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绝密电报首次公开!权威披露毛岸英牺牲经过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

1953年4月,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参加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毛泽东紧紧握着邓芳芝的手,动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时为毛泽东卫士李家骥:

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1951年3月,毛泽东在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这封首次披露的信件是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在信中,周恩来提到“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他建议“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机前往朝鲜访问。其间,周恩来专程来到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志愿军烈士。

周恩来总理手持花圈,和陈毅元帅、粟裕大将亲手为志愿军烈士献上了花圈,默立良久。

在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牺牲的志愿军中,团职以上干部就多达249位。他们中的军级干部,有志愿军第67军军长李湘、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和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

1953年,在一次作战会议中,蔡正国遭遇敌机空袭,不幸中弹牺牲。蔡正国牺牲时,儿子蔡小东出生还不到两个月。

蔡正国之子蔡小东:

直到18岁那一年,母亲才告诉我,我的父亲叫蔡正国,18年前牺牲在朝鲜战场,我是一个烈士的后代。

在70年前那场极端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志愿军烈士永远长眠在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老兵张书义,曾担任过志愿军烈士安葬组组长。许多年过去了,张书义的心底始终深埋着一件极少提及的战地往事。

1951年5月的一天,正值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张书义正随部队向三八线以北进行战略转移。途中,他得知一个志愿军的战士牺牲了。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张书义顾不得危险,带着一名护士,骑马朝着三八线以南狂奔而去。没过多久,他们在一处阵地找到了烈士遗体。

时任第26军后勤部第三医院文书兼文化教员 张书义:

他身上的遗物有多少个?卡宾枪一支,子弹50发,志愿军入朝守则一本,还有一个空干粮袋。护士抬着他的头,我抬着他的脚,放到里边的时候,我们的高大姐说,战友,你长眠在南朝鲜了,胜利以后我们一定接你回国,我们忘不了你。

时光荏苒,当年掩埋战友的地方早就难以辨认,但对长眠于异乡战友的挂念,却成了张书义心底最难解开的心结。

2013年,在中韩两国政府的友好协商和共同努力下,韩方承诺向中方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437名埋骨他乡的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

2014至2020年,韩方陆续向中方移交了7批共716具志愿军烈士遗骸。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必将铭记!

标签组:[历史] [中国近代史] [毛泽东] [世界历史] [抗美援朝] [毛岸英] [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志愿军] [电报]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张书义] [蔡正国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83.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