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雄狮少年》:不仅是片刻振奋,舞狮改变了小镇青年的精神气质

发表于话题:雄狮少年
发布时间:2021-12-29

“华南风土”成了整部动画里最独特也最有存在感的“角色”。盛开的洋紫荆是一簇一簇粉的紫的云彩,覆盖着乡里人家。佛山周边农村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彰显了凌驾于叙事的力量。 图为《雄狮少年》剧照

当代的自卑留守少年通过岭南民俗舞狮重塑自我认知——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的素材可以不被架空、不被奇幻化,它们存在于世俗的日常时空中,并且,它们的存续和当代议题不断发生着交集。

“华南风土”是最独特也最有存在感的“角色”

舞狮这种民俗所具有的沸腾的激情和进取感,狮子这种动物在近代以来被赋予的隐喻色彩,使得南派舞狮不仅是审美意义上的民间活动,更拥有群体身份认同的力量,成为觉醒、反抗和自强的象征。舞剧《醒·狮》的叙事背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传承舞狮技艺的青年们为对抗外侮而化解家族干戈,成为三元里战场上的醒狮。电影《黄飞鸿:狮王争霸》虚构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剧情始于武林搞笑,终于民族气节,机关重重的舞狮的大场面灵动华丽,而真正的华彩段落是黄飞鸿手持令牌走向李鸿章时的一番陈词:“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才是国富民强之道。”既往的这些作品,年代剧背景设置在近代中国转型期的危机时刻,“舞狮”被附加的觉醒意识和尊严的重建,是族群层面的情意结,终究是带着距离的回望。

舞狮是海外游子的乡愁,是非遗的项目,但事实上,它在南粤地区仍是在地感和当代感很强的民间活动,它不是被裱起来的遗产,而是鲜活世俗的一部分。《雄狮少年》给人的惊喜,在于不仅用动画表达的自由度放大了舞狮的生动美感,更重要的,它呈现了与舞狮的技艺和文化相依相傍的岭南风土民俗。这些年的国漫里出现过古意盎然的唐风宋韵,出现过后现代的赛博朋克,反而这种具有时代感的、本土化的日常,是不多见的。《雄狮少年》里那些伴随着怀旧金曲的舞狮段落,或多或少地借力了香港动作片,主角们无厘头的段落,也是明目张胆地挪用周星驰平民喜剧的段子。即便带着这些明显的拼贴色彩,然而,它传递的南粤乡间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流的气息,是让人心动的对日常的发现。

“华南风土”成了整部动画里最独特也最有存在感的“角色”。影片开场是春节,新春时节的木棉一树一树花开似枝头烈火,风吹花狂飏,如成群燃烧的流星飞舞。盛开的洋紫荆是一簇一簇粉的紫的云彩,覆盖着乡里人家。村外乡野,田间地头的芭蕉海芋挤挤挨挨,独木成林的榕树须根垂落于长满青苔的佛像四周。画师对细节的用心,部分掩饰和抵消了编剧能力的局限。剧作本身的人物塑造功亏一篑时,佛山周边农村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彰显了凌驾于叙事的力量。拥有南国生活经验的人们,也许隔着画面就能感受到那里在大寒时节仍然湿热的空气,把木棉和紫荆照得格外饱满灿烂的阳光,带着植物草腥和泥土气的热带雨水,海味铺的浓郁气味,喧嚣的露天夜排档,以及年节时铿锵锣鼓声里神气娇憨的狮子舞。一地的风物与一地的风俗,绵延成芸芸众生、生生不息的生活卷轴。

童话式的短暂逆袭,重置了传统文化和现实议题的距离

《雄狮少年》用动画的自由度锦上添花地放大了舞狮的“燃”和“野”,这当然指向精神层面的腾跃感。剧作找到了一个很有当代色彩的发力点:舞狮能传递一时的精神振奋,能不能更长久也更彻底地改变个体的精神气质和命运呢?舞狮不再是国魂的隐喻,指向微小的、具体的个人身份认知——做病猫还是雄狮?

遗憾的是,《雄狮少年》完整呈现的剧作是严重模式化的小镇土狗青年励志文本,看过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和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的观众很容易发现,编剧把同一套叙事元素反复嵌套进重庆、海南和广东乡下这些不同的时空。影片直观的人物造型在社交网站上是很受争议的,“华南的普通男孩都是难看的眯眯眼么?”比起这种质疑,更可疑的是佛山周边农村的生态,画师捕捉到自然的岭南草木有灵,编剧却进入了一个他其实不了解也没有能力用想象去再现的小世界。剧作试图从留守少年、农村家庭因病致贫、个体因贫受辱这些现象级的议题切入现实主义的脉搏,却根本没有利落的能力深入南方农村贫富差异和宗族伦理纠缠在一起的复杂情境,最后还是多快好省地用二次元的漫画式套路,塑造“富裕的村霸”和“底层的怂货”这样的刻板印象,男主角阿娟作为“天选之子”,完成了童话式的短暂逆袭。

除了画面上直观的岭南风光和推动情绪的舞狮段落,《雄狮少年》的余味是在画外的。一个有着女性化名字的体弱少年,一定要摘掉“弱”的标签去换取尊严,这是不是含蓄的“慕强”?一个绝活傍身的传统技艺传承者,离开舞台又年事渐高,怎样沦为泯然众人的“咸鱼”?一个拿过舞狮大赛冠军、做过舞狮文化形象大使的女孩,被家人认为“女孩做这行不是长久之计”而顺从地进入婚恋模式,这是不是男性写作者的刻板印象?要知道为《狮王争霸》和《醒·狮》制作狮头的“佛山黎家狮”,经200年传承六代人,最近的两代传人都是女性。这些被一笔带过的细节里,撑开了剧作主线所无法负荷的“传承与现实”的思辨。

《雄狮少年》意图明白地引用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段落,其实,要是搁置了“小镇青年宁有种乎”的憋屈,也许这电影真正能打开梁任公文字勾勒的敞亮境界。

标签组:[雄狮] [舞狮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4585.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