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解析太极图与周易八卦

发表于话题:易经八卦八方位详解
发布时间:2021-05-11

  太极图和周易八卦有什么关系呢?八卦、六十四卦还有太极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想知道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

解析太极图与周易八卦

  太极图与周易八卦
  易经符号─形象化的潜意识代表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图桉,图桉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像两条黑白鱼的符号,旁边有八个由三画组成的“八卦”。又或者从玄奇世界的标志里看到。其实这个由“黑白鱼”〈太极〉及“八卦”组成的图桉,正好包含了易经的中心思想和原理。当中那个“黑白鱼”〈太极〉,就是代表着“阴阳”这一概念的图象化说明。
  黑白鱼代表阴阳两种既“相反”又“相生”的概念。易经对自然万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如果你从图桉去看,它就好像由两个勾玉的东西组成,它的一端是圆圆的头,尾部逐渐变小,几乎消失,可在相对另一条“鱼”处,即是圆头的中央,却有一颗小小的“鱼眼”。整个图桉就是由这一黑一白构成。
  黑白鱼图桉看阴阳与循环
  黑白鱼就是代表了自然界万物,开始的时候,都是由小而渐大,由弱变强的,可是当发展至“最大”时,它内部就会有漏洞,会萌生出一种与之相反的、非常细小的“相反”力量。因为这个“最大”再无发展空间,由它衍生出来的微小“相反”力量就有空间成长,直至它又变成“最大”为止。如此,一种强与弱的关系就形成,易经相信强弱是相对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而已,同时会以这种方式循环交替。
  盈有损而谦受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空杯子,它是“空”的“最大”,产生了漏洞,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盛水。当水进入杯子,这个漏洞就开始被堵塞,可算是“满”的“最小”,杯中的水位是慢慢上升的,这样“空”与“满”两种力量的就发生交替,当水位接近杯口,就表示“满”将到达“最大”的境界,当整个杯子都被水注“满”了,当中再没有“空”间,水就流到相对杯子的其他“空”间─杯外─继续发展。 而这正是易经的中心思想─“阴〈弱势〉阳〈强势〉相对,交替循环”。

  乾坤太极八卦图
  何谓太极呢?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
  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干巽坎艮居右, 干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 就人部阴阳而言"干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干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周易象数学专着中,对太极图有新的解释:大极,藏水火之象,存阴阳之性。水非纯水,火非 纯火,阳非纯阳,阴非纯阴。气中含质,质中藏气,气质交融,一片冥冥。所谓大极者,万物之始也。如上图:用阴阳十二爻相互叠加纵向排列代表太极图,能更准确的表达易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含义。

  周易与太极图
  《周易》与太极图
  《周易》往往用太极图来表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秩然于一图,突出了《周易》的主要内容。太极图的画法在历史上有多种多样,总计约有数十种。从考证来看,太极图与《周易》并非同时产生,而是先有古太极图,而后有“太极”一词,以太极图来表示《周易》更晚。
  《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中没有出现“太极”一辞。在干、坤等卦中提到“大”或“始”的时候用“元”来表示。如“大哉干元”、“干元者,始而亨者也”,“至哉坤元”。“太极”一辞是在《周易》的《系辞》中出现的。《系辞》第十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关于“太极”的解释,历史上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有人以虚无本体为太极;也有人认为“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还有人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诸多说法尽管不同,其意均为大、尽、极点、宇宙本源、变化之源。
  从已出土文物中画有太极图有关太极的记载相比,太极图的出现远比“太极”一词在先。在甘肃省永靖县出土的伏羲时代的双耳彩陶壶上画有雌雄双龙蟠绕的古太级图,距今约六千五百多年,是我们已知最早的古太极图,现藏瑞典远东博物馆(见图一)。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也多次发现契刻着雌雄双龙缠绕的古代极图,可见太极图历史悠久。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及项羽烧咸阳阿房宫以后,古籍和古物中的太极古图失传。一直到北宋时期儒学家周敦颐在写《太极图说》时,他揣摩古代传说,根据陈抟所传道教修炼之图改成为天地万物生成图式(见图二),图内包含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表示出阴阳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万物,万物变化无穷。《太极图说》有图有说,以说来解释图,为儒家的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当时备受推崇。南宋时朱熹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研究之大成,以程氏易学为骨干,融会各家的长处,为易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不敢轻易接受周敦颐的太极图。为了弄清太极图的本源,他晚年派门人蔡元定入蜀采访。一年后蔡回到的白鹿书院时,朱熹已经去世。因此在他的主要著作《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两书中的太极图处留下了空白。
  在朱熹去世前,四川曾刊印一种木雕板的《道藏经》,有说北宋版,有说南宋版,书中刊有“古太极图”(见图三)。传说此图是老子承传下来的。春秋时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入蜀潜修前,曾把他所典守的周室古物,简绘成图,以便携带,入蜀后便把若干简图契刻在石洞壁上,这就是现在流传的黑白古太极八卦图。
    明代来知德所承传的黑白太极图对古太极图有了改进,以圆心为中介画两个内切半圆,于是在圆中出现了一条S形的正反抛物线,而成为曲线二等分一个圆了。黑白两路,表明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气机生生不息,循环不绝。来知德又以太极图解释伏羲八卦,参照邵雍先天易学画出《伏羲八卦太极图》、《文王八卦太极图》、《伏羲六十四卦太极图》等等。
  太极图的画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易学研究的深入,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代著名画家吴作人根据电子粒子的学说,绘制出被今人所承认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太极图式。(如下图)
  几千年来,经过无数学者的潜心研究,认为太极图能够集中地反映和表达《周易》结构模式和精神实质。因此历朝历代,以至于今天,都习惯用太极图作《易经》的标志。
  太极图由阴阳鱼组成。阴阳鱼是对太极图中阴阳各半的形象称谓。太极图中,以一条“S”形曲线分为二部分,其形似鱼,故称为阴阳鱼。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阴,称之为阴鱼;白色部分表示阳,称之为阳鱼。阴阳鱼互纠,表示阴阳相倚而不相离,既对立又统一,也反映宇宙世界阴阳双方的运动变化规律。太极图中的S曲线,亦称之为“太极曲线”。
  太极图中两条鱼形头部的小圆称为鱼眼。白色一边的小圆呈黑色,黑色一边小圆呈白色。白色象征阳,黑色象征阴,以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有人说表示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无论哪种说法,都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道理。

  推荐阅读:
周文王八卦算命
如何运用八卦断事算命

猜你喜欢相关文章:
12生肖谁最八卦 喜欢八卦的生肖哪个星座最八卦 喜欢到处八卦的人十二生肖最八卦的生肖 天生就爱八卦的生肖什么生肖说三道四 喜欢说八卦的生肖是哪几个

标签组:[国学] [易经] [周易八卦] [易经六十四卦] [太极八卦] [太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1951.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