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重病女孩把善款退还3565位好心人:被救济者的本分,为何很难得?

发表于话题:重病女孩把善款退还3565位好心人
发布时间:2021-10-28


  苗彦彦


  新疆女孩苗彦彦患有重症肌无力(患病已经16年),然而在她病情有所缓解之后,却通过销售农产品攒钱将曾经筹集的12.6万元救命钱,悉数退还给救济过她的3565位好心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即便各种叙事都指向苗彦彦的“要强之光”,但她却说:“退还捐款是一件很本分的事。”

  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镜头下的苗彦彦勉强可用“气流发声”(声带麻痹),以至于她多数时候只能打字与人交流。然而这还只是镜头可呈现的部分,而有关苗彦彦的“疾痛的事”,可能也只有她和她的家人最刻骨铭心。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公共叙事层面的苗彦彦显然是充满“要强之光”的。平心而论,别说是苗彦彦还在持续与病魔抗争中,就算是她彻底康复后再把善款悉数退还好心人,其实也是值得敬畏的,毕竟她家里还负债很多。

  要知道好心人的救济在理论上是不用还的,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说被救济者理所当然,而是作为被救济者绝大多数能重生已经实属不易,再要是负担上曾经的“救济债”,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只是这里面存在个大前提,如若被救济者在重生之后有能力负担曾经的“救济债”,那么还是有所表示为好。在这个事情上,倒不见得一定是退还善款,也可以是回馈社会,将救济温情持续传递。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苗彦彦两方面可谓都做到了,虽然很多人以本分的“要强之光”注解她,但是回到世俗的尺度里,这绝非又是“本分”可概括的。因为比起公共叙事的光环,我们更应该看到疾痛者苗彦彦是如何努力做到“不亏欠”。

  不难想见,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苗彦彦的退款行为“很不容易”,就在于不少被救济者在善款的使用上存在“理所当然”的行为。当然我们也要清楚,救济行为不可能百分百抵达,只要救济能达到可预料的效果,就算是有折损也依然要继续救济。

  说到底救济不仅关乎细微处,更关乎人对同类的无限悲悯。要知道有不少被救济者,我们只能救济他(她)们物质层面,而对于精神层面只能看他(她)们自己的造化。毕竟对于被救济者而言,我们没办法要求他(她)们也是崇高的。

  只是普遍来讲,就算被救者们不可能都走向崇高,但是朴素的道德回应都还是可以做到的,起码形式上应该可以落实。基于此再看苗彦彦的“要强之光”,大概人们还是觉得“世间温情”不只是狭义的救助,而是可以让一个人重生。

  另外苗彦彦“本分式的退款行为”不只是钱的事情,而是关乎救济持续放大的问题。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救济的基本逻辑是强对弱(相对而言)的扶助,但是最理想的秩序是,被救济者也能在重生后加入到救济行列。

  严格来讲救济者在扶助被救济者的过程中,算是付出物质而感受精神满足的过程,但是这种体验更多是对良善的坚守。如此之下,如果被救济者能有所回应,自然就会有更好的体验,因为良好体验与良好行为不可分离。

  就此而言,不是说救济者因为拿到退款而显得精神体验更好,而是作为救济行为,在来去之间显得更加有温度。我们都清楚,世间的美好情感都是频繁互动沉积出的结果。如此之下,即便永远无法拉平情感重量,但是置身其中的人们却已收获到更多的美好。

  与此同时,苗彦彦很像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及的康复者:生命的代言人、痛苦的代言人,循环的代言人。虽然尼采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康复”,但是对应到苗彦彦的事迹上,却有一语双关的效果。

  诚然过分的拔高苗彦彦并不是件好事儿,但是对于她难得的本分,我们却要给予“全量的看见”。很多时候“应该”是一回事儿,但是“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儿。甚至对于理论上“应该的事儿”,现实中“难得的事儿”,我们更应该去多关注。

  因为可预见的是,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剧,只有先把独立个体的故事讲通,才能更好地叙事群体的温情。简而言之,只有个体的重要性和实践性凸显出来后,个体才能在救济环节中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成全更多善意。

标签组:[社会万象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3974.html

相关阅读

刘备在得知关羽和张飞死讯后 刘备的反应为何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张飞之死,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同手足,刘备从起兵开始,关羽和张飞就开始跟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和张飞都是忠于刘备的,三人的感情从初期的...

2025-07-31

朱元璋是怎么解决贪污问题的 铸币时仅仅加了一个字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铸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明史》古代社会的官场往往非常容易腐败,而当朝廷里的官员从上到下,都开始被金钱和其他东西所吸引,那整个国家的运转就...

2025-07-31

孙膑与庞涓:同门恩怨中的兵法博弈与人性沉浮

战国时期,鬼谷子隐居云梦山讲学,门下汇聚了孙膑与庞涓两位青年才俊。孙膑作为兵圣孙武的后人,自幼研习兵法,为人忠厚;庞涓虽天资聪颖,却心胸狭隘,常因嫉妒暗生算计。两人在深山结拜为异姓兄弟,立誓“有官同做...

2025-07-31

韩信最初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他如何成为汉初一方诸侯?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天下群雄响应,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这一年,20岁刚出头的韩信参加了起义军,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2025-07-31

南子姓什么:历史迷雾中的姓氏溯源

春秋时期,卫国夫人南子因与孔子的短暂会面及复杂的政治纠葛,成为后世史书与文艺作品中争议不断的人物。然而,在聚焦其生平轶事之前,一个基础却常被忽视的问题亟待厘清:这位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的贵族女性,究竟姓...

2025-07-31

刘禅投降后并没有被杀 刘禅晚年生活过的如何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63年,邓艾率领魏军攻到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考虑若反抗,百姓必遭涂炭,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于是,带领群臣向邓艾投降,蜀国灭亡。司...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鞅,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

2025-07-31

吕布被抓怎么说都会被杀吗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吕布落到曹操手里,无论怎么说话,也难逃被杀的命运,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吕布不可能寄人篱下,踏踏实实的做曹操手下一个将军,这一点曹...

2025-07-31

秦朝甘罗之死:少年天才的陨落与历史迷雾

在中国历史上,甘罗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少年政治家。他十二岁便以惊人的智慧完成重大外交使命,被秦始皇封为上卿,其事迹被载入《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然而,这位天才少年的结局却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成为历史...

2025-07-31

悫惠皇贵妃在康熙册封她时,如何成了后宫的真正掌权人?

说到悫惠皇贵妃,不熟悉她的人,单凭听到皇贵妃这个尊号,就知道她在后宫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按照清朝的宫廷规制,三宫六院除了皇后以外,就要数皇贵妃的权利最大了。皇后一般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而皇贵妃却通常更受...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