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女网红直播时被怂恿喝农药自杀,起哄者该担责吗?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0-22

这是一起与直播有关的悲剧。10月15日,有着数十万粉丝的美妆博主“罗小猫猫子”,在自己的一场网络直播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在围观起哄声中喝下敌草快,经抢救无效去世。

关于其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声音猜测,罗的死与其曾经的情感问题有关。不过,她的一位好友事后告诉媒体,当天罗并不是真的想自杀,只是在直播间网友的起哄下逞强喝下毒药。罗的家属也表示,将追究起哄者法律责任。

近年来,在网络上直播的自虐、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背后也不乏戏谑、怂恿之声。发生在“罗小猫猫子”身上的悲剧,让这一问题顶上热搜:主播之死,直播间起哄的人是否该担责?网传截图显示,当这位女网红拿出农药时,有网友曾在弹幕上留言起哄“快喝吧”。

自称抑郁很久、曾住院两个多月

“这大概是最后一条视频了吧,谢谢你们一路陪伴”。10月15日,“罗小猫猫子”在个人视频账号发布视频并配文。

她在视频中称自己得抑郁症很久,甚至曾住院两个多月,自己平常作品中快乐的样子也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后开心。

“但最近我真的绷不住了,想知道原因的话,就来小号看我的直播吧。放心,这一条直播一定不是带货或广告。”视频中,她脸色苍白,看起来情绪很低落。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罗小猫猫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数十万粉丝,还经营自己的同名淘宝店铺。在该视频平台上,她共发布38条小视频,内容以生活穿搭类为主。在几个月前她的一些视频中,手腕部位已经出现了一些红色的划痕。

10月15日晚的直播中,“罗小猫猫子”先是拿出一瓶褐色的液体。随后,她举起空瓶对着直播间中的观众说“刚才我已经喝掉了”。之后她掐着自己的脖子,样子看起来十分难受。不久,噩耗传来,“罗小猫猫子”因抢救无效离世。

“你快喝吧”、“快喝快喝”,网络截图显示,当天,直播间里出现了一些起哄、怂恿的声音。

事发后,一名自称“罗小猫猫子”朋友的网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那天“罗小猫猫子”并非真的想寻死,敌草快是她稀释兑了饮料,喝下去也是因为直播间的人起哄逞强喝下去的,后来也是自己打的120。

事发后,有声音认为“罗小猫猫子”的死与其曾经的情感问题有关。其家人则对媒体表示,罗的自杀与前男友无关,直播间的人起哄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将追究起哄者法律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就此联系了“罗小猫猫子”的母亲,但对方表示暂时不希望被打扰。

怂恿起哄者是否担责?

事发后,“罗小猫猫子”的评论区布满惋惜与愤怒的声音。网友们喊话此前在直播间起哄的观众,斥责这种“网络暴力”行为。此外,怂恿他人喝农药自杀是否涉嫌帮助自杀,应否担责的问题也引发广泛讨论。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通常而言,法律责任通常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涉案网友是否担责,需判断涉案网友言论是否涉嫌怂恿自杀,即其言论和主播死亡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赵良善称,网络自杀和现实自杀最大区别在于,网络世界相较于现实世界更遥远、更加难以确定真实与否,即因果关系的认定现实中难度更小一些。

也正是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该话题的结论有些争议。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认为,如果查明涉事留言与主播自杀有直接因果关系,则涉事网友涉嫌故意杀人罪。如果该留言与自杀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渲染自杀现场氛围,起哄闹事,对自杀有间接促进作用,亦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被治安处罚。

丁金坤表示,因果关系可以根据自杀者对于怂恿行为的反应来定,譬如事主本来犹豫,怂恿者坚定其自杀意念的,属于帮助自杀,涉嫌犯罪。事主已经决定自杀的,但时机未定,怂恿者形成自杀氛围的,促进时机到来,起哄闹事,是违法行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寻衅滋事。

赵良善指出,司法实践中,教唆自杀是通过劝说、利诱、命令、胁迫等方法使没有自杀意图的人产生自杀决意并实施自杀行为,帮助自杀一般是需要提供自杀便利或者协助自杀。“由于网络环境较为复杂,需要判断起哄者对于他人自杀是否明知,对于主播自杀意图是否明显知悉,还有其言论是否直接性导致主播死亡、主播自身精神状态等。”

追责难题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强看来,发表怂恿言论的网友在德行上显然有亏,但法律上或许难以追责。他介绍称,自杀是行为人对自身生命权利的处分,法律上并未规定自杀是犯罪行为,涉事网友也并无提供自杀工具,因此在刑事层面难以究责。

白小强表示,网友大多并不掌握直播间的真实情况,并且很难界定到底是谁的某一句话,对当事人的自杀起到一个具体的因果关系,一些网友的言论或属于戏谑行为,很难构成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在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方面也有较大难度,“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所有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赵良善也认为,当事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自杀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自杀具有自主决定能力,而且农药也是其事先准备好的,网友在整个自杀事件中多为看客,严重者或涉嫌怂恿,“网络世界本身是虚无缥缈的,很难判断主播自杀言论是否真实,其对于自身死亡应负有主要责任,网友涉嫌怂恿自杀的,可能承担一小部分责任。”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沛霖则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规定,上述网友的行为显然侵害了当事人包括生命健康权在内的合法权益。“因为当事人直播时已明显表露出轻生意愿,网友确实留言怂恿了,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冯沛霖认为,尽管很难认定起哄的网友具有故意的嫌疑,但他们也涉嫌过失犯罪,“最起码对这个事情是抱有侥幸心理”。

最终结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调查。“应当通过这起事件给社会一个警示,以后这样的行为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冯沛霖称。

标签组:[法律] [法制] [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1421.html

相关阅读

达芬奇未完成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正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达芬奇《圣·杰罗姆在荒野中祈祷》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不单是“未完成”,且尚未完成第一层着色。画面大部分地方显露出勾稿描形的线条,由此却揭示了达·芬...

2025-05-12

《蒙娜丽莎》为什么会被广为人知

卢浮宫的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

2025-05-12

《拈花圣母》作品介绍

着名的《拈花圣母》画于1478年。它表现的是年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作者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象征人类智慧的意大利画家、科学家,原名:L...

2025-05-12

公安派是什么意思

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这一派主将还有翰林院编修曾可前,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

2025-05-12

《最后的晚餐》保存在哪里

《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这幅画本身有多精妙,因为已经毁的不像样子,而是因为它的存在就是奇迹。世界上很多名画啊,年纪都挺大的了,多的是几百年前创作的。相信这些画家当时在画的时候,都不会想到自...

2025-05-12

《金瓶梅》是本什么书

《金瓶梅》,中国古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思想内容《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是一部描写市井人...

2025-05-12

《童心说》的作者是谁

《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收录于《焚书》。该文写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主要是用来驳斥耿定向的理论。李贽在该文中主要阐述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

2025-05-12

《最后的晚餐》中隐藏的秘密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受米兰公爵的委托,画在一个修道院餐厅的泥灰墙上的。整个画幅长880公分,宽460公分。达·芬奇摒弃传统的湿壁画画法——颜料必须在石灰墙面“未干”时就被涂上以便它慢慢变干变硬——...

2025-05-12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假笑吗

大约1503年至150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了举世闻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构图、色彩、技法等等无可挑剔,代表着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据说1503年...

2025-05-12

泰州学派的历史地位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明朝哲学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