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要为他移坟,却为何遭到朝鲜妇女的阻拦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光荣之至!”

这是彭德怀元帅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前的动员会上说的一句话,但这句话没有在他的身上得到验证,却成为了毛岸英烈士的真实写照。

1950年10月6日的晚上,毛岸英前往中南海看望父亲毛泽东,并与之进行了一场亲密且严肃的对话。

毛泽东说:“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想和你谈谈当兵的事。”

毛岸英听到父亲的话,激动地站了起来:“我去朝鲜!我和德国鬼子较量过了,现在再和美国大兵较量较量!”

在父亲的帮助下,毛岸英说服了彭德怀元帅,顺利成为入朝志愿军的一员。因为当时志愿军的动员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所以彭德怀在同意毛岸英加入志愿军后对他说:“你已经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了!”

这句简短的评价代表着多高的荣耀啊,可毛岸英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而是谦虚地对彭德怀说:“彭叔叔,这我可不敢当,您才是第一名志愿军哩!”

终于可以踏上战场,去保卫国家,实现理想了,毛岸英的心情是激动的。但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又藏着一丝对妻子的愧疚。

就在毛岸英决定去朝鲜的这段时间,他的妻子刘思齐因为扁桃腺和急性阑尾炎接连做了两个手术。虽然同在北京,但毛岸英因为工作繁忙,始终没能抽出空去看望自己卧病在床的妻子。

直到10月14号下午,毛岸英才抽出空来,在北京医院见到了刘思齐。

甜蜜的话说了没有几句,毛岸英就转移了话题。他对刘思齐说:“我明天将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我走了,通信不方便,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别着急。”

刘思齐问:“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面对妻子的询问,毛岸英没有回答。他明白朝鲜战场的危险,不愿意让妻子为自己担忧。

第二天一早,毛岸英告别了妻子。而这一天,正好是两人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刚到朝鲜战场,除了彭德怀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大家只知道在总司令身边有一个神秘的机要秘书。

后来,大家知道了毛岸英的身份后,都对他十分尊敬,每当毛岸英问话时,其他人都主动站起来回答。

但毛岸英始终记得父亲的话,认为自己不应该仗着“主席儿子”的身份搞特殊,所以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有一次吃饭时,毛岸英刚走进去,食堂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毛岸英说:“同志们,你们看我长得怎么样?”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出声。

毛岸英笑了笑,便接着说:“我不是面目狰狞的妖怪吧,大家为啥总躲着我?”

这时候,士兵们也都放松了下来,其中一名士兵喊道:“因为毛秘书很帅呀!”

就这样,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吃起了饭。从那之后,毛岸英彻底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

国家领袖的儿子能这样平易近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在部队中,毛岸英非但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文职工作,还经常表现出他勇敢的一面。

有一次,士兵在司令部附近发现了一个美军投下的定时炸弹。这个炸弹很复杂,一共有三个部分,想要拆除就必须把三个部分都拆了才行,其中哪一个部分出了差错,都有可能引爆炸弹。

由于士兵们对拆卸炸弹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少,又是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炸弹,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提议用引爆的方法消除这个危机,但没有人知道这个炸弹的威力有多大,爆炸范围有多广,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这时,毛岸英推开众人,让大家靠后,自己一个人走近了炸弹。

只见毛岸英仔仔细细地观察着炸弹,然后小心翼翼地动手拆除,虽然额头上的汗水流了一滴又一滴,但他拆弹的手却没有丝毫颤抖。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炸弹终于被拆除了。士兵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对于毛岸英的敬佩则又多了一分。

作为彭德怀的机要秘书,毛岸英几乎一直都在志愿军的司令部工作。按理来说,这里应该是所有志愿军阵地中最安全的地方了。可残酷的战争从来都不会偏爱任何人,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地点。

美军凭借强大的空军力量,频繁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狂轰乱炸,而彭德怀所在的司令部,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头号目标。

11月24日上午,机要处收到一份来自情报处的绝密电报,内容很简单:明天敌机要来轰炸志愿军司令部。

得到这个消息后,防空工作迅速展开。志愿军没有强大的防空武器,面对敌人的轰炸,最主要的防空方式就是躲避。

这不是软弱,更不是向敌人低头。在那个艰苦卓绝,敌我力量悬殊的年代,这是志愿军战士们唯一的选择。

司令部临时搬往附近的一个火车隧道,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显然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那就是敌机来了就躲避,敌机走了就继续工作。

24日晚上,毛岸英来到机要处,郑重地对大家说:“这几天,敌人的轰炸很猖狂,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说完这句话,毛岸英就急匆匆地走了。他的心中装着祖国,装着战友,却独独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虽然不断在劝说身边的人注意安全,可他却仍然多次返回那个随时可能被轰炸的指挥部整理各种材料。

25日上午,敌人的轰炸机没有来,平日里飞个不停的侦察机也没了踪影。一切都安静极了,安静得令人可怕。

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所有志愿军都知道,眼前的安静只是假象,就如同暴风雨前的平静。当这平静被打破的那一刻,战争的幽灵将张开它的魔爪,对这片土地发起无情的攻击。

25日下午,敌人的轰炸终于来了!

当轰炸机的轰鸣声在志愿军的耳边响起时,当轰炸机的身影在志愿军的瞳孔中越来越大时,毛岸英正在原来那个指挥部中转移材料。

这是一场普通的轰炸,和之前之后的无数次轰炸一样,敌人的轰炸机飞到阵地上空,投下一枚又一枚炸弹,然后扬长而去。

但这又是一场不普通的轰炸,因为伟大领袖的儿子在这场轰炸中失去了生命。

大火让毛岸英的尸体面目全非,人们只能根据他的身高和手腕上戴的表来确认他的身份。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另一位叫高瑞欣的参谋。

毛岸英的牺牲让司令部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当夜没有人入睡,所有人都在默默地缅怀毛岸英同志。

午夜,一封由彭德怀署名的“绝密”电报发往北京,向毛主席报告了毛岸英遇难的噩耗。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这封短短的电报,彭德怀足足写了一个小时,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煎熬,多么痛苦。可这些与毛主席所承受的折磨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然后拿起一根烟,丢掉,又拿起来。火柴盒明明就在他的面前,可他却仿佛失去了灵魂,不断地伸出手在口袋里摸索着。

此刻,他不再是国家的领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也不再是那个写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人。他只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人。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果说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那一定是自己的儿子去世了,自己却无法送他最后一程。

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总部就“如何安置毛岸英同志的遗体”向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

这种做法在程序上是完全说的通的,并没有因为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而搞特殊。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团以上干部,以及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遗体都已经运回国内,安葬在各地的烈士陵园中。

但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却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中国人民还有那么多儿子都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了!就把他留在朝鲜的土地上吧。”

第二天,警卫员在毛主席被泪水打湿的枕头上看到两句写给毛岸英的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因为战事紧急,毛岸英的尸体被临时埋葬在牺牲地点附近,这里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位朝鲜老妇人和她的孩子们。

后来,志愿军准备将毛岸英的坟移往桧仓郡志愿军总部陵园时,却遭到了这位老妇人的阻拦。老妇人说坟里埋的是她儿子,她和家人要为这位恩人守墓一辈子。

起初志愿军们都不理解,后来大家才知道,是毛岸英在之前的一场火灾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老妇人和她的孩子。

最后,志愿军将毛岸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老妇人,说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老妇人才不再阻拦,并向着中国的方向连连鞠躬。

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一直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毛岸英牺牲了,在他28岁那年,在他入朝作战的第34天。

我们缅怀他,我们不是在缅怀他。

标签组:[历史] [毛岸英] [彭德怀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67.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