

相关阅读

盘点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3、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2025-08-02

《梅花》诗歌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

2025-08-02

京剧发音技巧常识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2025-08-02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

2025-08-02

京剧的鼎盛期:四大名旦粉墨登场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

2025-08-02

韩愈故事之风流成性

唐代文学家韩愈不仅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其倡导的古文运动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但其也有不为人知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一面。据记载,文学家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

2025-08-02

京剧走向成熟是在什么时候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 谭在...

2025-08-02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的驳论文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文中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

2025-08-02

京剧“趟马”的定义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一般用来表示人物...

2025-08-02

京剧的“走边”是什么

走边是戏曲表演程式。表现身怀武艺的剧中人轻装潜行的景况,常用于侦察 、巡查 、夜行、 暗袭或赶路等特定情境,是武戏演员的基本功之一。主要由正、反云手,各种踢腿和飞脚、旋子、蹦子、扫堂腿、飞天十响以及快...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