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世界奇闻异事之莫斯科地铁失踪案

发表于话题:世界奇闻异事
发布时间:2021-05-07

真相探究

相关图

事件中提到的“白俄罗斯站”所在的地铁线路,是莫斯科河畔线(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2号线)和环状线(Кольцевая,5号线) ,分别于1938年和1950年投入运营,为莫斯科主要的地铁运输线路。

在2号线中,白俄罗斯站的前后分别是迪纳摩站和马雅科夫斯基站;在5号线中,其前后两站分别是红普列斯尼亚站和新村庄站,两条线路中都没有传闻中所提到的红色布莱斯诺站。即使译成中文后,红普列斯尼亚与红色布莱斯诺名字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对不上号——白俄罗斯站距红普列斯尼亚站仅有2.2公里。莫斯科地铁官网提供的平均速度是41.62km/h,这两站之间大概需要3分钟。什么?你说1975年会慢一些?的确可能会。莫斯科地铁官网没有提供那个年代的平均速度,那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行车速度还有步行速度。根据Google地图的数据,两站之间驾车需要4分钟,公交车需要5分钟,而步行则需要26分钟,因此流言中提到的14分钟也太慢了点,真的是地铁的水平么?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莫斯科地铁失踪案“,会发现早在2007年这则消息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互联网上,而与此同时英文媒体、书籍、网页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几乎为零,即使后来出现的英文网页也仅仅是对早期的中文网页的翻译。人类集体失踪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大事件,这么一个大事,不仅西方国家没有报道,就连莫斯科本土新闻都没有相关记载,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用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ru查找“1975 московском метро исчезновения ”(中文即“1975 莫斯科 地铁”),找不到文中提到这次事件的踪迹。搜索历史上4月1日发生的大事件,也均无这次人类集体失踪案的消息。而在莫斯科新闻网站The Moscow News和莫斯科地铁官方网站mosmetro.ru上搜索该事件的关键词,也没有发现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关于流言中所提到的美国物理学家斯内法克,也只出现在“地铁失踪案”的相关文章中。或许文中“法克”这个姓氏,就是在埋梗吧。

这个流言早期传播的时候提到的日期是1975年4月1日,看到这个日期也许你会会心一笑——或许,一开始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愚人节玩笑。近些年,有人在传播这个流言时把日期模糊成1975年的某天,是不是他们也发现,标着4月1日,就会让人看出端倪?

描述得煞有介事的“1975莫斯科地铁失踪案”更可能是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

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央,最早建于年,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名城,据历史记载,沙皇伊凡三世曾想以莫斯科取代土耳其的君士坦堡,便不惜重金请来意大利建筑大师巴洛克设计城内的建筑,即现在的克里姆林宫。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建筑,到现在的莫斯科已是世界是最繁华而优美的大城市之一。整个城市,到处是宽阔的街道、美丽的建筑以及草坪、林荫道、花园、树丛、人工湖和大片茂密的森林,全市有着众多的公园,上千痤金顶辉煌的教堂和为数众多的历史古迹。然而,令莫斯科为最为自豪的是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之便利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莫斯科地铁,其总长度达200公里,为世界之最,在这座800多万居民的城市里有一半人口的流动是在地铁中进行的。莫斯科地铁分为上下三层,上下都有自动扶梯,每个地铁车站都建设得流光异彩,华丽得如同地下宫殿,车站内装饰着各种壁画、雕塑、以及璀璨明亮的吊灯,旅客走进犹如在参观地下博物馆。它不仅四通八达,乘车方便,而且以安全著称,运营多年以来很少发生交通事故。

标签组:[莫斯科] [莫斯科地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89.html

相关阅读

【光影故事】金宇彬-秀智主演《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引热议 导演编剧缺席

据韩媒消息,29日举行的网飞新剧《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上,导演安吉镐与编剧金恩淑均未出席,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情况显示,制作方并无任何代表到场,由演员们单独进行活动。一般情况下,导演几乎都会出席制...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歌,更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注脚。...

2025-09-30

汉景帝双子星:刘荣与刘德的命运浮沉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的对比,不仅折射出西汉宫廷的权力博弈,更...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君臣的权力结构,又渗透着超越身份的信任与...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务。这种超越常规的用人逻辑,既非单纯因诸...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毒士”“鬼才”,其智谋与权术不仅加速了...

2025-09-30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

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八日城破,王允坠楼而亡,汉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

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兵突围失败,最终命丧白门楼。这场对比背后...

2025-09-30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夫一妻制背后的政治与情感交织

在封建王朝“三宫六院”的常规叙事中,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一夫一妻”模式堪称异数。这对帝王夫妻不仅共同开创了“开皇之治”,更以一生坚守的情感契约,颠覆了传统皇权对婚姻的支配逻辑。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

2025-09-30

宋高宗赵构:壮年退位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衷

公元1162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五十六岁壮年时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帝王“终身在位”的常规逻辑,实则是赵构在政治局势、个人健康与历史责任多重考量下的精心布局。其退位背后...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