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民间故事:小男孩误杀老人,出殡前男孩离奇失踪,一道旱雷劈棺,真相大白

发表于话题:民间真实老故事
发布时间:2021-07-16

这个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说过,我来讲一下我听过的版本,当初,这个故事可是闹得人心惶惶。

孙家庄的孙成受了半辈子罪,享了半辈子福。

当初,为了拉扯五个儿子,孙成受尽了罪,好在孩子都比较争气,长大成人之后,个个混的风生水起。有当官的,有经商的,在他们县里都是出了名的大家族,势力大得很。

人一旦上了高位,那周边的人际关系也就变了,周边的人际关系发生变化,那么人的性格也会受影响。虽说扬眉吐气的五兄弟在村里抬着头走路是应该的,但是拿鼻孔看人就有些过了。

但是所有人都不会抱怨,因为求五兄弟办事,他们从来不成推脱,至今为止还没有办不成的事。当然了,村民也跟着他们办了不少荒唐事儿。

想当初,老三因为要儿子超生了,那时候查的特别严,直接上门去抓人。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只要交罚款就行了,但是老三就偏不交,他不是没有钱,只是觉得这说不通,生个孩子还得交钱。



村里有个小男孩弹弓打的极准,他父亲是个老实人,因为喝酒的时候和孙成家的老二起了点冲突,老二踹了他一脚,让这个小男孩看见了。

其实酒场上有矛盾是很正常的,酒醒了之后,谁也不会去理论,就权当过去了。但是孩子不懂这些,就觉得他父亲受欺负了。

虽然有脾气,但是小孩子是不可能和大人硬碰硬的,那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淘气捣蛋的孩子最常做的就是用弹弓打玻璃,哗啦一声,成就感爆棚。



更何况还有这么个合理的理由,小男孩就瞄准了孙成家的玻璃。

孙成和孩子们都分家了,自己住一个小院,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年龄大了,也没什么爱好,最喜欢的就是在院子里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时吃苦太多,得了好多的老年病,不适于做太多的运动。

这一日,小男孩爬上孙成家附近的一颗槐树,从兜里拿出两个玻璃球儿,就准备展开他的报复计划了。选了又选,最后选了一块门上的玻璃,而后一发命中,哗啦一声,复仇成功了。

但是小男孩还来不及高兴,就看到院子里乘凉的孙成,一蹬腿然后就剧烈的抖动起来,手在身上四处摸索,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

小男孩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慌慌张张的下了树去喊他父亲了,等他父亲来了,孙成已经没气了。

五兄弟全都回来了,不管他们在外面多么风光,多么不可一世,但是他们没有忘本,若不是老爷子辛辛苦苦将他们拉扯大,哪有现在的荣华富贵。

小男孩的父亲是真的老实,竟然把自己了解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五兄弟,并表示自己愿意做赔偿。五兄弟听说父亲是小男孩害死的,虽然知道父亲有心脏病,但是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孩子,当时老二就要上手杀了这个孩子。



这个要求不过分,孩子的父亲当场就答应了,甚至表示自己披麻戴孝都可以。周围的人都说老大懂事儿,会处理人际关系,要不然人家怎么能当官呢。

丧事办了三天,小男孩披麻戴孝的陪了两天。明天就要出殡了,小男孩却找不到了。全村的人都在帮忙找孩子,甚至灵堂里都找过了,就是没有找到。报警之后,警察说得七十二小时之后才能立案。

人死为大,怎么的也得先出殡吧,说不定孩子就是害怕自己躲起来了,等出殡完了,就出来了。

小男孩的父亲代替他披麻戴孝,跟在五兄弟的后面,送葬队伍就启程了。



送葬队伍走在大路上的时候,忽然平地一声雷,一道闪电劈在了棺材之上,将棺材劈开,而后就发现小男孩被成跪拜的姿势被定在棺材里面,而在他前面就是孙成的骨灰盒。

即便是五兄弟有再大的势力,村民们也不能容忍他们为所欲为,随后就报了警。

五兄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之前办的许多错事也都被牵扯了出来,进而五兄弟算是全部落网了。

小男孩也因为一次心中不忿而命丧黄泉。

因而,人在做天在看,千万不要心生恶念,知恩图报是好事,但若是走向了极端,也就变成了恶事。老话说得好:物极必反!

正所谓:

孙成养五子受尽苦难,

五子成气候享尽荣华。

替父亲出头打碎玻璃,

谁料想孙成驾鹤西去。

五子钉男孩拜祭父亲,

法律惩五子牢狱终生。


标签组:[社会万象] [奇闻轶事] [亲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9961.html

相关阅读

边关之遣:秦始皇对扶苏的帝王养成术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将长子扶苏外放至蒙恬驻守的上郡,这一决策看似因"焚书坑儒"事件引发的父子冲突,实则是秦始皇精心设计的帝王培养计划。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的交叉验证,这场边关之遣蕴含着多重政治智慧...

2025-10-29

半生逐梦终成空:刘备江山半壁的得失悲歌

在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仁德宽厚的品格,从一介草鞋匠逐步崛起,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部分地区,随后又夺取益州、汉中,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一方...

2025-10-29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实实力:文武兼资的儒将典范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赵云以其忠勇双全的形象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不同于《三国演义》中“七进七出长坂坡”的文学夸张,正史中的赵云以稳健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智慧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蜀汉政权中占据独特地...

2025-10-29

三国箭术双璧:赵云与徐晃的巅峰对决与历史回响

三国时期,箭术不仅是武将的立身之本,更是战场制胜的关键。在群雄逐鹿的沙场上,赵云与徐晃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将箭术演绎至化境。前者以“江面断篷”的惊世一箭名震天下,后者以“百步穿柳”的精准技艺冠绝曹营。这...

2025-10-29

襄樊之困:孟达拒援关羽背后的权力博弈与人性抉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关羽以荆州之兵北伐曹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关键时刻因后方失守、盟友背刺而功败垂成。这场战役中,驻守上庸的孟达拒绝出兵支援关羽,成为历史谜团之一。表面看...

2025-10-29

玄武门前的血色棋局:李渊22子中为何仅三人逐鹿皇位?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位开国君主共有22个儿子,但最终围绕皇位展开殊死搏斗的,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这场看似反常的权力争夺,实则是嫡庶制度、军事格局与年龄结构共同编织的必然...

2025-10-29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惊世之举:“跪而吮上乳”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密码

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浑身浴血地走向太极宫深处,与惊魂未定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展开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对...

2025-10-29

万历亲政:宗室困局下的改革挣扎与制度枷锁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二十岁的明神宗朱翊钧正式亲政。这位曾以“五岁能读书”的聪慧少年,在亲政初期展现出励精图治的姿态,却最终陷入“三十年不上朝”的怠政泥潭。而宗室问题作为明朝中后期最棘手...

2025-10-29

建文帝的困局:优势背后的致命裂痕——朱允炆靖难之败的深层解析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21岁的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明江山,坐拥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帝国。作为明太祖钦定的继承人,他既无外戚掣肘,又得东林文臣集团支持,更掌控着全国百万大军。然而四年后,这位看似稳坐钓...

2025-10-29

钱谦益:才子与贰臣的双重镜像——论其历史形象与崇祯弃用之因

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钱谦益的名字始终与“才子”“贰臣”“反复”等标签紧密相连。他既是东林党魁首、文坛盟主,又是降清后又暗中反清的矛盾人物;既是崇祯帝眼中“结党营私”的政敌,又是后世史家笔下“大节有...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