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老志愿军想回朝祭拜毛岸英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纪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毛岸英(资料图片)
昨日,巫山,向朝善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毛岸英坟墓照片 通讯员 卢先庆 摄

  曾给毛岸英抬棺材 巫山老翁想回朝祭拜

  但没有能力筹集到路费,希望有好心人助两个老志愿军战士园梦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纪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却掀起了波澜:当年他作为志愿军司令部的一名警卫班长,曾亲手给毛岸英捡过遗骨抬过棺材,还与其他战友一道,修墓对其进行安葬。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心底一直有一个未了的“情结”,想去朝鲜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忆起这段往事泣不成声。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纪

  向朝善今年78岁,巫山县庙宇镇人,1983年退休后与老伴一道居住在县城。昨天上午,他戴着老花镜从泛黄的皮箱里翻出一张用塑料纸包裹了4层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坟,坟前有一块石碑。

  “这个坟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来。他说,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国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坟前痛哭了一场,然后向部队的一名宣传干事要了这张照片作纪念。回国之后,他一直将照片珍藏着。

  老人的儿子向登平是巫山县大庙中学的一名教师,他说,自小就知道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每当父亲聊起那段经历时,就会把毛岸英的坟墓照片拿出来给他们看,“他讲述当年的故事,有时声泪俱下。”

 本要送岸英遗骨回国

  1952年12月,向朝善在巫山参军后来到重庆主城,然后与兄弟部队一道开赴朝鲜,被分在志愿军直属司令部警卫团4连1排任一班班长,负责保卫彭德怀等首长。

  向朝善称,1950年11月25日下午,时年28岁的毛岸英遭敌机轰炸不幸牺牲,按规定当时在战斗中牺牲的同志一律执行就地安葬,每座坟前竖一块木板,写上牺牲者的姓名和籍贯,便于日后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牺牲后也是这样就地安葬的。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总部决定让司令部直属单位建一个占地约300亩的烈士陵园,将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坟墓迁到陵园。当时向朝善所在连队原驻地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崇仁里黄土坡一带,身为班长的他与战友一道接受了上级下达的迁坟任务,他们一个班12名战士,主要负责捡装烈士遗骨和挖坟坑。

  向朝善告诉记者,当时规定营级以上烈士遗体要运回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安葬,而毛岸英牺牲前是团级干部,按级别应当运回国内,为此他亲手给毛岸英烈士捡过遗骨抬过棺材。

  他曾清楚地记得,1954年7月28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他所在连队的五班战士从10多公里外的大鱼洞方向抬来一副埋葬过的旧棺材,上面贴着的一张白纸写道“毛岸英烈士”。原来,棺材里面装的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今年79岁的向体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长,如今居住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纪兰镇。昨天,他回忆这个细节时说,大家获知情况后立即围住旧棺材脱帽默哀,突然一名战士失声哭了起来,大家也跟着痛哭起来。随后连长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声。“向朝善班长流着泪打开那副旧棺材,与我们一道将毛岸英的遗骨一块一块捡到旁边早已铺好的一块白绸缎上。”向体元介绍说,毛岸英的遗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点,捡完后班长向朝善还到旧棺材中仔细检查了两遍,然后将裹有毛岸英遗骨的白绸缎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里,准备抬到一公里外的驻地公路边,第二天用汽车运回国内。

  向体元说,当时准备由6个人来抬,但全班12名战士都争着抬,向朝善班长最后只得同意大家都去抬。就这样,全班战士哭着把装有毛岸英烈士遗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边一个指定的帐篷里。

  毛主席决定岸英葬在朝鲜

  可令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连紧急集合,连长史林又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园安葬。当看到战士们脸上露出异样的表情后,史林连忙解释说:“这是毛主席的决定。”

  后来,向朝善又与战友一道,将装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安葬。向体元告诉记者,他和向朝善班长等战友一起挖了一个大坑,将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材放了下去,填上泥土后还在坟前立了一块碑。

  向朝善说,毛岸英的坟墓迁到志愿军烈士陵园后,另有115名党员、16名团员和3名无名烈士的坟茔被安葬在陵园的134棵青松下,这些青松是从祖国东北移栽去的。毛岸英的墓地显得十分普通,墓前立着一块3尺高的花岗岩石碑,墓碑正面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7个大字,墓碑的背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对这段历史,今年82岁高龄的孟照辉老人曾有过专门的研究。孟老原是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作战科长、军事科学院副军职研究员兼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室主任,曾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长达50余年。他告诉记者,他对这段历史细节的研究,与向朝善和向体元两位老人的回忆大体相同,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

  孟老还对记者称,岸英当年在朝鲜大鱼洞牺牲后,按当时的规定就地安葬。后来迁坟时,两名重庆籍志愿军战士将岸英的遗骨从旧棺材捡入另一副新棺材中,然后受命一起抬往位于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半世纪梦想回朝祭奠英烈

  巫山县庙宇镇党委副书记彭美文介绍说,1957年向朝善转业回乡后,在当时的大庙区(现庙宇镇)当了20多年武装部长。“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厉风行。”彭美文评价道。

  向朝善则称,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梦想能有机会回到朝鲜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去看一看,去祭奠战友的英烈。“最近这段时间爸爸的这个梦越来越强烈。”儿子向登平介绍说,这段时间父亲老是向他提起去朝鲜的事。可要实现这个梦想谈何容易,向朝善现在靠几百元的退休工资维持老两口的生活,而向体元在乡下,经济更加拮据。他们说,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筹集到路费,希望有好心人助两个老志愿军战士园梦。

  向朝善同时表示,当年回国后与众战友们失去了联系,50年过去了,希望找到他们,与他们重逢。如有知情者,可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3-966965联系。

标签组:[时政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82.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