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为什么我了解到真相以后不快乐更加悲伤觉得这个世间一点都不可爱?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2-03-30

在下曾经和你一样,也有过相同的经历与感受。

深入学习佛法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深深地意识到世间的万事万物的确是变幻无常的。其实即便没有学习佛法,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也会得出这样的道理和结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话的确是一针见血,直指本质。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红楼梦》?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之盛,其实背后却隐藏着大厦将倾的危机。我觉得曹公他说出了真相,他道出了这个世间的真相。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离婚、死亡、失去亲人朋友、破产、失去健康、失去利益、失去原本的地位与名利……


每天看新闻认真观察,细心去体会领悟的话,你的确会发现很多人和事都处在一个变化的状态之中,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恒常不变的。在这个时候,你会深深感觉到悲伤和沮丧都是正常的。

直到不久前,我也一直处在一种难过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了《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上面的一段话之后,我突然间就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因为文言文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就把它给换成了白话文——

“接着维摩诘居士又对她们说:‘你们已经都萌发了求道之意了,在佛法里,自有法乐之娱。至于你们不可再耽著于五种欲望带来的快乐了。’那些天女便问:‘什么是法乐?’维摩诘居士回答道:‘所谓法乐,就是以终生信奉佛法为乐,以听闻佛法为乐,以供养出家僧众为乐,以远离声色五种欲望为乐,以视五蕴身如臭皮囊为乐,以视四大如毒蛇为乐,以内观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如同荒村旷野为乐,以时时刻刻呵护道心、使其不失为乐,以利益众生为乐,以恭敬供养师长为乐,以广行布施为乐,以坚持不懈修习佛法为乐,以忍辱柔和为乐,以勤植善根广积善行为乐,以禅定摄心令心意不乱为乐,以远离垢染开发智慧为乐,以广发道心引度众生为乐,以降伏魔障为乐,以断除一切烦恼迷惑障碍为乐,以成就清净佛土为乐,以成就相好庄严为乐,以广修各种功德善行为乐,以庄严道场为乐,以听闻精深微妙佛法而心不生畏惧为乐,以修三解脱门为乐,而不满足于临时解脱,以亲近修学同道为乐,又能以平等心对待非修学同道,以亲近善知识为乐,又能以帮助恶知识为乐,以喜爱清静为乐,以修习种种证入佛道的法门为乐,凡此诸乐,即是菩萨法乐……”

这时候我才深深意识到,原来修行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佛法不离世间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出世间和入世间其实并不矛盾。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按照佛陀所指导的方法来修行——不仅应该努力赚钱去让自己的父母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应该让他们在精神上面感到愉快幸福,努力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工作上,不仅应该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还应该尽可能的去为这个社会做奉献;生活中,应当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学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修行中,应当深信因果报应,不做任何违背佛菩萨教诲的恶事,精进勤奋不懈怠。

我学会了怀着一颗谦卑感恩的心,来感激其他众生为我所做的一切,来为众生奉献。从此以后,我开始觉得越来越快乐。因为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渡人即是渡己,渡己还需渡人。自利和利他其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题主您之所以会悲伤和难过,都是因为您学佛法没有学到根本(发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您学的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在下也是凡夫俗子,也和题主您一样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感同身受。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会时常感到快乐,因为他认清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且有佛陀指导的方法去走上一条光明大道,这样一条解脱之路。不仅自己走上了解脱之路,也引导着更多的人共同走上这条光明的解脱之路。

建议你多多研读佛法经典:《维摩诘经》、《金刚经》、《心经》、《法华经》、《楞严经》《四十二章经》……

最好有白话文翻译的,结合人生经验与阅历细细领悟和体会。佛教的大乘经典里面,其实藏着许多佛陀所指导的、能够最终得到解脱的修行方法。

虽然这个世间的确是充满了各种的苦楚,但是只要你知道怎样走入这条解脱光明之道,拥有最终走向解脱和光明的正确方法、正确的道路,你便会觉得这些苦楚也不算什么了。


——————————————————————————分割线(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加粗字体,所以发了原文的图片,我真是个笨蛋)


标签组:[佛教] [佛法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1398.html

相关阅读

萧规曹随: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智慧对话

公元前193年,汉初第一任相国萧何病逝前,向汉惠帝力荐曹参接任相位。这一决定既出乎朝野意料,又暗含深意——两位曾因功勋排序心存芥蒂的功臣,最终以“萧规曹随”的典故,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治国传承...

2025-11-05

汉文帝的皇位:一场“天降馅饼”背后的历史博弈

公元前180年,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联手铲除吕氏势力,却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谁将成为大汉王朝的新君主?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剩代王刘恒与淮南王刘长存活。最终,原本默默无闻的刘...

2025-11-05

王莽建立新朝只存在15年时间 王莽在此期间都做了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莽新朝,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王莽篡汉”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若非汉光武帝刘秀如有神助,在公元23年发生的昆阳之战中莫名其妙地打败了王莽四十多万大军,汉朝就结束了,仅存在了2...

2025-11-05

刘邦去世后吕雉的惊天布局:秘不发丧背后的权力博弈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于长乐宫,这位开创大汉王朝的帝王溘然长逝。然而,一场暗流涌动的政治风暴正悄然酝酿——皇后吕雉竟秘不发丧,与心腹审食其密谋四天四夜,意图血洗朝堂,将开国功臣尽数诛杀。这场惊...

2025-11-05

朱元璋为什么对马皇后如此深爱 马皇后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马皇后,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导语: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位非常有名的皇帝。有皇帝当然有皇后,都说好的皇帝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位优秀的皇后,而在历史上最能称之于此的,莫过于明...

2025-11-05

刘邦为何从不怀疑审食其?——权力、信任与历史迷雾的交织

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刘邦以“约法三章”收拢民心,以“知人善任”凝聚人才,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然而,在他的权力版图中,一个名为审食其的人物却始终占据特殊位置——这位曾以门客身份照顾刘邦家眷的普通舍人,不仅...

2025-11-05

袁绍的真实形象:历史与演义的对照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袁绍常被塑造成一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庸主,其形象与曹操的“乱世奸雄”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翻开《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记载,袁绍的真实形象远比演义复杂——他既是汉末群雄中...

2025-11-05

田叔被派去梁国审讯梁王,烧光罪证的他为何还能升官?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汉大臣田叔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汉孝景皇帝中二年,秋季。朝廷发生了一场大事件,景帝的十多位近臣接连被刺杀。主导这一事件的背后主谋,就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栗...

2025-11-05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有多牛?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但他的父亲王华其实也很牛。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鸿章曾称赞王华道:“当代重逢王海日,吾皇神武安天下。”意思是说,大清如果有王华,那天下就太...

2025-11-05

朱标为什么被成为权力最大的太子 朱元璋为什么敢放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标权利,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戎马一生打下了大明江山。晚年的朱元璋被认为是一位残暴的皇帝,杀害了许多老臣。他一生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他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