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劳荣枝家属:“她需要死刑,更需要解脱”,为何苟活是人生之耻?

发表于话题:劳荣枝听到死刑后当场痛哭
发布时间:2021-09-09

潜逃20年,她终于尘埃落定。劳荣枝,法子英,曾经的“黑白双煞”,再一次被推向舆论的红海,除却他(她)们伤害过的家庭,核心的罪孽终将还是要指向他(她)们自己。劳荣枝落网,这是对20年前罪孽的完满终结。虽然,人们都比较关心劳荣枝的“潜逃人生”,但是,能真正将目光落定在劳荣枝身上的人,也只有她的家属。她的家属对媒体说:“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们家属都有心理准备,死刑对她不是最重的处罚,也许死亡倒是解脱,如果是无期徒刑,对她来说更痛苦”。其中的大意,也就是“她需要死刑,更需要解脱”。


坦白讲,在劳荣枝的恶行面前,即便所有人都渴望她尽早被伏法。但是,作为她的家人,还是会站在“她一边”,认为她是被法子英带坏的。当然,作为家属的底线还是要有的,可以释放亲情的不忍,但绝对不能无视对错。就如他(她)们的表态:“她需要死刑,更需要解脱”。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家属面对公众,最体面的一种表态。因为,这其中既要顾及是非的存在,也要保全人性的真实。说到底,劳荣枝的人生,在20年前,“第一次”作案后,就已经彻底溃败。所以,对于她的“潜逃人生”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亡魂的游荡”。


因为,真实的劳荣枝,早已消失在具体的生活中。坦白讲,在既定的人生法则里,“道德义理”比“自保偷生”更为重要。因为,人生注定要回归内心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要瞑目”。虽然,媒体舆论上,总在强调劳荣枝已经“赚足”。但是,从其过往同事口中传出的“经常失眠”,就已经实证,她过的“战战兢兢”。


是的,20年如一梦,她害怕梦醒,却也期待梦醒。因为,对于真实的人生来讲,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这一天”总会来,一切都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生命是有绝对价值的,并且存在一种公共尺度。


尤其,从法律的意义上而言,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崇高和无限珍贵的。这让每个生命具有平等的价值,没有哪一个生命,可以超越过其他(她)生命。所以,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不可以伤害他(她)者的生命,否则,就是侵犯法律所确认的生命平等和神圣尊严。由此来看,留给劳荣枝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但却更值得追问和深思。


劳荣枝落网的意义,不仅是对她的一种惩治。与此同时,也是对法子英当年供词的终极校验。毕竟,对于十恶不赦的法子英,很有可能对案情进行编造,诱导警方走向案情歧途。因为,当年法子英为让劳荣枝潜逃,确实玩出不少把戏。


所以,当两个共犯者被系数拿下时,或许才能真正厘清当年的罪恶。法子英,劳荣枝,这俩个名字放在一起综述案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结案。要不然,所谓的“告慰亡灵,伸张正义”,也只是受害者家属的无奈悲叹。


20年不长不短,但足以成人成树。可惜的是,这20年来,劳荣枝却无法回头,只能潜逃四海,亡命天涯。在她的潜逃人生里,“信任永远不可期,睡眠终究不踏实”。她看起来逃的逍遥,活得隐匿,可是,就因为心有不安,终究也只是偷生苟活。


当然,法理与情感,文化不能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在面对劳荣枝的家属时,还需要尊重他(她)们亲缘态度。他(她)们有为劳荣枝辩驳的权利,也有为劳荣枝感概的义务。毕竟,他(她)们曾经是一家人,有过岁月的相知和相爱。


他(她)们说,劳荣枝是个“好孩子”,“在家天天看书”,很上进,成绩也好。甚至,直言强调劳荣枝性格好,实在。并且,不相信“劳荣枝会杀人害命”。一直觉得劳荣枝当年是“跟错了人”。这些看法,在外人的尺度里,算是臆断,可在家属的尺度里,却是真情流露。


而这也再次实证人性是复杂的,劳荣枝到底有没有人性,这其实真的需要掰开来看。20年来,她隐藏起劳荣枝的身份,化名漂在市井之间。她不可能完全忘掉法子英,也不可能完全忘掉自己的原生家庭,这种人性之中的微光总还是存在的。可是,大错在前,她终究无法复还。


说到底,惩罚犯罪是对理性犯罪的威慑,惩罚犯罪最为合理的依据,是防止犯罪人占守法人的便宜。遵守法律的“好人”安详而温和,这既是他(她)们守法意愿的原因,也是其结果。因为法律禁止暴力,也打击暴力。


但是,社会上大部分拒绝暴力的人,却为那些不安分的人制造出作恶的机会,拒绝暴力的人很容易成为受害人。就如“小木匠”而言,就算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他肯定不崇尚暴力,他只是自食其力而已。可是,他却无辜地死于非命。


在这种意义上,良好的法律和善良的人创造出作恶的机会。所以,有时候,惩治本身不只是为受害者打抱不平,而是为维系公平的生活环境做努力。所以,就算劳荣枝这20年一心向善,大搞慈善,该惩治她的力度,还是不能被打折。


并且,回到人的尺度上,“苟活是人生之耻”,这或许是每一个人出生后,都会被教导的现实箴言。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具象更倾向于肉身之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这或许也只是生物学上的比对。但是,在人的世界里,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大概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的意义,可能不会永垂不朽,但是一定要活出安心,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对得起周遭,对得起自己”。当然,你若情愿把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日梦上,那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就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然而,劳荣枝20年的潜逃岁月,唯一的意义,就是延迟审判,延迟惩罚。她痛苦吗?活着可能度日如年,她后悔吗?遇到法子英是她最大的错误。只可惜,人生只有一次,她终究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就如她的家属所言:“她需要死刑,更需要解脱”。

标签组:[新浪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61651.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