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有感于知名媒体人罗昌平被刑拘

发表于话题:罗昌平被批捕
发布时间:2021-10-26

前几天我写《 》的时候,评论中突然出现一些美粉公知的言论,惯常论调就是抗美援朝的正义性、讽刺人民志愿军以及诋毁当时的决策者,甚至有人发出美国反战中国好战之类的无底线言论。 这是一篇洗粉文,高调声称“取关”者,搞得好像要撤资一样,其实我巴不得他们早点走,道不同,何必强扭? 后来在某律师微信群,上来又是一些律师阴阳怪气的崇美反中调调,那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恶意,根本没法去说服,我就直接退了群。

随后,就有了罗昌平针对《长津湖》的那个出格言论。这种言论,在恨国公知的小圈子里,司空见惯,每天都能看到一堆,罗昌平只是把它公开发到了微博上而已。其实也不意外,以我对他们这十年来的观察,这样说才是符合他们的价值观的,至于为当年中国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或者为人民军队的牺牲泪流满面,都是“无知小粉红”的事情。这些自诩知识精英的人,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完全不知道如今的舆论环境,早非十年前可比。

我第一次见罗昌平,大约是2010年由《财经》杂志召开的一次跨法律和财经的研讨会,我是受邀发言的嘉宾之一。与会的还有江平、贺卫方、张千帆、茅于轼等人。或许他们认为我也属于尚可培养的年轻公知之一,所以还把我的发言刊登了。罗昌平给我寄了好几年的《财经》,直到后来发现我并不是公知阵营的,就悄悄断了精神食粮。每念于赠书之情,我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他的坏话,哪怕是此前他被曝出那么多毁三观的言论。

细算下来,我们认识也有十一年了。当时微博早期,公知的黄金时代,没有两高关于网络诽谤和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英烈保护法。网上到处弥漫着历史虚无主义和崇美精日的论调,爱国的网友反而搞得像地下党一样,要躲避被煽动的公知粉们的网络暴力。后来,形势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网络治理的一些法律逐渐完善,一些高调的公知被收拾了,再后来竟然连主管网络的某总管也进去了。罗昌平可能因为傅部长的落马,最近有点飘了。

说来也巧,昨天上午我看朋友圈,恰好看到他跟我一个熟人在三亚小聚,海边喝着茅台,毫不惬意,下午就有了被广泛流传的他发表的“沙雕”言论,我当时预测,他这回惹了众怒了,估计会被刑拘。他是昨天下午被传唤去三亚某派出所的,那位熟人也是那时候开始联系不上他的。差不多二十多个小时的时候,他问我会怎么样,我说过了二十四个小时出不来,肯定就是被拘留了,刑拘比治拘的概率大,对标是上半年的辣笔小球。

今天下午果不出所料,刑拘通告发布了。圈内有著名律师说,他都道歉了,影响已经消除,要讲刑法的谦抑性。这种论调,其实还是出于站队思维,因为罗昌平跟这位著名律师本就是一个阵营,若被拘的换成他们痛恨的“五毛”,估计早就弹冠相庆了。若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嘛?谁说影响已经消除?公众人物的不当言论,一个道歉就能消除影响?那后面肯定会有无数的公知粉一边大放厥词一边道歉,反正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说到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做人还是正派一点。但凡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不可能有那么阴暗的心理,躲在网络背后说不负责任的话。公知如鱼得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网民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了。以前网上到处都是诋毁毛主席的话,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人民群众怀念毛主席,为什么?人心所向。公知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群众,把群众当成他们启蒙的对象,殊不知,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乔木说的其实是对的,诋毁军人的言论,搁在公知们最向往的美国,早抓了。乔木原先也是一名典型的公知,六年前他跟我们去朝鲜旅行的时候,饶谨、宋鲁正这些人天天跟他不对付。他的思想观念转变,还是到了美国以后,才真正开始的。所以,国内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公知,别总是坐井观天,天天感叹人家的月亮更圆,去灯塔国生活一段时间,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只是,到了美国,可能他们被利用的价值,可能也就没有了。

标签组:[罗昌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795.html

相关阅读

达芬奇未完成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正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达芬奇《圣·杰罗姆在荒野中祈祷》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不单是“未完成”,且尚未完成第一层着色。画面大部分地方显露出勾稿描形的线条,由此却揭示了达·芬...

2025-05-12

《蒙娜丽莎》为什么会被广为人知

卢浮宫的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

2025-05-12

《拈花圣母》作品介绍

着名的《拈花圣母》画于1478年。它表现的是年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作者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象征人类智慧的意大利画家、科学家,原名:L...

2025-05-12

公安派是什么意思

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这一派主将还有翰林院编修曾可前,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

2025-05-12

《最后的晚餐》保存在哪里

《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这幅画本身有多精妙,因为已经毁的不像样子,而是因为它的存在就是奇迹。世界上很多名画啊,年纪都挺大的了,多的是几百年前创作的。相信这些画家当时在画的时候,都不会想到自...

2025-05-12

《金瓶梅》是本什么书

《金瓶梅》,中国古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思想内容《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是一部描写市井人...

2025-05-12

《童心说》的作者是谁

《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议论文,收录于《焚书》。该文写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主要是用来驳斥耿定向的理论。李贽在该文中主要阐述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

2025-05-12

《最后的晚餐》中隐藏的秘密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受米兰公爵的委托,画在一个修道院餐厅的泥灰墙上的。整个画幅长880公分,宽460公分。达·芬奇摒弃传统的湿壁画画法——颜料必须在石灰墙面“未干”时就被涂上以便它慢慢变干变硬——...

2025-05-12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假笑吗

大约1503年至150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了举世闻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这幅画的构图、色彩、技法等等无可挑剔,代表着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据说1503年...

2025-05-12

泰州学派的历史地位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明朝哲学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