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说说那些“雷人”的雷

发表于话题:雷人说说
发布时间:2021-05-10

■李光瑞 解放军报

BLU-43地雷

德国S型跳雷

俄罗斯“旋律-20”反直升机地雷

说起地雷,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两个影视剧中的画面。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雷人”的雷绝非如此的单调,除了各具特色的地雷外,还有那些爱在水下“劫道”的水雷和喜欢在空中“漫步”的空飘雷等。

地雷的类型很多,从最初的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到后来的反直升机地雷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埋伏”在土中。其中最让人谈虎色变的是防步兵地雷。

自从地雷“致残理论”问世时起,一些国家就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研发微型致残地雷。该理论认为,战场上致残敌人比直接杀死敌人更有威慑力。

基于此观点,一些地雷装药量变小,大多只能炸伤敌人小腿或脚掌。比如,越南战争中出现过一种形状如树叶的布袋雷,这种地雷重量仅为50-70克,内部却装有30-50克高能炸药,落在草丛和灌木丛中极难被发现,因此又被人形象地称为“树叶雷”。

同样身形小巧的地雷还有BLU-43。这种地雷外形酷似蝴蝶,引信十分灵敏。一个集束炸弹布撒器可以同时布撒该种地雷4800枚,而一个飞行编队则能轻松布撒下数万枚。后来,这种地雷增加了自毁机构,会在投下1至4小时后自毁。

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根据现代战场需要,其他功能的地雷也应运而生。信号地雷是一种能产生光和音响的报警地雷,通常埋设在雷场前沿和其他障碍物附近,或设在需要警戒的军事目标周围。照明地雷是一种装填照明剂或照明弹的地雷,发火后能引燃照明剂原地燃烧,或将照明弹抛向空中,对半径数十米至数百米的地域起照明作用。燃烧地雷是指凝固汽油地雷,常常埋在防御前沿的地下阻止敌人进攻。

智能化是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地雷也不例外。传统地雷多采用压发、松发、拉发、磁感应等方式。智能化地雷在触发方式上进行了拓展,摇身变为“有腿”地雷,有的能蹦跳,有的能飞。它还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探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等,能够主动、准确地探测跟踪坦克、装甲战车等。

反直升机地雷则配备了多频传感器,能够“听到”和“看到”敌直升机,随即触发地雷。“旋律-20”是俄罗斯研发的反直升机地雷,它在探测到直升机的声音后,多频传感器会对目标进行识别,如果是己方直升机,地雷会继续静默;如果是敌方直升机,则会触发并射出弹丸。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地雷使用的地域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如燃烧地雷,它既可在地面下埋设,也可在水中设置,在水面上形成燃烧带阻止敌人登陆。

在水中,则是水雷的战场。水雷可分为沉底水雷、锚定水雷、高桩水雷和漂浮水雷等等。它们既可组成水下立体防御体系,也可布设到敌人的必经水域,成为阻、炸敌舰和水陆坦克的重要武器。

在空中,同样也可以布置“雷场”。空飘雷作为用防空高炮发射的雷种,可以在空中构成雷区。它是一种由氦气球与高能微型炸弹组合成的反巡航导弹雷,通过近炸引信装置来摧毁敌飞行兵器。如今空飘雷又有了“兄弟姐妹”,有人提出了电子飘雷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试验。这种“雷”能以太阳能为动力,悬浮于空中或敌机场上方,利用电子识别功能,识别并炸毁敌机。

尽管世界上已有上百个国家成为《渥太华禁雷公约》的缔约国,战争时期遗留的地雷仍然在给很多地区的人们带来苦难,但因地雷造价低廉、杀伤力和威慑力巨大,地雷的研发仍是很多国家关注的焦点,而且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胡光曲

标签组:[武器] [直升机] [导弹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405.html

相关阅读

魏国衰落:孙膑之去仅是冰山一角,地缘困局与制度崩坏才是主因

战国初期,魏国凭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迅速崛起,成为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然而,自魏文侯去世后,魏国仅用百年便从巅峰跌落至被秦国灭亡。传统叙事常将魏国衰落归因于孙膑、商鞅等人才流失,但深入史实会发现,地缘...

2025-10-29

商鞅之死:权力博弈下的悲剧与历史惯性

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彤地(今陕西渭南)被秦军围困,最终因“谋反”罪名遭车裂之刑。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走向强盛的改革者,其结局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后世秦王始终未为其平反。这场跨越百...

2025-10-29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

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战国政治的残酷与智慧。 一...

2025-10-29

李悝与商鞅:变法双璧为何仅一人名垂青史?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差异源于变法深度、历史机遇与文化传播的多...

2025-10-29

制度迭代与危机化解:汉武帝与秦始皇统治差异下的王朝存续密码

秦始皇以“法家极权”统一六国,却因暴政二世而亡;汉武帝承袭中央集权框架,却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延续汉室四百年。两者表面措施相似,实则内核迥异。这种差异源于对时代矛盾的精准回应,使汉朝在集权道路上避免...

2025-10-29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的治国能臣,最终却...

2025-10-29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

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之战中逼迫项羽自刎?这一假设背后,实则是...

2025-10-29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的至亲,还是权力博弈的幸存者?

秦朝末年,赵高在沙丘篡改遗诏,扶胡亥上位后,对秦始皇的子女展开血腥清洗。六公子死于杜县,十二公子殒命咸阳,十公主遭磔刑,秦王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然而,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子婴却成为唯一幸存的宗室成员。他不...

2025-10-29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短四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复...

2025-10-29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以“废分封、行郡县”的改革彻底终结封建割...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