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无性无爱75年,死在垃圾堆,21天后才被发现:劝你不结婚的人,是在害你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1-17

提到老年生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衰老?无力?昨天,看完NHK纪录片《七位老人共同生活的十年》后,我有了另一种体会——原来,老年也可以有选择权。纪录片里,7位女性步入老年后,选择了有别常规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


何谓“抱团养老”?就是脱离家人,不依靠子女,搬到同一个地方,结伴居住。老太太们也是这样操作的。她们在同一栋公寓楼,各自购买了一个单位。


签订协议。规定共同居住,但各自都有独立空间。


建立SOS专线。只要有人呼叫,有空的姐妹就要响应。


互相有对方家钥匙。出差了,姐妹还可以帮忙浇浇花、打扫家里。


她们还特意买多一个单位用作共享房。可以在里面谈心、商量、聚会。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占。


因为抱团养老,她们拥有了别样的老年生活。大家经常一起聚会。


每年一起旅游。


她们自称“女团”。

取名「个个Seven」,寓意7个人是没有血缘的家人。


不婚无娃,脱离父母,和闺蜜吃喝玩乐,一起相伴到人生终点。是不是特美好?然而,这份美好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真相:她们之所以相聚,是因为害怕孤独死。

她们的担心有充分理由。日本政府《平成30年版高龄社会白书》里,以东京23区作为试点,调查65岁以上人群孤独死的现状。数据令人震惊:

2016年,仅在东京就有3179人被认定孤独死。2017年,已经上升至4431人。对比10年前,这个数据上升了60%。


《读卖新闻》以此为蓝本,推测全国符合孤独死的65岁老人,至少有4万6千人。并且以难以估计的速度,逐年增长。

图:维基百科现实里,孤独死一直上演。有名人的案例——2009年8月3日,62岁的日本演员大原丽子,因突发脑溢血,猝死家中。

由于常年独居,无人知晓,她已经悄然死去。

直到2周后,家人发现联系不上,才报了警。

当警察打开房门后,屋里臭气熏天,尸体已经出现腐烂现象。

也有普通人的案例——纪录片《无人知晓》里,一个75岁的老人,离世3周后,才被发现。他叫宫川一多。他终生未婚,有很好的工作,收入稳定,还有一栋2层的小洋房。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吧?

图:《无人知晓》然而,父母离世,兄弟姐妹成家,他成了独居老人。他渐渐不再出门,后来身体衰弱后,更无法自由行走。离世后,清洁公司打开他的家门,发现塞满垃圾,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难以想象,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他过得多狼狈。

图:《无人知晓》

日本孤独死现象为何如此严重?深究原因,关键在于人口老龄化。

早在1970年代初,日本就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时,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占据全国人口的7.1%。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调查,日本已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国家。

预计到206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将会逼近总人口的40%。可怕的是,人口老龄化不是日本的独有问题。

图:维基百科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也悄然来袭。今年6月,《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给出一个惊人数据:

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约为总人数的7%。到了2019年末,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76亿,比重飙升至12.6%。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人们婚育意愿下降,常规的家庭结构,不再是主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逆转,独居成为普遍现象。年轻时,独居很爽。即自由。又轻松。步入老年后,独居的隐患就会浮现。生活自理、疾病护理、乃至呼叫求救,都可能成为巨大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很多老人想到了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在中国也不是新鲜词。早在2017年,杭州《都市快报》,就曾刊登过一则“抱团养老征集”。

央视《讲述》发起人是一名69岁的老太太,叫张浩。2012年,张浩老伴去世。儿女都不在身边,她过起了独居生活。

她原本觉得独居挺好,直到一场大病发生,她饱受折磨,终于吓怕了。

央视《讲述》不愿麻烦子女。她想到,住养老院。却发现,最便宜都要每月3000,还不包括护理费。她住不起。也舍不得花这笔钱。该怎么办?她想到了,要不抱团养老吧。

央视《讲述》

张浩的设想很美好。她有一个131平方的三居室,打算出租其中两个房间,征集志趣相投的姐妹。同吃同住,一起把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央视《讲述》征集发出后,反响非常热烈。短短几天,就有300多个应征者。

央视《讲述》

张浩乐极了。马上买了各种食材,囤满冰箱,迎接有缘人到来。


但真的那么容易吗?不。从设想到实现,她走了一段非常漫长的路。

见面前,张浩处于高位。她能选人。从300多名应征者里,她最终筛选了60名比较合适的。逐一约谈。

她以为,抱团养老马上就要实现了。结果,现实泼了她盆盆冷水。

会和陌生人抱团养老,必定都带着私心。有人想借机找个便利老伴。图张浩退休前是资深护士,隐瞒病史,把抱团养老当成征婚,希望张浩能伺候他到死。

央视《讲述》

有人只把她当房东。一对老夫妇,因为家里装修,想来她家暂住半年,坐下来就挑三拣四一副出钱最大的样子,压根没有抱团养老的诚意。


好不容易,找到两个合适人选。同居生活终于启动。

央视《讲述》结果,只过了半个月就出事了。两个合住人水火不容。因为生活小事,直接在物业,对骂起来。

央视《讲述》张浩无可奈何,只能让两个合住人各回各家。抱团养老计划,宣告失败。

很多人说,张浩找错对象了。她应该把人选,定位在朋友圈。但换个对象,能行得通吗?也不容易。前文的7位老太太,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年轻时,她们因为不想将就,选择自给自足,在各自的领域,做成了佼佼者。能成为佼佼者,或多或少都会有强势的性格色彩。


独居时,强势能让人很好自理。

但抱团养老,需要的是协作、妥协。这对她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10年前,她们决定抱团养老。当时就约定,遇事要互相分担。

然而,10年同居里,能做到问心无愧的,没有一人。


总结抱团养老的生活,她们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错综复杂”。


作为被拎出来的成功样板,她们没觉得光荣。相反,经过10年的相处,她们对抱团养老,也出现了质疑。


还在继续,只是因为没了退路。10年时间,她们已经和家人彻底脱节,能依靠的,只有身边同样年迈的姐妹。

自从日本7位太太的采访播放后,很多人再次认定,抱团养老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但恕我直言,抱团养老,真的很难实现。首先,门槛很高。抱团养老需要一个共同的居住地。要么做邻居:在同一个小区,各买一套公寓。但经济成本极高,有多少人能在老年买一套房?要么同住:那就会出现,类似张浩的困境。不平等的协作关系,导致抱团养老违背初衷,出房的人既然是房东,又如何做知心好友?

张浩和其中一位同居人闹掰,就只是因为对方喜欢玩手机她觉得这是不礼貌其次,习惯难改。能选择独居,个性多数相对比较独立,但独立和强势,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年轻时,你因为不想将就,选择独自打拼,早已习惯独居的自由。年老后,你还能改变心性,融入集体,迎合他人的生活习惯?忍一时半会,可能行的。但要忍几年,乃至十几年,想想都知道难度多大。

到底该如何应对老年危机?我有以下2个建议。1.组建家庭。我发现,时下很多年轻人,看不起传统家庭结构。他们追求真爱。渴望享受自由。认为家庭是束缚、累赘。尤其是在各种恶性事件发生后,“每日恐婚”更是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但我想说,婚姻依旧是抵御人生风险,最好的选择。除了有父母,伴侣、孩子是现在社会结构里,离每个人最近的连接。

张浩制订的抱团养老协议最关键的是,这种连接是受法律保护的。孩子弃养、伴侣离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抱团养老也能签订协议。但这种协议,只能作为日常约束。对方能否遵守,甚至在你陷入危险时,给予及时帮助,全凭对方品性。所以,我仍旧赞成,大家遇到不错的人,可以组建家庭。2.经济独立。但不管选择哪种生活方式,我希望你都牢记一个真相——唯有握在手里的钱,才是对你最忠诚的。选择婚姻,经济独立就是底气,能让你在婚姻里,拥有话语权;能让你在离婚后,拥有选择权。选择独身,经济独立更是保命之本。年轻时,你的赚钱能力,决定你的生活品质。年老后,你的存款数额,决定你能否保有尊严。当你迈进人生尽头,需要面对的是患病护理、延命治疗、遗体处理、坟墓等现实问题。

而要处理好这些,都必然指向,你的经济水平。

如今,越来越多人对精神需求,要求更高。每个人都不愿意将就。不管是工作、婚姻、生活。来人间一遭,每个人都希望过得称心如意。然而,我不想告诉你,这是童话。不希望你怀揣着美好幻想,走到最后,只能与垃圾相伴,被孤独吞噬。人生是残酷的。能活得又轻松又快乐的人,一般都有硬背景。但那不是多数人。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已经默默注定了,我们将如何死去。所以,努力吧!不愿放弃念想,不想放低底线标准,就尽你所能地,把人生,以及人生的收梢,都握在自己手中。

标签组:[养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7783.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