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非暴力沟通》---呼唤人性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1-30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阮胤华

1、

最早接触“非暴力”还是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印度名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印度国内发起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旨在于,一是用“非暴力”的方法,面对强大的敌人,惟一斗争武器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甘地的观点: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对于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印度来说,这就是当时印度有着最最实用价值的政治武器。

二是作为一种抗争和斗争,“不合作”,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目标是“自治”和最终“独立”。所谓“自治”就是在印度隶属于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行使一些权力,并在以后的“非暴力”运动中逐渐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

可见,最初的“非暴力”,它是有着时代的意义,并有着浓浓的一种信仰的味道在的。

那么,作为“非暴力的沟通”,是否也如今大家所提到的“佛系”思想一样,只是简单的仍由事态的发展,就简单的接受或者不接受就可以了吗?

恐怕从一开始的“非暴力”,说的就是用人性最本真的执着和信仰,去无声的抗议和争取,我们本该有的自由,情感和独立。

2、

昨天,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年轻的女孩来到陌生的城市,带着偌大的行李箱,在同样很是偌大的城市里赶路,周围的人们走的都是如此的匆匆,谁都不会注意到有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她正在经历些什么。

一阵风吹来,女孩带着行李走过过街天桥的台阶,匆忙中差点撞到了人,只好忙不迭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等到女孩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租住的房子,疲惫的收拾完这终于属于自己在这个城市的落脚点,站起身来的时候,灯光灭了,停电了。

正在此时,敲门声咚咚作响,女孩很是烦躁的问“是谁啊?”

打开门的一刹那,一个可人的小女孩正站在门外,用脆生生的声音问她:“阿姨,您家有蜡烛吗?”

女孩想都没想的准备关门,并不耐烦的摆着手,“没有,没有!”

大门即将关闭,犹如人们的心门,对于那些陌生人,从一开始就是紧闭着的。

小女孩只是歪着脑袋,用无邪的笑容看着她,“阿姨,给你!”

原来,小女孩的家人肯定是想着她是新搬到这里的住户,还不习惯这偶尔的停电过程,也肯定不会准备蜡烛这种不常用的东西,所以就派小女孩送来了这烛火之光。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里的要素,倾听,观察,不做评判。

人本善良,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这世界才变得复杂,才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那么的小心翼翼。

可沟通的本初,不就是人本身是有爱的,是毫无防备的,是注重倾听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片面的判断,而去定性一件事情的行为,因为又有谁知道,你的用心倾听,不会有着这个城市的一抹城市绿洲在。

3、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而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暴力的升级,远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这好比中国的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同时,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有暴力存在,肯定会有点燃暴力存在的一个引爆点在,或是人,或是事。

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德道高度去评判别人,总愿意用一种高于人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错误。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有人随手丢弃了一个饮料瓶,本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而如果你沟通的方式有问题,你自己本身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去奚落别人,很有可能,这个事件也就升级了。

一件本来只是单方的错误,最终战斗升级,开始互骂,最终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谁的错了,甚至有些人真的会为这鸡毛蒜皮的事情,动起手来也说不定。

所以,道德评判的标准其实最是难以拿捏,也难以细化和准确一个标准。

而我们却清楚地知道,暴力的根源,就是忽视,无视,还有居高临下的将错误归咎在对方身上。

当然,指责的本身没有问题,错误的只是沟通的方式方法。

我们应该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对方对话,我们需要的是简单的指出错误,并协助对方去改正,而不是加以评判与指指点点。

所以,我想,非暴力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而如何艺术的,有效的沟通,才是一个人最需要去思考的。

4、

可能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管你多么努力的工作,你都不会听到一句好话,但只要你犯了一点点小错误,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你。”

可是,相应的我们也会这样思考,你是否对自己曾做过的事情都心怀感激。

你的努力工作,并不可能全程都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付出,当你的工作成为一种责任,或者成为一种义务,你的努力工作,就完全是一种最稀松平常的了。

那么,对于这种很是常见的东西,谁又会去不断不断的赞美你呢?

况且,只有努力工作,你才能获得自己该有的报酬,而这也才是你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试想,你不可能会去赞美一个人走路走的好看,或是吃饭吃的很美,又或者呼吸的很棒吧?

你应该做的,只是感激,谁曾经那么努力地帮助过你,或是那么认真地听过你所诉说的一切。

而这一切,也是“非暴力沟通”的魅力,那就是感激对我们有益的行为,认识到我们的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在需要获得满足后,我们是怎样的心情。


孟子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非暴力沟通”的终极目标,就是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

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都不能很好地沟通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沟通,而有沟通的地方,就会有着最本真的人性,爱,与倾听。

愿,人性不曾泯灭,处处都是爱与和谐。

标签组:[人性] [非暴力沟通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9684.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