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说中国女孩穿衣自由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发表于话题:萧嫣谈女性穿衣自由
发布时间:2021-07-23


穿衣自由的文章甫一发出,就点爆了整个朋友圈,层出不穷的转发,或者各种角度的讨论,或者北京大爷,或者码农愤怒,大概整个网络都在疯一样的跟热点。可是一篇关于穿衣的文章,何以便点爆网络呢?这里试着分析下。

穿衣自由是什么呢?

根据英文维基的说法:

“Wearing clothes – or more accurately, choosing which clothes to wear – is, for many people,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ression as confirmed under Article 19 of the UDHR. ”

翻译过来是:

“穿衣自由,即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与大多数人而言,是自由表达的重要一部分,且为联合国人权宣言所承认。”

穿衣自由,是国际上达成共识的,应该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易言之,每个人,都应该穿着自己想穿衣服的权利,如果人因为自己的服饰,而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即违反了其人自由表达的权利,是违法的。

而基于众所承认的人性自由,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宗教和传统上,都不应该强迫人们穿/不穿一样衣服。比如女生可以穿与不穿短裙,是女生的自由,而若外人因此加以指摘,则是外人的不对了。

况且,当我们回到历史中看,随着社会风气的开化,文明演进,女性的着装,从宽衣大裙,裙身包裹,到喇叭管袖子,露出腿部和手臂,布料越来越少,会发现展露身体本就是大势所趋。

这是一组辛亥革命后,女士服装的三十年演变图

辛亥革命后妇女上衣下裙的变化(1921-1947)

对比这两张图可以看出,衣服显著地一截一截变短,裸露的部位,逐渐变多,从全包裹,到露肩腿,也不过短短几年的事情。这期间诚然,社会风气在日趋的开放,若非如此,男生又怎么会有机会,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心怡的女生在一起呢?

很多时候,穿什么衣服,可不只是穿上去好/不好看而已,更是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意味着,穿什么样的衣服,往往意味着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1851年,美国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们认为,改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要从改变服饰开始。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选择灯笼裤为自己的装束,她们在自己主编的报纸《lily》上介绍灯笼裤的好处,和制作方法,并引起了服饰改革的风潮,灯笼裤成为一时先进女士的着装象征。

穿着灯笼裤的女人

与灯笼裤类似的现象,在中国也有发生。

如今许为瑰宝的旗袍,诞生之初即和男女平权意识的崛起,息息相关。女子的衣服,早先是两截,分为上衣和裙子,而旗袍则是因为早先效仿长衫,才是一截下来的,究其原因,按张爱玲的话说:“五族共和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女士模仿男子,是为了向社会声明,希望自己可以像男子一样,平等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先进的女士们选择穿衣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因此而成为了旗袍诞生的先声。

又过了几十年,女性到文革期间,流行红卫装,青年们争相带起了红袖装,鸭舌帽,为的是表达自己的革命热情,和对领袖的拥护。根据当时人的实录:“汗珠从我们额头上大滴往外渗,衣裳全湿了,但我们还是不穿裙子、衬衣和凉鞋。任何使女孩显出女孩风韵的打扮都是资产阶级的。”当时的女孩子拒绝穿得像女生一样,因为那会让她们显得自己不够先进,不够向前。

社会学上有个说法:人们喜欢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做出了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事情时,为了传达自己的意识,就必须用与他人能共同理解的行为来转达。

比如穿衣服,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选择穿不同风格/类型的衣服,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而自由的穿衣,也是一个人能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途径。

灯笼裤、旗袍、红卫装的起源,不正是活生生的,衣服代表心声的例子吗?

现在的网络上,总流行着一种怪异的现象,似乎为女生说些什么,就是女权婊在作祟,反过来,就是男权思维在努力物化女性,热度是蹭了不少,无形中却让男女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

比如这篇:为什么有人被中国女孩没有穿衣自由激怒了 文章里列举了一个程序员穿格子衬衫被女生嫌弃的例子,说我们男生都被你们埋汰得没有穿衣自由了,为什么你们女生还嚷嚷要穿衣自由?

其实,穿衣自由的事情,哪里分什么男女,说到底,大家都是在音乐里,跟着旋律跳舞的人。你没有自由,并不代表,你阻挠别人争取自由失败了,你就能拥有自由。

借一代宗师里,宫老先生的那句台词说来就是:“人有男女,自由有分男女吗?”

标签组:[旗袍] [灯笼裤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3272.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