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有哪些曾经的世界未解之谜被证明是骗局?

发表于话题:中国奇闻异事未解之谜
发布时间:2021-05-09

喜马拉雅山雪人。


绝大多数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雪人”的西方电影里,都会有一种说法:当地人传说喜马拉雅山里面有一种浑身白毛的雪人

事实上向当地人解释“雪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跑去当地问,当地人多半是一脸懵逼的看着你,寻思要不要叫救护车把你拉到精神病院去,如果你情绪比较激动的话。


我甚至按照传说中“藏语”对雪人的称呼,米戈,migo,问过当地人,他们的表情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善。我尝试着换了好几种发音,他们分别解释成了:牛肉粉、胶水、毡帽、这个甲米措(汉族人)疯了。


最终村里的巴桑,第一个大学生,兴奋的冲上来说,你说的是米格战斗机对吧!




安抚住激动的巴桑,让他不要叽叽歪歪的秀他的知识面,我知道旁边的卓玛在看着他。然后我向一脸萌萌哒的村民们解释,在外面,尤其是西方电影里面,传说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山上有一种比人的个头大,高,浑身白毛的怪物。


这种怪物脚非常大,所以不会掉进雪里面去,喜欢在大树上面跑,非常凶残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深处,除了年轻人闲的没事干要跑到雪山上面去,逢年过节还要去转山,另外放牦牛偶尔也会跑到山上去,那么有没有看到过听到过这种东西呢?或者仅仅是传说也行。


村里一个老阿佳说她倒是认识一个脚特别大的人,就是以前来援藏驻村的干部,叫老张。老张穿47码的鞋子,但是从来不在树上跑。其他老阿佳纷纷表示确实如此,老张这人也不凶残,教她们种土豆。现在这里的土豆产量特别高,混上野葱一起煮,特别香。

那是80年代,老张天天穿着47码的解放鞋满村子跑,上衣兜里别着一只钢笔,挨家挨户推广土豆。但是当时大家对这种圆滚滚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兴趣,这东西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用。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养牦牛,种青稞,喝酥油茶。跟西藏别的地方不一样,他们的酥油茶,使用的茶叶是来自于印度、尼泊尔那边的。除了就没什么区别,挤奶,打酥油,用酥油拌上炒熟的青稞面,这个叫糌粑。糌粑、酥油茶,就是主要的食物了。


然而喜马拉雅山里面阴晴不定的,夏天雨季的时候很少能看到太阳,总是在下雨,冬天旱季的时候雨虽然少了,可惜变成了雪,青稞的产量很让人无语。


牦牛也长得不好,草场并不多。森林里面的草牦牛是没法吃的,而且会有熊。只有树相对稀少一些的河谷里,会有零零碎碎的草场。


所以老百姓过得很穷,吃不饱饭。




老张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他说内地的老百姓,一亩地能收1000斤粮食了。大家并不知道1000斤是个什么概念,老张就说,靠人背得要背10趟,这样大家至少都能吃饱饭了。没有任何人相信他,一亩地怎么可能有背十趟的粮食,那还不把人撑死了啊?一亩地的粮食最多背一趟。


他们世世代代都种青稞,确实是这样的,随随便便用牦牛拖着木犁把地翻一遍,把草翻到下面去。再用人力把土耙碎,就可以往里面撒青稞种子了,一亩地需要十斤种子,50斤羊粪。然后秋天的时候青稞会黄,用镰刀割下来收获,收一百斤左右粮食,千把斤麦秆。


他们嘲笑老张,说你们甲米措不会是把麦秆也算是粮食了吧。


老张并没有跟他们争论,他跟着镇里供销社的货车跑了一趟县城,拉回了土豆种子,然后挨家挨户去推广。那时候生产队已经解散了,地、草场、牦牛都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也都很忙,并没有人肯搭理他。


老张只好自己开垦了一块地,自己种自己的土豆。别人家都在忙着整地、平地、种青稞,他从河沟里挖来腐殖土,自己拿着锄头翻到土里,就是不用羊粪。那个接我话的老阿佳叫曲珍,那时候她还是个中年妇女,在生产队里就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老张的地就在曲珍她们家旁边。她觉得老张根本就不会干农活,不撒羊粪地就不肥,种青稞的话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事实证明曲珍错了。


羊粪确实有肥效,但是也有杂草。羊吃掉的草籽,会在地里长得铺天盖地,收获的时候割青稞,是在杂草里面找。老张不用羊粪而是用腐殖土,地里杂草非常少,很快土豆苗就盖过了杂草。


曲珍对这块土豆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天天等着老张的土豆上面结出什么东西来,结果一直到青稞收获,也没能看到。土豆苗一直青青绿绿的,开了花但是不结果,她就跑去问老张,老张笑了笑,去地里拔了一棵土豆苗,下面一大团土豆让曲珍眼睛都瞪圆了。


事实证明甲米措真的能一亩地背十趟回家。挖土豆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跑来,巴掌大一块地,真的足足背了十趟!


挖土豆那天老张开了一场“土豆宴”,把刚刚挖出来的土豆煮了一大锅,拖供销社的人带了一大罐子四川豆瓣酱,让大家蘸着吃。村民们第一次吃到这种香香甜甜的东西,软糯清香,又饱肚子。


多年以后我在村里的小卖部里吃店主煮好的土豆,跟巴桑一块儿,巴桑又极力向我推荐这个土豆,说是他们这里的特产。我说这个才不是你们的特产,这玩意儿原产地可是美洲。他说真的是特产,不一样的,跟别的地方的土豆不一样。这里的土豆长不了多大,但是结得特别多,所以就特别紧致,特别香。


我尝了一口,确实是。


我能体会到村民们当时激动的心情。冬天的日子是不好过的,非常的难熬,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猫冬”的权利,而只能挣扎求生。秋天储存的草越来越少,青稞杆也不多了,牛羊都在明显的消瘦。而母羊、母牛都在产仔季节,人、牛、羊都要指望那点地里出来的东西。牛羊粪必须烧了取暖,但是又要留下一点用作肥料,破败的石头垒起来的房屋又并不怎么保暖。产量不多的青稞,还要拿去卖掉一部分换成茶叶。


总之,吃、穿、用、度,都必须要精打细算着来。


土豆是吃饱饭的希望。





当年冬天就没有人嘲笑老张了。


曲珍说,老张来给她们家送土豆的时候,真的就像我说的那个“雪人”。那天下着大雪,老张扛着一个麻袋的土豆,踩着他的那双大脚,浑身都是雪白的。不过还是没有在树上跑,也没有特别的凶残,只是有一点点凶。


她说老张那天真的凶,从没见过他那么凶过,对她,还有她老公,都非常严肃。


老张说就把土豆放在你们的床底下,不能冻到了,冬天无论如何不许吃,饿不死就不准吃,这是种子,吃了明年就没吃的了!


那年冬天,曲珍家真的一口没敢吃老张的土豆,一直留到了开春。不过还是有人吃了老张送去的土豆种子,开春的时候遭到了全村包括老张的无情嘲笑。


那一年秋天,村子里零零星星的开起了土豆花。




那年秋天老张就没有继续鼓捣土豆,而是极力推广“秋小麦”,就是秋天就把小麦种下去,冬天在地里的雪堆里埋一整个冬天,第二年开春才开始疯长。也不准他们继续撒羊粪了,而是撒从供销社赊账弄来的尿素。


后来村子里就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先是种小麦不一样了,然后是有了“良种”这个东西,然后村里扒了石头做的水渠,换成砖砌的水泥糊面的水渠。再后来,通往县城那条解放军修的路,重新整修了一遍,最危险的地方死了好几个解放军,所以起名叫做“英雄沟”。镇上就通了公共汽车,再不用骑马跑两天才能到县城了。


再后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再后来通了手机信号,现在都4G了,大姑娘小伙子都拿着智能手机。


现在樟木那边地震了不能通车,他们这里成了通往尼泊尔的主要口岸,年轻人都不种地了,读书的读书,做生意的做生意,再不济也能去镇上打工挣钱。种地成了一种消遣,老人们会种一些青稞,一些土豆,养一点牦牛,做糌粑,煮野葱土豆,做酥油茶,酿青稞酒,等着远方的孩子们回来,尝一尝最正宗的家乡味道。


老张实际上没有吃上他推广的第二季土豆,也没吃上他推广的“秋小麦”,那年秋天村民们一趟一趟的往家里背粮食,感觉总也背不完一样,却感觉少了谁。夏天老张就踩着47码的大脚板,消失在喜马拉雅山的峰回路转之中。后来回来过几次,每次都想给村里再带点新鲜东西,天远地远的带过来,才发现村里已经有了。


他有点失望,又有点欣慰。





曲珍说你说的那个雪人啊,估计是没有的,现在的年轻人手里那个手机,能拍照片。她年轻的时候去县里照相馆拍过照片,跟珍宝一样保存着,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自己给自己拍。


巴桑说那个算啥,他还拍抖音呢。


他说要是真有雪人,拍下来在抖音上不知道多火。


然后他就带我去森林里转悠去了,我们在巨大无比的红豆杉树上试图学雪人走路,然后无一例外的掉下来,被密密麻麻的藤条挂住。我说会不会是得了白化病的棕熊?棕熊会跟人一样站起来,也会爬树,如果是白色的,会被误以为是雪人吧。


巴桑琢磨了一会儿,认为这个可能性比他们看到的是老张还要小。


巴桑是动物学方面的研究生,他说要是找到得白化病的棕熊,他的硕士学位就稳了。


我说你要是找到雪人,博士论文都稳了,不知道多少大学弄你去当教授。


巴桑说那我们不如去把老张抓住得了。


天底下不知道多少动物学植物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削尖了脑袋想要找到一个已知生物的哪怕一个亚种,都能混到毕业证。像什么雪人、水怪之类的东西,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如果真的有早都被这帮子给导师折磨到神经衰弱的人找到了,哪还轮得到藏在山沟里逍遥快活。


还是老张实在。

标签组:[世界未解之谜] [青稞] [喜马拉雅山] [巴桑] [曲珍] [牦牛] [土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522.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