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雄狮少年》:唤醒心中那头雄狮

发表于话题:雄狮少年
发布时间:2021-12-29


现实主义国漫的逆袭

纵观此前的国漫,大多分为两类IP:一类是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代表的少儿动画IP,另一类是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古代神话传说IP。后一类国漫多由观众耳熟能详的古代经典传说和故事改编而来。近几年来,这些影片以精良的制作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获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50亿元,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

反观当下,原创现实主义题材的国漫电影可谓屈指可数。

影片《雄狮少年》选择了回归现实主义。它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为主要元素,讲述了岭南留守少年阿娟在机缘巧合下与好友阿猫、阿狗组成舞狮队,并拜昔日“狮王”咸鱼强为师父。自强不息的他们最终在舞狮大赛中夺冠。

这是一部讲述留守少年追寻梦想的影片,同时也展现了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这种既热血又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能够引发很多观众的共情。另外,影片中醒狮、木棉花、祠堂、咸鱼铺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元素,真实、丰盈地展现了岭南民俗文化和乡土风貌。

从主题上看,《雄狮少年》不仅再现了传统的醒狮文化,也体现了对当下现实社会的关注。可以说,《雄狮少年》的青春片外壳下包裹着现实主义内核,是如今国漫创作亟需的新鲜血液。

“不认命”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不屈奋斗”是《雄狮少年》传递的重要精神主旨。

作为一名留守少年,阿娟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出外务工的父母归家。他学舞狮的初衷,一方面是不想再被人视为“病猫”,受人欺辱;另一方面是想到广州参加舞狮大赛并与父母团聚。

《雄狮少年》以阿娟父母归来为分水岭。故事的上半场是留守少年寻梦记,插科打诨中不乏小人物的心酸往事;故事的下半场,由于父亲意外受伤昏迷不醒,阿娟一下子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他独自带着狮头闯荡广州,在高楼大厦里打工,住在低矮的下下铺。原先瘦骨嶙峋的他,慢慢成长为坚毅结实的少年,心中始终装着“不认命”的精神。

“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这是阿娟坐上大巴外出务工时,师父对他的谆谆教诲。四十五岁的师父,来到广州亲自上阵参加舞狮大赛,目的也是想告诉阿娟“别认命”。

在师父的带领下,经过一场场残酷的淘汰赛,阿娟终于来到决赛关卡。当阿娟望着木棉花形状的“擎天柱”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挑战那根从未有人挑战过的最高桩。师父曾经对他说过,“擎天柱”的存在就是要提醒舞狮人保持敬畏之心,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

除非奇迹诞生,阿娟的父亲才能苏醒。而阿娟“不认命”地想要创造奇迹。他一跃而上,将狮头挂在“擎天柱”上,狮身幻化成随风散落的木棉花……随着阿娟的纵情一跃,《莫欺少年穷》的音乐响起,不仅将剧情推向了最高潮,也非常巧妙地契合了影片“不认命”的精神内核。

梦想与成长

《雄狮少年》中,师父迫于生计放弃了年少时的舞狮梦,每日忙碌于咸鱼铺中。当他在入场赛时因旁人的冷嘲热讽想打退堂鼓时,妻子问:“放弃舞狮难道你不后悔吗?”师父回答:“不后悔。”妻子却留下了一句:“我后悔。”

对于阿娟来说,狮头是梦想的隐喻,让他能在梦里梦外两个世界游走。现实生活中,他是肩负全家经济重担的少年,一天辗转打几份工,披星戴月、满城奔波,心中充满了隐忍与韧劲。舞起狮头时,他充满激情,内心涌起一声咆哮,那是对命运的不甘,也是对梦想的追逐。

片中,阿娟在天台上独自舞狮的片段让人非常动容。他将此次舞狮视作自己与梦想的告别,因此舞步也带着悲怆与不舍的意味。从一开始的踉踉跄跄,到行云流水,再到矫健飞腾,力度渐强的背景音乐与分镜头紧密结合。镜头一转已是破晓时分,他站在天台上张开双臂,远眺高楼,迎接这座城市的第一缕阳光,心跳的声音茁壮有力,“山路望不到头,我只能往前走。”

在舞狮大赛的决赛时刻,阿娟拖着受伤的脚踝纵身跃向“擎天柱”——那个无数舞狮人未曾到达的高山,完成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影片的最后结局很现实。赢得舞狮大赛冠军的阿娟,依然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但与此前在城市打工时的迷惘相比,阿娟已经驱散了内心的恐惧。那个挂在床头的狮头,始终提醒他要充满梦想,如雄狮般前行。

标签组:[电影] [雄狮] [舞狮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4586.html

相关阅读

【光影故事】金宇彬-秀智主演《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引热议 导演编剧缺席

据韩媒消息,29日举行的网飞新剧《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上,导演安吉镐与编剧金恩淑均未出席,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情况显示,制作方并无任何代表到场,由演员们单独进行活动。一般情况下,导演几乎都会出席制...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歌,更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注脚。...

2025-09-30

汉景帝双子星:刘荣与刘德的命运浮沉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的对比,不仅折射出西汉宫廷的权力博弈,更...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君臣的权力结构,又渗透着超越身份的信任与...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务。这种超越常规的用人逻辑,既非单纯因诸...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毒士”“鬼才”,其智谋与权术不仅加速了...

2025-09-30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

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八日城破,王允坠楼而亡,汉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

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兵突围失败,最终命丧白门楼。这场对比背后...

2025-09-30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夫一妻制背后的政治与情感交织

在封建王朝“三宫六院”的常规叙事中,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一夫一妻”模式堪称异数。这对帝王夫妻不仅共同开创了“开皇之治”,更以一生坚守的情感契约,颠覆了传统皇权对婚姻的支配逻辑。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

2025-09-30

宋高宗赵构:壮年退位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衷

公元1162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五十六岁壮年时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帝王“终身在位”的常规逻辑,实则是赵构在政治局势、个人健康与历史责任多重考量下的精心布局。其退位背后...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