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如何看待 17 岁女孩留遗书自诉抑郁症,带 10 岁妹妹跳水库一事?暴露了哪些问题?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0-22

10月28日深夜,在给父母留下一封遗书之后,17岁少女小郭带着自己年仅10岁的妹妹来到了水库,纵身跳下。


当问及小郭自杀的原因时,小郭母亲情绪很激动,一直说就是因为姐弟的一次争执,才导致小郭一时想不开。


而从小郭的遗书中,我们了解到,这次争执仅仅是自杀事件的一个导火索

“你们不要怪他(弟弟),根本不关他的事,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遗书中,小郭讲述了做自杀决定的起因:

“像我这种,自私又不合群的女孩,在社会也是无法立足的,所有的离开都是蓄谋已久,我承认,我这人太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在遗书的后半部分,小郭说出了自己选择离开的真正原因——抑郁症。

“我觉得之前的抑郁症从来都没好过,一次次地折磨我,更折磨您二老的心,我难受啊……抑郁症太可怕了,不深入治疗是不可能会好的,我知道我不需要治疗了,也就不需要再浪费家里的钱……”

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抑郁症对这个花季少女的折磨。


做出这个决定,她内疚,但并不后悔:

“我去了一个很美好的世界,没有痛苦,没有伤悲,没有瞧不起,没有白眼,那里很好,我很向往。”


至于为何会带着妹妹一起,小郭在遗书中写到:

“感觉妹妹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一样,担心妹妹的未来会像自己一样过得不好或是更坏,所以才做出了这个残忍的决定。”



1

“TA哪里来的抑郁”

悲伤的是,父母总以为孩子在“作”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惨剧。

想不通,孩子没有成人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为什么会得抑郁?


在一次咨询治疗中,一位女孩说:

“老师,这世界其实没有人在意我的死活了。所以我在尝试着自已去在意一下自己,我尝试着去死死看。

当刀片割下去的时候, 当看到红色的血液慢慢从皮肤下渗出的时候,会刺痛,但我觉得自己似乎是活着的,好像我的生命就能被自己看到,多好啊。”


她说这段话时,脸上的表情很平静,似乎在叙述着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而旁听者早已感受到了她经历的撕心裂肺。


其实,这不是个例。

有很多青少年来访者,在他们长长的衣袖下掩盖着的小臂上布满伤痕。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很多孩子都说不上来具体原因,只觉得这样做是舒服的或者是刺激的。


悲哀的是,父母总以为孩子在“作”:

他是不是作?
他哪来的痛苦?
我们拼了命赚钱,不都是为了他吗?
他怎么不懂父母的心?
他应该听话!否则他对得起我们吗?


案例中的女孩,当我们与其父母交谈时,她母亲愤怒地说:“她就是想气我们,看我们会不会怕她死,死呗,干嘛要割,有本事真的去死啊!”

而当我问这位母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打开了房门,看到她真的死了,你内心的感觉是什么?”

母亲嚎啕大哭。


其实,我们都懂。母亲是接受不了这种事情发生的,孩子也知道母亲是爱她的。但是孩子的愤怒没有办法对着父母们释放,所以, 她只能使用自虐的手段,来证明自己还存在着。

这个过程中,其实孩子与家长都还有很多的希望。

如果连割去生命的感觉都没有,那才真的会如同死亡般的寂静。



2

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渴望

你看见了吗?


截至目前,我们接待过的青少年儿童抑郁案例不计其数。

大点的,现在在读大学,小点的,4岁。

惊讶吗?青少年儿童也会有抑郁?

是的,你没有看错。


抑郁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也会抑郁,青少年反而是抑郁最高发的阶段。甚至,抑郁症已经成为了青少年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而大多数患抑郁症(不论成年人还是儿童),诱发点都是自小在家庭中受到不良对待。


比如长期虐待、语言伤害、极少或者从未能得到及时肯定,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等等。

在父母强控制下的生活,有些孩子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完成父母的理想,各种兴趣班、拔高班。


有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在青春期时突然就发病了,这让家长们措手不及:我的孩子怎么了?他怎么就抑郁了呢?

父母们没有看到,孩子其实已经抑郁了很久。


父母总会指责,说着“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干嘛要活着这么辛苦!”等等这类的话,习惯了把自己的需求当成是孩子的需求去满足,误以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却没看到一个巨人般的自己,正使用着锤子,一下下地将孩子敲入地底......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追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差不多有4000条回答,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很多时候,越是乖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无法与父母表达出自己正常的情绪状态。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会知道,自己如果正常的表达意愿(比如:不愿意去幼儿园、学校、或者补习班),一定会被指责、评判。


于是,他们使用了躯体化的表现来表达:头昏、头疼,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他们回到家时,一切又都正常。


而父母常常觉得这是孩子在“作”。

所以啊,多看看孩子的内心世界,真的,“作”的背后其实就是需要,这是成长的需要。




另外,父母的抑郁症/抑郁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


关注自己与孩子的相处过程,看看自己是否在重演自己的过去。关注自己是否也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抑郁。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量,找找心理咨询师,去借助一点力量,帮你看到你自己的力量。


标签组:[社会万象] [抑郁症自杀] [抑郁情绪] [抑郁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1719.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