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这五十多个姓氏要特别注意了,中国首辆火星车可能与你先祖有关_祝融

发表于话题:祝融火星车
发布时间:2021-05-18

原标题:这五十多个姓氏要特别注意了,中国首辆火星车可能与你先祖有关

魏国强

据国家航天局的消息,2021年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先生宣布: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祝融号”脱颖而出,正式被确定为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名字。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翌日,即去年7月24日开始,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2月28日24时,全球277万网友参与了火星车的征名、投票活动,遴选出祝融、哪吒、弘毅、赤兔、星火、麒麟、天行、追梦、风火轮、求索共10个名称,“祝融号”以504466票遥遥领先荣登榜首。

“祝融”何许人也?

祝融是黄帝的子孙。据史书记载以及各姓氏族谱溯源,大致的脉络是: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嫘祖所生的有两子:青阳氏、昌意氏。祝融就出自昌意这一系。《史记》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后共工氏作乱,帝喾遣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山海经》亦有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也有祝融出于炎帝一系的说法,然,黄帝之上有少典,少典出黄帝和炎帝,炎黄同根共祖,共用祝融一系为官,也属正常。一般所言,说到祝融,多指黄帝一系的祝融。

祝融又称“赤帝”。《路史·前纪》卷八载:“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自古就有“青帝居东方、赤帝居南方、黄帝居中央、白帝居西方、黑帝居北方”的方位神祗之说,又因荧惑星(即火星)为火精,对应南方赤帝之下的天神,名“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衍生出“五德转移”,荧惑化身为“火德”,成为王朝更替的重要依据,但凡遭遇“荧惑守心”,惊慌失措,畏惧如灾。赤帝在五方神位与黄帝齐名,与他相关的荧惑星又如此被皇朝畏惧,所以,祝融也是民间信仰中的一个大神,是民间信仰的火神中的重要神祗,号“火德星君”。农历正月初七日为汉族传承的火神节,各地常见有火神庙。《西游记》里就有孙悟空大战青牛怪,请火德星君等神祗前来帮忙。将功力造化至大者推向神圣祭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无可厚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可以理解为记忆历史的一种方式。

曾有学者认为祝融是炎黄时期,懂得使用火和留存火种的一个部属,故,黄帝封他为主管火的正火官。延续到黄帝曾孙帝喾时代仍有火官,掌祭荧惑(即火星),行火政。因为祝融比较熟悉南方情况,黄帝指派他担任司徒,官署或部署就位于衡山附近,祝融去世之后也葬于衡山,至今,在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有祝融峰,峰顶有祝融殿,为祝融的道场。据说昆仑之虚还有祝融的光明宫。祝融战胜共工之后,身兼水火两个神位,又被视为南海之神,故,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建有供奉祝融的南海神庙。

从祝融的历史跨度来看,上古之时的“祝融”,为氏族世袭之官,以官为名,代代继承。周朝史官史伯曾与郑桓公说:“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国语·郑语》)《史记·楚世家》亦有记载云:“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故,无论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祝融为赤帝,亦为战神,曾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战水神共工而倒不周山(共工与祝融戊,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见《史记·补三皇本纪》)。祝融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是,一念之仁,没有杀尽共工氏的所有成员,帝斩杀祝融,由祝融的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正官,继名祝融。从黄帝至这一任的祝融,在《史记》上有明确的记载和脉络传承:“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对此,《大戴礼记.帝系》也有明确记载:“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馈氏,产大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日樊,是为昆吾;其二日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日籛,是为彭祖;其四日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日安,是为曹姓;其六日季连,是为芈姓。”也就是说,吴回继承哥哥的“祝融”姓或者本就是祝融世家继承了祖传的官位之后,吴回之后生陆终,再之后又衍生出八姓,即:己、董、彭、秃(彭姓分出)、妘、曹、斟(曹姓分出)、芈,为著名的中国上古“祝融八姓”。此八姓之后又有衍生:

己姓,名樊,封于昆吾国(今濮阳)。包括昆吾、苏、顾、温、董,建立有顾国、温国、苏国、董国等。

董姓,惠连住董地(今山东濮城),擅制草绳,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惠连之子飂(刘)叔安有裔子曰父,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赐姓董,称董父,为董姓始祖,任以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今河南临颍县境内,即《太平寰宇记·许州》所说: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

彭姓,名籛、翦、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徐州)建立大彭国,称彭祖。包括彭祖、豕韦、诸稽,建立有彭国、韦国、诸稽国。钱氏渊源世系亦追溯至彭籛。

秃姓,舟人。

妘姓,名求言,封于郐,包括邬、郐、路、偪阳。后裔承勋各得封邑而被赐柴姓、郐姓、邬姓、鄢姓、云姓、雍姓、罗姓、路姓、韦姓等等。

曹姓,名(晏)安,封在曹国,邾是。包括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建立有邾国,建都邾邑,后迁邹邑,今山东省邹城县一带,改称邹国。子孙散居各地为曹姓或为朱姓。

斟姓,传有斟灌、斟鄩。

芈姓,名季连,包括夔、越、蛮芈,建有楚国,出了熊氏、屈氏、景氏、昭氏、项氏、白氏、端木氏等等。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谓粥熊,又号粥子。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紃嗣为荆子,或封于夔,或封于越。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公族有楚季氏、列宗氏、斗强氏、良臣氏、耆氏、门氏、侯氏、季融氏、仲熊氏、子季氏、阳氏、无钩氏、蒍氏、善氏、阳氏、昭氏、景氏、严氏、婴齐氏、来氏、来纤氏、即氏、申氏、訋氏、沈氏、贺氏、咸氏、吉白氏、伍氏、沈瀸氏、余推氏、公建氏、子南氏、子庚氏、子午氏、子西氏、王孙、田公氏、舒坚氏、鲁阳氏、黑肱氏,皆芈姓。

重黎祝融被诛杀后,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祝融称谓为姓氏,而在吴回的子孙后裔中,也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皆称祝融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祝氏,为祝氏之主源。

陆终之姓亦有后人继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般县,即今山东陵县穈镇。战国时,齐宣王封少子通于此,故后裔改姓为陆。史有著名的“楚狂人”陆通。

粗略计算,与祝融有着密切关联的后裔,且至今还在使用的姓氏大致有祝、吴、陆;斟;芈、查、阳、伍、上官、景、荆、鄂、楚、成、包、屈、左、权、潘、莫、孙、白、班、斗、苗、熊、罗、沈、叶、庄、严;曹、邹、朱、邾、儿、倪、颜;己;秃;廖、董、龙、关、顾、谈、郯、苏、温、郗、司寇、寇;鄢、云;彭、钱、韦等五十多个,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下的又不知有凡几。中国上古至今虽万种姓氏,皆有出处,终归于炎黄。慎终追远,不忘祖先。至今,一些世家依然供奉有家神祝融,祝融血脉,源远流长而不绝。

祝融之与火星,自古就有着代表地球人以祭礼问候火星,代表火星呈像地球的历史,现在,“祝融号”亲临火星,真的是再合适不过。四五千年了,终是要亲自上去看看吧!据官方介绍,“祝融号”的命名取“火神”之意,除与航天器“嫦娥”“天宫”之类名称对应,还包括两层意思:“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据报道,“祝融号”中国火星车的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天问一号探测器已于今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目前已经通过多次成像完成预选着陆区高清影像数据获取,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着陆区地形地貌、气象环境分析等工作,为五月中下旬,着陆火星及“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做准备。

“祝融号”登陆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繁荣富强,走向苍穹的一个标志。“祝融号”是祝融八姓及其后裔诸多姓氏的新图腾,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符号,荣耀于满天星辰的太空。火神上荧惑,必有大片可以期待!

(据媒体消息、姓氏族谱等资料整理)

☆ 作者简介:魏国强,超自然现象业余研究者,“学生写作投稿信息总汇”Q群群主。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标签组:[历史] [祝融] [商朝] [史记] [黄帝] [晋书] [春秋战国] [帝喾] [姓氏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8228.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