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周易》创始人,临终留下一段话,为易经核心,专家至今琢磨不透

发表于话题:六十四卦详解通俗易懂
发布时间:2021-05-11

  《周易》创始人,临终留下一段话,为易经核心,专家至今琢磨不透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包罗万象、广大精微,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源头,儒家、道家皆以为经典,几千年来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大众很容易把《易经》和《周易》混为一谈。

  

  《易经》是一个统称。从上古时代开始,《易经》经历了4个版本:伏羲创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后是神农氏创造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再到黄帝轩辕氏创造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最后才是我们熟悉的《周易》,由周文王演绎。

  所以,周文王可以称为《周易》的创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演绎,将《易经》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加上卦辞、爻辞,后人把这个相对完整的版本称为《周易》。而《连山》、《归藏》在魏晋之后,下落不明,现在我们阅读到的《易经》,是《周易》版本。

  

  周文王在临终前,把儿子周武王叫到身边,留下一段话,后人称为《保训》,让他谨记在心。这段话,为《易经》的核心。《保训》书简出土时,专家们还专门对这个内容召开研讨会,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专家至今琢磨不透。原文如下:

  隹(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历,恐坠保(宝)训。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

  “发,朕疾适甚,恐不汝及训。昔前人传保(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书受之。钦哉,勿淫!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备,隹(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授厥绪。呜呼,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亡害,乃归中于河。微持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汤,祗备不懈,用受大命。呜呼!发,敬哉!朕闻兹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尔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详。”

  

  以上这段话,周文王说出了易经的核心:求中。

  什么是“中”?

  如何才能做到“求中”?

  北京故宫中和殿里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允执厥中”,这里的“中”字和“求中”的“中”,是同一个意思。

  我们现代人理解的“中庸之道”是狭义的,真正的“中”在易经里是一个最佳位置,一种最佳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道”本源的状态。

  

  可以对照“乾卦”来理解。

  乾卦的6条爻,依次往上,对应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中主卦的九二和客卦的九五,就是周文王说的“厥”,厥中。

  九二:为阳,为偶,位中,但不正;

  九五:为阳,为奇,位中,又正,叫中正。中正是最好的位置,自古以九五为尊。历代的人,都把天子、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个道理。

  周文王说的“求中”,舜的“厥志”,都是指修帝王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中”呢?可以用逆向推理。

  物极必反,是“中”的反面,如果我们事事能做到避开“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那么,我们就是做到了“中”。

  “中”是道,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不悲不喜,是中;一个人吃饭,不能吃得太饱,那就是求中;一个人说话,留点余地,那就是求中;一个人做事,不能做得太绝,那就是求中;皇帝管理国家,不能走极端,太宽松,底下人不积极,太严厉,底下人要造反,皇帝要“求中”。所以故宫中和殿才挂了一块“允执厥中”匾额,以此提醒皇帝要谨记。

  

  越是大道,越是简单。

  周文王临终之前留下的这段话,举了舜如何求中的例子,就是告诫周武王,要谨记求中,不偏离“道”源,方可避免盛极而衰。

  后来汉代命名的“未央宫”,未央,也是求中的意思。求中方可长存,可惜历代帝王都懂得“求中”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所以历史总是改朝换代,起起落落。

  一个人,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如果能时时、事事做到“允执厥中”,顺应了“道”的规律,就能减少没必要的损耗,人事都济。

  我平常很喜欢读《易经》,因为它是一本真正的智慧之书。世人都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确实如此,不管我们面临什么问题,家庭、事业、亲子教育或交际等方面的烦恼,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答案。

  

  但经常有朋友跟我抱怨,说《易经》通篇都是文言文,生涩难懂,很想阅读却根本读不下去。不过,当我给他们推荐了这套白话文全译版的《图解易经》后,都很开心地读下去了。他们跟我反馈说,以前读不懂的地方现在全明白了,不仅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智慧,还给人带来了很大的阅读快感。

  

  这本《图解易经》是在保留原著的基础上,用白话文的方式详细讲解64卦,每一卦每一爻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并结合实际运用给出了很多经典的例子,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能完全看得懂、学得会,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上。

  这本白话文版《图解易经》只需要56元,仅仅是两顿午饭钱,却能让你参透其中的智慧,受益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您也想品读这本书,点击下方链接即可!

标签组:[文化] [国学] [易经六十四卦] [易经] [周易八卦] [图解易经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1714.html

相关阅读

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

2025-09-15

贾姬在厕所与野猪相遇为什么没人敢救她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2025-09-15

清朝灭亡后那些深宫里的女人去哪了

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登基后,尊光绪...

2025-09-15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什么会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呢

自古以来,有人爱江山却更爱美人,也有人只要江山而舍弃美人的,然而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吴三桂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给抢了去,他一气之下居然投降清军,把多尔衮给引进关中了。这...

2025-09-15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男子肯定都很想娶公主,毕竟当皇帝的女婿,一下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都不用奋斗了。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古代男子几乎是不愿娶公主的,不仅唐朝如此,很多朝代都这样。而今天的主人公也...

2025-09-15

秀才为什么因为一只鸭子被推上刑场

老一辈的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在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

2025-09-15

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中真的一夜愁白了头吗

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而此...

2025-09-15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办

古代皇帝吃饭动不动就是数十盘菜,皇帝一般都是吃几口就换,皇帝吃饭剩下的食物一般如何处理?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只不过每一个朝代都诞生了独特的文明,甚至有很多人事物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由于中国古...

2025-09-15

古代殉葬妃子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带走,这其...

2025-09-15

同治帝十九岁时病死他的后妃怎么处理

1875年1月12日黄昏时分,十几位王公重臣接到诏命,匆匆入宫,来到养心殿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