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富士康造车,是神话还是笑话?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0-22

还没等来苹果汽车的合作,富士康却自己先下场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界者涌入汽车赛道,公众的新鲜感早已经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如果说还有哪家宣布造车的消息能够引发一场巨大的动荡,估计非苹果莫属了。然而对于造车这件事,苹果却表现的相当慎重,一直都未有确切的消息传出。

而另一边,对于苹果的“老搭档”富士康来说,苹果造车对其也将是大有裨益的。毕竟在这件事上,富士康理应拥有很高的合作优先级。到时像现在的iPhone一样“搭伙”汽车,又将是一段新的“佳话”。

不过,面对迟迟未有动作的苹果,富士康却自己先下场了。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雷军的这句名言一直被广为流传。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跨界者涌向汽车赛道。风口嘛,大家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扶摇直上,富士康当然也想,甚至想的更多。

作为名满江湖的代工巨头,富士康光鲜的背后其实挣的是份辛苦钱。一部iPhone,富士康只能从苹果那里拿到几美元,而对比其几百上千美元的售价,说别人吃肉自己喝汤都显得略微有些牵强。

而眼下造车是一个机会,一个富士康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机会。如果富士康侥幸能够成功,即便没有苹果那样高的品牌溢价能力,但所带来的收益也将远比以往单凭抛洒汗水所换来的要多得多。

退一步来讲,富士康纵然失败了,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也可以供其打磨汽车代工的角色,这样看来似乎怎么都不亏。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富士康的大客户,苹果在造车上的举棋未定也让其颇为被动。而眼下,新势力正在逐渐站稳脚跟,传统车企也在努力转型中,造车的机遇正在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这样紧迫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富士康下场造车的进程。

不过,场是下了,富士康造车究竟有几何胜算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郭台铭看来,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有一说一,相比之前的燃油车,如今以智能化与电动化为主导的汽车确实会更贴近这种形象生动的说法。但,造车远没有像“手机加上四个轮子”那般简单。

尽管富士康已经非常努力地去接触汽车行业,收购台湾安泰电业;成为宝马、特斯拉、奔驰等车企供应商;投资滴滴、宁德时代;分别与吉利、Stellantis等成立合资公司,但对于富士康来说,造车依然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过去,富士康可能只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负责某一个板块或者某一个具体的动作。但现在,造车意味着需要从顶层逻辑就开始发力,需要具备更加系统化的全局统领能力。对于富士康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极氪、智己、岚图等自主车企推出的高端品牌,蔚小理乃至二线新势力,以及努力向电动化靠拢的大众等一批合资车企,这些都是富士康必须要面对的劲敌。

当然,李宁也说过,“一切皆有可能”不是。从“5年内电动汽车年营收额达到350亿美元”的目标来看,富士康对造车似乎充满了信心。

眼下,富士康已经拿出了自己的MIH平台,MODEL C、MODEL E和MODEL T三款车型也都已亮相。单从介绍来看,还是有着一定的实力的。考虑到前期的各种“买买买”以及与车企合作的积淀,或许,富士康真的能够带来一份惊喜呢?

总之,祝富士康好运吧。

标签组:[科技新闻] [iphone] [苹果] [苹果公司] [富士康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1676.html

相关阅读

魏国衰落:孙膑之去仅是冰山一角,地缘困局与制度崩坏才是主因

战国初期,魏国凭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迅速崛起,成为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然而,自魏文侯去世后,魏国仅用百年便从巅峰跌落至被秦国灭亡。传统叙事常将魏国衰落归因于孙膑、商鞅等人才流失,但深入史实会发现,地缘...

2025-10-29

商鞅之死:权力博弈下的悲剧与历史惯性

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彤地(今陕西渭南)被秦军围困,最终因“谋反”罪名遭车裂之刑。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走向强盛的改革者,其结局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后世秦王始终未为其平反。这场跨越百...

2025-10-29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

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战国政治的残酷与智慧。 一...

2025-10-29

李悝与商鞅:变法双璧为何仅一人名垂青史?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差异源于变法深度、历史机遇与文化传播的多...

2025-10-29

制度迭代与危机化解:汉武帝与秦始皇统治差异下的王朝存续密码

秦始皇以“法家极权”统一六国,却因暴政二世而亡;汉武帝承袭中央集权框架,却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延续汉室四百年。两者表面措施相似,实则内核迥异。这种差异源于对时代矛盾的精准回应,使汉朝在集权道路上避免...

2025-10-29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的治国能臣,最终却...

2025-10-29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

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之战中逼迫项羽自刎?这一假设背后,实则是...

2025-10-29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的至亲,还是权力博弈的幸存者?

秦朝末年,赵高在沙丘篡改遗诏,扶胡亥上位后,对秦始皇的子女展开血腥清洗。六公子死于杜县,十二公子殒命咸阳,十公主遭磔刑,秦王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然而,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子婴却成为唯一幸存的宗室成员。他不...

2025-10-29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短四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复...

2025-10-29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以“废分封、行郡县”的改革彻底终结封建割...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