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第五集:《冰血长津湖》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6

  就这样,在滴水成冰的酷寒中,志愿军官兵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惫,翻山越岭,连续奔袭10余天,终于悄无声息地进入到预先埋伏位置。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突降大雪,躲在帐篷中取暖的美军万万没有想到,下午4点30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长津湖战役在漫天飞雪中正式打响了。

  在美国纪录片《长津湖战役》中,参战美军老兵回忆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仿佛是神兵天降,从阵地四周一下子变了出来。

  在志愿军官兵的奇袭下,分散驻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步兵7师很快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美军,立即开始还击,用炮火和坦克筑起防御圈。此时,漫天的大雪让长津湖地区的气温骤降到零下35摄氏度。军史专家董保存说,同在酷寒天气中的长津湖,交战双方身处的其实是两个世界。

  董保存:“美军士兵头上戴着钢盔,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甚至羽绒的大衣,他们吃的是肉罐头和火鸡,他们阵地上的火炮、坦克,在冰雪中架设起钢铁的堡垒。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只有薄薄的棉衣,甚至没有棉鞋,我们的战士吃的是冻硬的土豆,武器装备也只有步兵装备,手榴弹、步枪、刺刀。”

  杨根思

  在枪林弹雨中,“钢”少“气”多的志愿军官兵一次次发起冲锋。被围困的美军不甘心坐以待毙,企图突围后撤。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58师172团3连奉命守卫在这里,负责切断美军南逃的退路。

  急于突围的美军集中火力对小高岭实施猛烈袭击,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到阵地上,不一会儿,就把白雪皑皑的山头打成了黑褐色,随后又集中力量发起集团冲锋。关键时刻,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沉着应战,率领战友们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杨德盛是小高岭战斗的亲历者,他至今仍清楚记得杨根思连长最后的叮嘱。

  杨德盛:“杨连长说,哪怕有100个困难,再大的困难,我都能把敌人消灭掉。我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私下里他也专门跟我交代,‘小杨,我们是老乡,不要丢脸,人在阵地在’。”

  长津湖战场一角

  一次次拼死防御,一次次打退敌人,后来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弹药也所剩无几。身负重伤的杨根思让战友们带着已经没有子弹的重机枪撤离,而自己却选择了留下。敌军第9次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毅然抱起5公斤重的炸药,向着敌人冲了过去。

  随着一声惊天巨响,杨根思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雄杨根思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守卫阵地的承诺。

  志愿军缴获的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的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就在志愿军第20军包围美军陆战一师的同时,志愿军第27军官兵在长津湖东线与美军步兵7师也展开了激战。战斗中,第27军主力利用夜战进攻、近战打击的战术,全歼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美军步兵7师31团,后来这个团的番号被美军从战斗序列中永远抹除。在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中,原某集团军军史馆主任张克勤讲述了志愿军官兵缴获美军31团团旗的过程。

  张克勤:“打完仗之后,炊事班长说,我们改善改善生活,准备蒸点儿馒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蒸馒头的屉布,他就问大家,有没有战场上缴获的东西可以用?班长说,我这儿有一块挺厚实的布,于是就拿了出来。营长看过这块布以后说,不对呀,这布上怎么还绣着五颜六色的漂亮图案啊。后来找到翻译,过来一看,翻译说这是美军31团的团旗。就这样,‘北极熊团’的团旗才作为战利品上缴。”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阵地上打击敌人

  在连续数个昼夜的激烈战斗中,饥寒交迫的志愿军官兵用劣势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敌军进行着殊死搏斗。面对一次次失败,尤其是“北极熊团”被全歼,美军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对手绝不是想象中的“土包子”,而是一支有着顽强意志和战斗力的精锐之师。为了不让美军王牌部队全都葬送在长津湖地区,他们慎重研究后决定全力后撤。于是长津湖战役的关键点,转移到了一座名为水门桥的车道桥梁上。

  从空中俯瞰,水门桥横亘在两座山体之间,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掐断这条通路,被围困的美军将退无可退。为此志愿军官兵组成敢死队,翻沟壑、越雪地,克服重重困难,抢先炸毁桥面,但是后勤装备非常先进的美军立即展开修复。炸桥、修桥,几番较量后,美军采取空投的方式,将平均重量超过1吨的组件运抵水门桥,凭空架起了一座难以突破的钢结构车辙桥。

  然而,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此前勇猛顽强的中国军队突然偃旗息鼓,竟然没有发起进攻,让他们顺利撤离了。原因究竟如何呢?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指导员徐邦礼在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中流着泪给出了答案。

  徐邦礼:“志愿军封锁住了美军突围的道路,我们完全可以打击他,但当时因为冻伤大量减员,我们已经没有兵力去打了。我们师长去看望冻伤的战士,看完后嚎啕大哭,政委本想劝他,但话没有说完,自己也大哭起来。有的战士整只手都冻掉了,有的战士手指头没有了,有的是整个前臂和小腿都冻得没有了。”

  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战士(剧照)

  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前出侦察的美军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志愿军一个连队,整整100多人呈战斗队形散开,人人手执武器,怒目注视前方,但都纹丝不动。原来,潜伏在这里,准备全力阻击美军撤离的他们,已经在酷寒中化作了冰雕。

  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绝笔

  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哽咽着说,清理战场时,他们从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棉衣口袋里掏出了这样一张纸。

  刘石安:“纸上面写着: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阵地上!”

  美军装船撤退

  随着美军侥幸撤回兴南港,长津湖战役也就宣告结束了。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周文江抚摸着故去战友的照片,回忆往事(图源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在纪录片《冰血长津湖》的结尾部分,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副营长周文江抚摸着故去战友的照片,老泪纵横。他难以忘记,此次长津湖战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极限环境中,英雄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最终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部队战斗减员超过1.4万人,冻伤减员超过3万人。那些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最终定格在了黑白影像、方寸之间。

  1996年,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率团访问美国。知道他也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后,参与接待的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私下里问起了那场战斗。

  迟浩田:“查尔斯上将的父亲是陆战第一师的上校副师长,他说‘我父亲讲到长津湖战役都很激动,觉得一生难忘’,他说‘你们志愿军官兵飞机封锁、轰炸挡不住,冰天雪地挡不住,大军压境挡不住,不得了,我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跑出来’。当时我告诉他说,我们那个时候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完全靠勇敢精神,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你父亲就成俘虏了。”

  杨根思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英雄们抛洒热血的土地上,和平的种子正在顽强生长。在他们战斗过的部队,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传承。现如今,在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无论是冲锋在战火纷飞的南苏丹维和一线,还是拼搏在改革重塑后的多军兵种联合演习中,每当大家濒临绝境、抵达极限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穿越时空,激昂回响,一如多年前的长津湖畔。

  “我是杨根思的传人,我宣誓: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标签组:[历史] [军事历史] [美军] [长津湖] [抗美援朝] [美军战士] [杨根思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946.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