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通俗易懂的图解《易经》,简单明了,让你的人生顺风顺水

发表于话题:六十四卦详解通俗易懂
发布时间:2021-05-11

  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保留了许许多多文学名著,里面《易经》作为一部智慧之书,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上下数千年的人。而作为一部能够 让人性情发生改变的书,它里面的人生大道理和奥义 令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当中许许多多的经典。

  世上只有两类人:读过《易经》的,没念过《易经》的。

  读《易经》的人又分两类:读懂和没读懂的。

  读懂的人顺天应人,用六十四卦的聪慧活好这一生。

  

  没读懂的人爱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口中“大凶大吉”神神道道。而没念过的人,就被前边这样的人唬得一愣一愣,被所谓“大师”的谎话蒙一生。

  所以,听人谎话千遍还不如自个读一读这一部上古神书。

  1

  《易经》究竟 讲了啥?

  许多人觉得《易经》便是本算命的书。

  对。但不全对。

  《易经》中记载了六十四种卦象,每一个卦象都由六组“阴(——)”“阳(──)”符号组合而成,用以表示天地万物的一种变化。

  

  古代人经常根据分蓍草、抛铜钱等方式算出卦象,再依照卦象提示信息趋吉避凶。

  《图解易经大全》中的占卦流程图

  在资讯不够发达的古代,《易经》等同于现在的“百度知道”,因此 每家每户都备上一册以便于随时随地解决困惑。以往全球《易经》的发行量分毫不逊于《圣经》。

  2

  国学之源,中华智慧之巅

  但《易經》绝不是普普通通的占卦书,而是1部研究宇宙中所有的转变原理的哲学巨著:

  最先,此书觉得世界的本质便是“阴”与“阳”,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阴”“阳”依照相应规则排列与组合,因而形成了天地万物。

  

  最后,“阴”和“阳”连续不断相互转换,正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因而形成了永无止息的循环往复。

  看看,《易經》便是我们先祖用以解釋整个宇宙诞生、发展、循环往复的逻辑模型。

  上到日月星辰、气象,下到河山、草木,再到人类社会制度,所有的事情变化趋势通通都概括在“阴”“阳”和六十四卦中。

  书里解釋《易經》与世界运行、与我们身体的健康的相关联

  《易經》与动物以及与家人的相关联

  比如篇首第一卦“乾”卦,“乾”代表天,《易經》用只有六根“棍子”和几句话就把天道(大自然)运行、演化的规律精确概括:

  初九“潜龙勿用”是天地万物萌生阶段,脆弱而不起眼;

  九二“见龙在田”是刚崭露头角,生机勃勃;

  九三“夕惕若厉”是一路谨慎小心,保全自我;

  九四“或跃在渊”是质变到量变的临界点;

  九五“飞龙在天”是发展到鼎盛、巅峰阶段;

  上九“亢龙有悔”是事情最终由盛转衰,循环往复。

  这一伟大理论直接的影响后人的《黄帝内经》《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著作。

  诸子百家学说,实际上就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对《易經》开展诠释和延展。

  因此 ,假如你搞清楚《易經》中“阴”“阳”与世界的关系,就自然会搞清楚《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

  假如你搞清楚“阴”“阳”互相转化的道理,也就搞清楚中医为何不建议夏季吃冷食。是因为夏季是“阳极阴生”,身体之外环境酷热但身体内部寒凉,再吃冷食最伤肠胃。

  要是清楚了事情分歧(如阴和阳、寒和热)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搞清楚《孙子兵法》所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强大的部队却装作弱小,弱小时却可以假装强大)”。

  要是你懂得了虚和实,便会明白欣赏古典山水画里的留白与着墨。

  中国古典画作以虚实相参的手法表现飘渺的意境

  明白“留白”“着墨”,那麼你平日言谈举止就明白熟练掌握好分寸,明白哪些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人处世自然能够睿智、得体。

  一理通则百理通。读懂《周易》,读任何国学经典都可以心领神会;而后无论学中医、学谋略、观星相、学艺术,都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3

  看图学《周易》,快速读懂“天书”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词古奥,句意艰深,给初学者造成极高的门槛。

  很多人读不懂,其实是没选对方法。看图读《周易》就是最快了解这本“天书”的好方法。

  

  《图解周易大全》收录了900多张明清时期的易学图谱,包括万历年绝版的《断易天机》手绘图,以及清代《四库全书》中的卦象。

  

  宋代《周易》研究图谱

  

  明万历《断易天机》插图

  

  清《四库全书》卦象图

  六十四卦本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从图像出发才能掌握要义。

  

  比方这个卦为什么要叫“颐”卦?

  图谱会告诉你:卦象四四方方中间空,看起来很像“口”字。原来“颐”指的就是嘴巴,这一卦跟吃饭说话有关。

  而对于《周易》中晦涩的卦辞,书里会用白话文逐字逐句翻译。

  

  书中对“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的翻译,并以周文王的故事为例进行讲解

  《图解易经》就是用图解、白话文翻译、注释以及讲历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把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接地气。

  

  《易经》: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这样的话的意思说的就是让大伙儿遵循自身的职责安守自身的本分,而这样的话事实上孔子也曾经有差不多的见解。他曾经说过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的也是大伙儿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中,没有在哪个岗位的时候就应该避免出现过多的参与。

  这话事实上在职场中也十分受用,也会让人弄清楚在职场里有许多的生存法则,是让大伙儿能够 有很多体会的。

  倘若你作为一个职场小白,因此应该勤快一些,对许许多多事情都尽可能的留心认真观察,尽自身较大的能力全力以赴的转变成一个大伙儿内心中好相处的人。

  当代人都比较无情无义,都不愿意过多监管别人的事情,因此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对任何人都会有距离感。

  

  如果你是一个平日里热情大方的人,希望别人与你一同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是快乐,尤其助人为乐。却不知道别人并不喜欢碰见如此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在自己身边晃荡。并不是所有的真心实意都能被笑容回复。

  小编读过一些偏学术型的《周易》注释版本,却更喜欢这部图解大全。把问题讲深是本事,把问题说浅则是智慧。

  每天睡前读上一两卦,一个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

  诸葛亮出山前耕读十载,王阳明有“龙场之悟”,他们能从《周易》收获一生的智慧财富,我们何尝不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哦!

标签组:[文化] [国学] [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1686.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