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雄狮少年》:唤醒心中那头雄狮

发表于话题:雄狮少年
发布时间:2021-12-29


现实主义国漫的逆袭

纵观此前的国漫,大多分为两类IP:一类是以《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代表的少儿动画IP,另一类是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古代神话传说IP。后一类国漫多由观众耳熟能详的古代经典传说和故事改编而来。近几年来,这些影片以精良的制作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获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50亿元,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

反观当下,原创现实主义题材的国漫电影可谓屈指可数。

影片《雄狮少年》选择了回归现实主义。它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为主要元素,讲述了岭南留守少年阿娟在机缘巧合下与好友阿猫、阿狗组成舞狮队,并拜昔日“狮王”咸鱼强为师父。自强不息的他们最终在舞狮大赛中夺冠。

这是一部讲述留守少年追寻梦想的影片,同时也展现了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这种既热血又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能够引发很多观众的共情。另外,影片中醒狮、木棉花、祠堂、咸鱼铺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元素,真实、丰盈地展现了岭南民俗文化和乡土风貌。

从主题上看,《雄狮少年》不仅再现了传统的醒狮文化,也体现了对当下现实社会的关注。可以说,《雄狮少年》的青春片外壳下包裹着现实主义内核,是如今国漫创作亟需的新鲜血液。

“不认命”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不屈奋斗”是《雄狮少年》传递的重要精神主旨。

作为一名留守少年,阿娟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出外务工的父母归家。他学舞狮的初衷,一方面是不想再被人视为“病猫”,受人欺辱;另一方面是想到广州参加舞狮大赛并与父母团聚。

《雄狮少年》以阿娟父母归来为分水岭。故事的上半场是留守少年寻梦记,插科打诨中不乏小人物的心酸往事;故事的下半场,由于父亲意外受伤昏迷不醒,阿娟一下子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他独自带着狮头闯荡广州,在高楼大厦里打工,住在低矮的下下铺。原先瘦骨嶙峋的他,慢慢成长为坚毅结实的少年,心中始终装着“不认命”的精神。

“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这是阿娟坐上大巴外出务工时,师父对他的谆谆教诲。四十五岁的师父,来到广州亲自上阵参加舞狮大赛,目的也是想告诉阿娟“别认命”。

在师父的带领下,经过一场场残酷的淘汰赛,阿娟终于来到决赛关卡。当阿娟望着木棉花形状的“擎天柱”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挑战那根从未有人挑战过的最高桩。师父曾经对他说过,“擎天柱”的存在就是要提醒舞狮人保持敬畏之心,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

除非奇迹诞生,阿娟的父亲才能苏醒。而阿娟“不认命”地想要创造奇迹。他一跃而上,将狮头挂在“擎天柱”上,狮身幻化成随风散落的木棉花……随着阿娟的纵情一跃,《莫欺少年穷》的音乐响起,不仅将剧情推向了最高潮,也非常巧妙地契合了影片“不认命”的精神内核。

梦想与成长

《雄狮少年》中,师父迫于生计放弃了年少时的舞狮梦,每日忙碌于咸鱼铺中。当他在入场赛时因旁人的冷嘲热讽想打退堂鼓时,妻子问:“放弃舞狮难道你不后悔吗?”师父回答:“不后悔。”妻子却留下了一句:“我后悔。”

对于阿娟来说,狮头是梦想的隐喻,让他能在梦里梦外两个世界游走。现实生活中,他是肩负全家经济重担的少年,一天辗转打几份工,披星戴月、满城奔波,心中充满了隐忍与韧劲。舞起狮头时,他充满激情,内心涌起一声咆哮,那是对命运的不甘,也是对梦想的追逐。

片中,阿娟在天台上独自舞狮的片段让人非常动容。他将此次舞狮视作自己与梦想的告别,因此舞步也带着悲怆与不舍的意味。从一开始的踉踉跄跄,到行云流水,再到矫健飞腾,力度渐强的背景音乐与分镜头紧密结合。镜头一转已是破晓时分,他站在天台上张开双臂,远眺高楼,迎接这座城市的第一缕阳光,心跳的声音茁壮有力,“山路望不到头,我只能往前走。”

在舞狮大赛的决赛时刻,阿娟拖着受伤的脚踝纵身跃向“擎天柱”——那个无数舞狮人未曾到达的高山,完成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影片的最后结局很现实。赢得舞狮大赛冠军的阿娟,依然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但与此前在城市打工时的迷惘相比,阿娟已经驱散了内心的恐惧。那个挂在床头的狮头,始终提醒他要充满梦想,如雄狮般前行。

标签组:[电影] [雄狮] [舞狮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4586.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