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行李︱庞颖:请把西湖山水喝下去

发表于话题:西湖边的茶馆
发布时间:2021-05-21

原标题:行李︱庞颖:请把西湖山水喝下去

在南京、上海度过童年,青少年时迁居杭州,从此在这里安居。在80年代学最时髦的计算机,却在互联网正迎来黄金时期时,和马未都一起玩古玩,并因为收藏古玩,找到了一条学茶的捷径。但她和那些把古玩看得很高的玩家不同,在她眼里,所有古玩都是生活用品;她也和那些一开始就专研茶艺的茶人不同,她是先从古老的茶器里获得日常生活之美,才转而学茶的。

在“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杭州,她一直被尊为最有影响力的茶人,和茶馆因为藏着众多古董级的茶器,而被视为杭州的“文物高地”。现在经营着数量稀少,但品质臻于极致的“和茶馆”,并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公开授课,她希望做一所“茶的烹饪学校”,和更多人分享她对于茶的心得。一片茶叶如何与一座山水之城互相滋养,听听她的故事就会知晓。

行李&庞颖

和茶馆声名在外,没想到实体店这么少,而且这么小。

对啊,很小,徒有虚名。说起来也很有趣,1999年我先生开茶馆时,我还在大学当老师,没想过做生意,因为没有学过,完全不懂,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

跨度这么大?

不是我要跨,是没辙。他开了茶馆,又没时间经营,那么多钱投进去,我只好来接手。大学老师那时候是铁饭碗,学校待遇也挺好的,所以决定来做茶馆时还是有一点纠结。

这需要很大勇气,那时你们有孩子了吧?

对啊,拖家带口,我还是家中的长女,要照顾家人。必须做决定的时候,我还去找了算命先生,他说我是木命,在学校里做,一辈子平淡无奇,如果做茶,钱不会赚很多,但名气会很大。当时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我对茶一无所知,生活中也完全不喝茶。

和茶馆现在做到这么高的品质,这么高知名度,并没有“赚很多”?

没有,如果做房地产或者茶叶贸易,我们也会挣不少,但人各有志,这个价值观在我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开茶馆就静静心心开茶馆,我不是专业的商人出身,也只喜欢过随心所欲的生活,对现状也很满意,因为后来在学习茶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开在法云安缦度假村内的和茶馆。

你是杭州人吗?

小时候在上海和南京长大,来杭州时已经十五六岁。

所以来的时候饮食习惯已经养成了,不怎么喝茶?

我们这种岁数的人,出生在物资匮乏的配给年代,没有人讲究喝茶,但是毕竟在江南,我们的父辈会将就着喝,但是他们茶杯里的茶又苦又涩,年轻人是不愿意喝的。等到我们长大,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外面花花世界的各种饮料又进来了,会让我们觉得喝茶是落后和老套的。一直到我34岁,先生开茶馆前,我都不喝茶。

江湖上盛传你们当时是准备开一家古董店,你先生觉得古董店还没有茶馆挣钱,就改成茶馆了?

不是,这是以讹传讹。我是学计算机的,在80年代,那是很时髦的专业,年轻嘛,非得学先进的高科技,后来知道,你永远有赶不上的先进事物。但是认识一些文物收藏家后发现,古人做的生活物件,哪怕只是桌椅板凳,都是永恒、美丽、值钱的,而我们今天创造的高科技和时髦的衣服,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好奇,在学校里又有点空闲时间,就跟一些民间收藏家玩古玩。但所谓的古玩,在我眼里,压根儿就是生活用品,只不过是过去的生活物品而已。

因为是生活用品,就要使用,所以你把饰品都穿戴在身上。

生活物件嘛,要使用它才有意义。我并没有学过系统的传统中国文化,接触古玩,只是想赶时髦和先进,因为今天的东西再怎么先进,都不如古玩先进,不然为什么世界各大博物馆都用欣赏和仰慕的眼光看它们?我在看这些物件的时候,跟一些同好和藏家们慢慢拼凑着学历史,从90年代初开始,我们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沉浸在古玩的世界里。所以到1999年时,我们很想把古人的这些生活方式呈现给大家看,于是有了“和茶馆”。

原来是因为古玩而开了茶馆,那时杭州玩古玩的氛围是怎样的?

那时候玩得最多的是从北京来的藏家,像马未都先生。后来我们每开一家店,每做一次展览,都会请马先生来讲一堂课。开第一家店时,我们办了一个明清家具展,特别小,但是所有家具都很经典,马先生来讲了一堂课。后来又办了一个“盛世重光——古代佛造像展”,马先生来讲古代佛造像。在同样这家店里,还办过古代门窗展,也是马先生来讲的。

那时候像你们这样办展览的茶馆很少吧?

没有,全中国就我们一家。马先生也不像现在这么忙,我们请他做古典艺术品顾问,那时他经常到浙江来收门窗,后来他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古代门窗》,在我们茶馆做了这本书的首发和签售,还做了一个古代门窗展。马先生为什么要来杭州做首发呢?因为书里90%的门窗来自浙江,可见浙江人文根基之深!他那时经常来杭州,我们也跟着一起下乡去收,所以请教的机会也多,也听得多,看得多。

当时为什么要开茶馆呢?这些年下来,我们这些不是考古或收藏出身的人都会被古人永恒的、美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物件打动,我们也想把这些东西展现给大家看。但是90年代,收藏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开一家古玩店没办法运作,杭州是一个休闲城市,所以我先生说,我们开个茶馆吧,因为那时候人们最常约见的地点就是茶馆,我们也经常到人家的茶馆里去碰头谈事情。但我们不懂茶,茶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

虽然不懂,但茶馆还是很快就做起来了?

杭州这个城市很特别,毕竟建都150年,文化气息不一样,山水又在城市中央,有这样的文化气息,又有这样的山水环境,就会有很精致的休闲产业。

我小时候在上海长大,虽然距离杭州很近,但是刚迁来杭州时,觉得这里和上海太不一样了。最深的印象是,一到礼拜天,所有人都到西湖边的公园去玩。西湖有十景,每一景就是一个公园,像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还有一公园、二公园……一直到六公园,所有公园都沿着西湖展开,大家就在湖边的公园里游玩。

当时上海没有这样游玩公园的氛围?

没有,杭州是山水之间的大公园,上海都是什么鲁迅公园,完全不一样的。在上海的时候想看一座山,老师就会组织到佘山去春游,很矮的一个小山坡,都让我们激动得不得了,那时交通没这么方便,为了看这座山,我们要坐大半天车。但是杭州一出门就有山和水,而且是大山大水,这种环境造就了这个城市的休闲,上海是十里洋场的精致,苏州是关起门来在一方小天地里造园林,因为它们都没有真山水。但是杭州不同,只要一到周末,就看见大人们骑着自行车,前杠、后座上带着小孩,车筐里带着吃的——家里卤个豆腐干、煮个茶叶蛋,一家人在公园里坐坐,在西湖边喝喝茶,那时的茶馆是国营的,叫老保茶,特别便宜。

真是浪漫,这么穷的境况下还不忘亲近自然。

有条件嘛,特别方便,上海看一座山多艰难,这里推开门,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而且漂亮得很,刚来时觉得杭州比上海粗糙,现在知道,那是自然之美。所以尽管物质匮乏,但休闲贯穿始终。也因此,当我们想开茶馆时,是没有任何休闲业态跟它竞争的,那时没有星巴克,没有“一茶一座“,没有“两岸咖啡”,更没有山里的农家乐——因为很少甚至没有私家车,今天穿过山体的很多隧道那时都没有,你没有办法进山。所以整个休闲产业就围绕着城中央的西湖展开,我们决定开茶馆也很自然,但我们不想把环境做得很糟糕,价格定得很贵,是当时杭州最贵的茶馆。

你们一开始就在挑选客人了。

这种意识肯定有的,还是和古玩有关系嘛,我们不想谈事的时候,旁边很吵。只是隔行如隔山,我们不懂服务性行业,也不懂经营,所以我和我先生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在古董上发财,人家学古董的早就发财了(笑)。但我们收获巨大的是:学到了跨越几千年的美好生活方式,这是你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如果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古董变成钱,就会没意思,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渐渐离开这个圈子的原因。

是的,今天的古玩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后来茶馆经营得还好吗?

1999年上半年开第一家茶馆,当年就开了第二家,半年时间,我们就把旁边一个酒吧屯了下来,面积扩大一倍,而且坐不下,天天排队。

为什么那么多人来?因为你们有古董?

我们开馆那一年,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吕济民也来了,他是参加浙江省博物馆70周年馆庆来的,看到我们这样的茶馆,老爷子特别激动,他说这个地球上只要有博物馆的国家他都去过,但是从没见过用这么生活的状态去展示和传播古典文化、古典艺术品的,当场就拿起笔来给我们题字:“博古颂今,光华重现”。他说我们像一个专业的故宫博物院,想想看,我们当时陈设的古董是真真正正的古董,非常好的东西,所以吕济民才会这样震撼,其实我们自己浑然不觉。

当时北京有一个叫“五福”的连锁茶艺馆,那一年,它们的创始人段云松也来了,他是当时茶做得最大、茶馆生意也做得最好的老板。后来熟悉后他说,“我第一次来时,在你们茶馆门口徘徊了20分钟,不敢进来。”那时我们在一条很僻静的林荫路上,不起眼,谁都不知道和茶馆是什么东西。当时茶馆界的人说,来了一只什么鸟,怎么这么开茶馆?因为整个沿街的玻璃橱窗里都是古董,外面一看很吓人。

她戴的饰品,用的茶器,都是古董,但所有古董于她,都是生活物品,只是时代不同而已。

为什么叫“和茶馆”?

我们收藏那么多年艺术品,觉得“和”字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民族习性,中庸、平和,它的力量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制作的生活物品可以创造出永恒传世的价值,你看我今天身上戴的,全是老东西,太美了,这时你就会知道“和”的力量,所以我们给自己取一个“和”字。

当时来茶馆的主要是什么人?

大家都说我们门前往来无白丁,也确实都是一些不得了的人物,比如第一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会长王家杨,王老师对我非常好,带我认识茶圈子里的各位泰斗。中国美院就在我们旁边,美院的院长、老师,收藏界的人,都喜欢来。

你们那时是杭州的文化高地呀。

其实我也不懂,只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客,就把他们当成我家里来的客人接待就行了。

后来是怎么开始学茶的?

毕竟是开茶馆的,还是要学茶。有意思的是,人生每一段经历都不会浪费,因为学古玩,这对我后来学茶帮助很。古玩在我眼里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方式,茶也是,渗透进中国人五千年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但可以用14个字把它的魅力和力量讲完: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的是形而下的活命的勾当;琴棋书画诗酒茶,讲的是形而上的中国五千年文化里最深层的东西。

从形而上,到形而下,茶都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后来越来越痴心于学茶后发现,从公元前2737年神农发现神草以后,茶就在人们生活里从未断过。而且,我们收藏的物件是过去时,而茶是现在进行时。跟着茶走,不知不觉,它就会把你从形而下带上了形而上,那种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美的沟通,无止无境,无休无止,一生一世都学不完,它是一种活着的生活方式。

就是因为坚信茶的美,也凭着一腔想把这样的美传给大家的热情,我把茶馆做了下来。现在商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根本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我一个单体的小茶馆,可以在这里生存17年,因为我有这样的文化背景,所以可以生生不息,也因为在杭州,学茶很符合这座城市的性格。

和茶相关的中国国字号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博物馆,很多都在杭州,比如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研究所。我又认识王家杨这些人,要去找专家学茶并不难,所以一开茶馆我就专门拿着书去请教专家们,比如泡绿茶,先用玻璃杯取三克茶叶,然后是凤凰三点头(提高茶壶,让水直流而下)、八九十度水、高山流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些一套套的。但是泡出来的茶苦得我受不了,可是我们是杭州最贵的茶馆,不把茶泡好,会被人家踹出来的。当时心里很焦虑,为了学茶,我喝得上吐下泻,后来我才知道,那叫“醉茶”,是轻微的生物碱中毒,茶不可以这样喝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美好记载的茶,带给我的只有打击和伤害?为什么一等一的顶级专家教我,我就是学不会呢?

为什么学不会呢?

后来我看到一句话,学茶的人都知道: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器皿是茶的爸爸,水是茶的妈妈。我学过一点历史,还有一点常识,知道玻璃是叙利亚人发明的,我查遍史书,也没有看到凤凰三点头、八九十度水的记载,更无玻璃杯的记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全世界都叫我们“China”(瓷器)。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进而改变了整个地球人的生活,为什么我们的绿茶却要有一个外国爸爸,要用外国人发明的玻璃杯来泡呢?这里肯定有问题。我就和马未都先生观复博物馆的副馆长陈业说:去帮我找孩子他爹。他说有人玩瓷器,有人玩玉,有人玩古籍、家具……但是没人收茶系列的器皿。

连他们都没有收茶器?

没有,他们收某一类的器物,但是没有和生活形态结合起来,在收藏家眼里,这些器物代表的更多是历史、文化、工艺、材料。但我说不行,你得去给我找来。不到两年功夫,他帮我收了150多件茶具,我办了一个展览:“灿烂与淡雅——历代茶具展”。果不其然,从四千年前的蛙纹水罐到两晋时期的莲托盏到唐代煮茶、宋代点茶,到明代朱元璋下令再不许喝龙团凤饼而喝散茶,于是茶壶开始普及,一直到康熙时出现盖碗……无一例外都是陶瓷的。

真精彩呀,因为你的推动,使散逸在文物市场中的茶器被单独拎了出来,行成一个体系。泡龙井绿茶的茶器,有什么讲究?

明代文人张岱已经讲过:“浅瓷瓯,淡放之,沸水冲泻之。”泡绿茶一定要用浅瓷,这是科学,因为散热快。但是现在都还有人在用玻璃器皿,我不是反对用玻璃器皿,但至少要先弄明白。有人说绿茶寒,为什么过去的人没有说绿茶寒?慈溪太后说,冬喝普洱,夏喝龙井。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写七首赞龙井的诗。《红楼梦》里,宝二爷被他爹揍得出去读书,三天没看到黛玉,回来后马上跑到潇湘馆来看她,林黛玉和紫鹃说:快点给二爷沏一碗我的龙井来……为什么他们没说过绿茶寒?因为他们用对了茶具。我开茶馆17年了,大部分人依然还是说绿茶是寒的、苦的、涩的,现在你喝茶的这个杯子是我自己开模做的,上面的明代青花图案是马先生他们提供的,这样喝绿茶,你有觉察到苦和涩了吗?

没有,反倒温润平和。

“浅瓷瓯,淡放之,沸水冲泻之。”这就是我在学古玩和学茶之间搭的一条捷径,而且是非常智慧、科学、合理的捷径,找到孩子爹妈,把茶具弄好,学茶就容易了。唐代大儒医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讲到:药为个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既然是药,就不能乱吃。就像法国人喝酒,白酒、红酒、香槟,器皿不能乱来的,我们更严重,器为父、水为母,怎么能把父母弄错?弄错了,把茶负面的东西泡出来,也会伤身体的。

怎样才能不把负面的东西泡出来?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江南出美人,但是江南女人情感太丰富、太细腻,相应的就会尖锐、尖刻。换句话说,如果你不会欣赏江南美人,肯定无福消受她的美。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就养一方草木,龙井茶就好比江南女人。明前茶就像林妹妹,它经历了秋藏冬养,又经过早春漫长的生长期,春回大地时,四月五日之前采的茶才是明前茶。农作物,生长期越长,内涵越丰富,营养价值越高。所以你知道一叶明前茶里包藏了多少内涵吗?茶为万病之药,这样的茶,药性是很强的。一碗浓缩了那么长时间、药性那么强的药,你要怎么去喝它?

如果你用保温杯,散热慢,在持续的高水温里泡着喝,这个林妹妹情感世界太丰富了,它的药性就会全部迸发出来,能不尖刻吗?它经历了那么长的生长期,除了茶多酚、咖啡因,还有氨基酸、制多糖、维生素,还有芳香物质,这些东西都是低温下溶解率很高的物质,所以要用浅瓷瓯,让它在高温、中温、低温的不同温度下去萃取不同的内涵物,才能把它的味道细腻丰富地表达出来,它才是一个绝色美人,不会刺激你,也不会发脾气。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用得不对,茶就会泡不好。

这么多年下来,你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我走了15年茶山,跑遍了中国六大茶区,发现茶杯原来是围着餐桌转的。一个地方为什么盛行喝这种茶?是由当地的气候、物产以及食物结构决定的。比如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而且有杭嘉湖平原,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淡水鱼虾和稻米,最后再喝一杯细腻的绿茶,就可以把鱼虾的鲜甜调动出来,清淡的食物与柔和的绿茶可以互相平衡。江南这个地方,从古至今都不缺有文化、有钱财、有生活品味的人,不可能买不到乌龙、买不到普洱,为什么不喝?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茶杯围着餐桌转,中国的八大菜系都建立在本土的八片物产丰富的地区。

学茶,我自己首先学到的就是:柴------茶。这7个字言简意赅的讲完了农耕国家的文明发展史,这几个字的顺序不能乱的,是一步步按照顺序往前发展的,最后,你吃饱了,也调味了,再喝一杯茶。这是宋代总结出来的,非常的形而下。

形而上的部分,琴棋书画诗酒茶,这种说法唐代就有了,宋代走向极致,但物极必反,朱元璋觉得人们对茶的推崇已经有点玩物丧志,所以就要返璞归真,禁止龙团凤饼,开始喝散茶,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六大茶区。但朱元璋肯定没有想到,六大茶类又引申出新的形而上,你看《红楼梦》第47回,妙玉请大家喝茶,每个人手上拿的茶器都是官窑,还要用五年前第一场初雪时从梅花蕊上扫下来的雪做茶水。袁枚《随园食单》里,说水辛为辣,水沉则味甘,他真的会去尝水。还有人写过,储水、养水,必须用什么样的缸,什么时辰到太阳下去照一下,什么时辰又到月亮下照一下……它又从形而下的层面走到了形而上的层面,从生存层面走到了文化艺术的层面。

还是茶本身的生命力够强,才可以生生不息,尤其在杭州,就像茶叶博物馆前面的石头上刻着的两行字:茶为国之饮,杭为茶之都。

生活在杭州,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否则辜负了这座城市。杭州的物产还像过去一样丰富,休闲的状态依然存在,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怎么去生活?首先是健康,其次是快乐。

2007年秋天,我在西湖边的郭庄给爱玛仕全中国地区的经理做过一次20人的茶会。郭庄很像苏州园林,是民国时期一位贵族的宅邸,很精致,往外看就是西湖的山水,所以我选了这个地方。杯子就是用今天给你喝的这种,喝之前,我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到了西湖,听到了西湖,闻到了西湖,现在,请你把西湖山水喝下去。这就是西湖山水的味道,湿湿的,甜甜的。当我给他们喝完一杯龙井、吃完一块栗子蛋糕的时候——为什么是栗子蛋糕呢?因为龙井茶本身有板栗香、炒米香,栗蓉的蛋糕能把茶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彰显出来——所有人举座震惊。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爱玛仕是什么,但事后他们说:你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有品质的,可不可以把你人生的三个愿望写给我?第二年,在爱玛仕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他们寄给了我一本书,原来他们在中国找了一百个有生活品位的人,请他们讲述三个人生愿望,最后做成一本书。

你的三个愿望是什么?

第一个:我所收藏的中国人过去的生活物件,到今天依然如此美丽,可惜我不是设计师,我希望有一个设计师能把中国五千年精彩的生活方式,通过设计,呈现给今天。第二个:我走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去寻觅各地的茶,希望能把饱尝各地山水味道的茶带回来给大家喝。龙井为什么感动他们?因为它饱含了西湖山水的味道,你要用你的味觉去体味大自然。当你置身在西湖山水里时,就知道什么叫寄情山水、怡情养性。茶走到形而上后,就会走到你的精神里,影响你的内心世界。第三个:我要把我从过去到现在所找到的美好生活方式,全部给我女儿,让她享受这样的美好。

偌大一个城市,薄薄一片茶叶就能包含。

以前看梁实秋的一篇文章,说年轻时陪父亲来杭州玩,走到平湖秋月时,正是桃红柳绿,龙井茶出来的时候,有人给父子俩一人沏了一碗龙井,他说:一股清香直沁心脾,西湖的山水喝到肚子里了。我当时认为这是文人的夸张,但是当我学会用浅瓷瓯的时候,真切的感受到没有比这再精准的描述了,我才理解到为什么清代人讲龙井是“无味之味,是为至味”,因为它非常的清淡,好象没有味道,但是后面的回味是极致的,就像烟雨江南,最后可以化烟、化为水,风消蚀骨,把你化掉,就是那种细腻的味道。

一片茶叶从秋藏冬养到春天,再用上好的功力它炒出来,用合适的方式把它释放出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过程,特别了不起。给我供茶的大伯,炒了一辈子茶,他手上全是因为炒茶而起的水泡,炒茶时,锅里的温度有200度,茶叶的水蒸气上来后会更烫。我并不主张一定要用这么残忍的方法炒茶,但人多地少的江南,为了活下来,它必须提高单位质量。茶山上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龙井茶,这片土地从来不缺贵族、皇帝青睐,所以必须把品质做到极致,除非发明一台更精密的机器。

我这杯茶已经喝了一上午,不断续水,还一直有味,以前很少一杯绿茶喝这么久。

我只在里面放了1克茶,现在还有味道,为什么呢?第一杯喝完,还有很多内涵没有释放出来,又加水,它再释放,如此反复,明前茶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明前茶最好?茶叶是物质,吸收天地之精华,明前茶吸收的精华最多。

在一杯茶里,泡开西湖的整片山水。

龙井茶为什么能排在十大名茶之首?

文献上记载,杭州从唐代开始种茶,茶种就是从天台山的寺院里传过来的,最初就在上天竺法喜寺一带种。老茶农们都会说,上天竺有上好的茶。当时著名的辩才和尚在这里弘扬吃茶讲禅(现在寺院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后来退隐到龙井寺,继续吃茶、修行。那时苏东坡来杭州当太守,两人交好,经常在这里谈茶论道。清代时,乾隆在这里钦点了十八棵御茶,才有了后来的龙井茶。

龙井从一开始就在文人墨客、皇室贵族、高僧之间流传,绿茶的个性是最能表达士大夫阶层的处事价值和美学态度的,因为细腻、淡雅,有禅意,无味之味,是为至味。到了明代,才开始走向民间,从金字塔尖往下辐射,变成民间的生活方式,种茶的范围也从龙井村延展到周边的茶山里。

这是文化层面上,自然环境上,龙井茶的种植地有哪些优势?

龙井茶当然不只有文化上的含义,也因为产生它的自然环境也很好。杭州三面环山,每年春天暖湿气流袭来时,最早滋润到的就是龙井茶,得自然之精华,它肯定是金字塔尖的,十大名茶的名声也不是虚的。前段时间我跟法国酿酒大王理查德合作,他选一瓶香槟给我,让我配一款相应的茶,最后我选了梅家坞的龙井,理查德说,这款茶把他2006年香槟王的个性调动得淋漓尽致。

听说你还常去寺院里泡茶?

对,方丈升座或是开光,常常会让我去泡茶,因为我泡得一手好茶,那有什么办法呢?(笑)出家人和在家人不一样,他们要修行,不管他们写书法、画画、喝茶,都带着修行的心境,而且他们吃素,所以茶就要柔和、有张力,但是不能尖锐,要跟出家人圆融的修行生活方式相契合。

做茶的人,我们的任务是客观呈现,不要去误导人家,明明一个很好的茶,因为器皿不得当,泡茶手法不得当,把它的负面东西泡出来,那就很麻烦。每一种茶叶,在我而言,它都宝藏了那方山水的味道,我的任务是如何释放它。但我先要寻找它,寻找真正地道的原产地的茶,用忠于它的传统工艺制造出来,再通过学习和理解,用我的烹茶手法释放它。这里面承载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健康、山水的味道,还有那么多年,那方山水人文的智慧以及经验。所以和茶馆的茶单上,只用原产地传统工艺的茶,因为它无限的安全,无比的完美。

只是现在的茶世界,也和古董一样,和以前不一样了,越来越背离初衷,传统手艺也因为手艺人的流失而日渐式微。

总有崩溃的一天,但是物极必反,等到崩溃那一天,初衷还是会返回来的。我就不相信,一个4700年没有衰亡的东西,现在这样乱搞它就会灭亡,科技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总归有清醒的那天,只不过代价大小罢了。

把眼光放远一点,时段拉长一点,相信还是会有特别好的生态的。就像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时间流动不居,任何状态都不会永久停留。

对,我的国学老师是很乐观的人,我也是,我们女人还是更希望看到乐观的未来。总有一个拐点的,我相信是这样。当然,我们个人可能会生生死死、起起落落。

平时经常去哪里走动?

在杭州游览,其实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地面走,一条是在山上走。两种方式,看到的杭州山水是不一样的。在山上看西湖、看城市,会有出世的感觉,越往地面,越有入世的感觉。

在山上走,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看似不大的城市,但是会给你远离城嚣的感觉,走到山里,被山水包围,你感觉到自我的渺小。我喜欢从虎跑的后山上去,翻过山头,从六和塔下到钱塘江,沿途很陡,那种险峻、艰苦,会让你看到平常完全看不到的杭州山水。

如果是看茶园,最好的路线还是从狮峰龙井上去,穿十里琅珰,翻到五云山顶去俯瞰西湖。沿途很多江南才有的树,尤其秋冬,那种沧桑落叶之美,树的形状之美!有一次我带着从美国回来的画家王公懿走这条线,她说:“我在杭州生活那么多年都不知道这里,我一定要把它画下来。”

山里确实太美了,就像给我炒茶的这位大伯,他说最好不要回(城里)去,山里非常宁静,很多时候,安静到只能听到鸟叫或者虫鸣,听到雨淅沥淅沥的声音。山谷里就他的一片茶园,就他一人,秋天的时候,秋风起来,树叶哗哗的飘下来,就像片片蝴蝶飘落下来的感觉,所以我一年四季都喜欢往山里跑,经常一个人在山里一走就是一整天。

下雪我也上山,路很难走,但是雪覆盖在整片的山上,一丘一丘的,像一只只小绵羊。那时回头再看西湖,真的太美了,都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雪西湖。但是你从山上看雪西湖,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真是世外桃源。

整个山上都没人,你能听到雪慢慢化开来的声音,滴答滴答的,心里很喜悦,好像我在吸收雪的营养。都说瑞雪兆丰年,因为雪覆盖茶树以后,温度极低,能杀死害虫,雪水又很滋养,来年的茶一定好。每次一下雪,我们以农为本的人就高兴,喜欢上山去听听雪的声音。那种安静,难以想象!你会跟自然对话。这一方山水,你可以这样反反复复走,可惜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

你已经描述得很好了。这是山上的游法,山下呢?

通常我会租一条小船,从外西湖划到里西湖,再划到茅家埠,走上香古道。地面上交通再拥堵,你都可以在西湖顺畅的游玩。光一个西湖,就可以把周边千年的人文串联起来,也可以把山水和自然串联起来。如果在山上走,一天也走不到几个地方,但是在西湖,只要有一条船,什么都能看见。在水面上闻到的山水味道和那番宁静,是在陆路上想象不到的。喜欢什么地方,可以随时上岸:可以到郭庄喝一杯茶,可以到湖心亭看乾隆皇帝留下的“风月无边”二字,也可以到楼外楼吃一顿饭,再回到船上,继续回想当年杭嘉湖平原一带的香客坐着船,走上香古道去烧香礼佛的情景,没有比这种玩法更完美的了。

果真是好,完全还像古代的水上生活。

陆路上还有一种走法,就是在各个村庄里行走。在山上走,你沉浸在大自然里,完全是出世的,但是在村子里,你可以直接跟人打交道,看到每一个村落的形态。

我们还喜欢从法云安缦的和茶馆出发,爬到北高峰,然后沿着山脊走美人峰、石人峰,再走到天喜山,从那里下山回来。翻四座山,从四座山头看西湖,美人峰上可以看到更远处的钱塘江,石人峰则可以看到内陆的西溪湿地。

我有一次从天喜山上去,一直翻到梅家坞,山上也可以看到西湖和钱塘江。平日我们都是走梅(家坞)灵(隐寺)隧道到,但是那次我走了隧道上的山脊,很有意思。

杭州就是好,这么多山,都有便利的步道,很安全,也很安静。

是的,杭州市园林局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花了很大代价。这么美的山,我走了15年都没有走厌。

在不同时辰,杭州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来吧?

刚开茶馆的时候,没有机器,都是手工炒茶,我在产茶的季节每天都要去山里。因为要收购,白天他们在山上采茶,我会去看。晚上也要去村子里看炒茶的情况,最晚凌晨三点都会去。那时去村子里,梅家坞、狮峰,都能闻到烧柴火的味道,茶的香味,以及在晚上安静的山水里,它们和山里负离子含氧量很高的空气合在一起的味道,我觉得这是天下最美丽的味道。而且有一种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取劳动成果的感觉,那种喜悦跟茶农是一样的。

这两年大家都用机器炒了以后,八九点钟就关灯熄火,拉闸睡觉了,晚上熬夜少,而且机器轰隆隆的声音听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还是以前那个时候最美。

以前我们的茶馆在吴山脚下的惠民路,城市中心,2006年,我们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新开了一家,在玉古路,属于西边。那时我们的茶馆都是凌晨两点才下班,因为要去两家店巡查一下,我有时候发神经病,会从玉古路这边穿过梅灵隧道到最西边山里的梅家坞,把城市整个绕一遍,再从之江绕回惠民路,而且会把车里的音乐声开得比较很响。我很喜欢走灵隐到梅家坞这条线,有的时候甚至会把车窗完全打开,让空气传进来。

光是听着就很想和你走一遍。这是一天里最晚时刻感受到的杭州,最早的时候呢?

我女儿小时候身体不好,早上的时候,我会陪她去爬山,让她背一个小面包,一小盒牛奶,一起爬到宝石山的初阳台去看日出,我一直觉得早晨的西湖和暮色中的西湖最美。

这么忙,还没有在一个好妈妈的角色上有所减分。后来你为什么开始讲起课来了?

因为我想告诉更多的人:怎么用万病之药?也想和更多人分享:茶杯要围着餐桌转。现在城市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拥堵,时间成本越来越贵,我们的口号是:把茶桌和茶杯带回家。我教会你如何用茶杯、茶器,你自己回家喝,不必每天到我这里来。所以我说我是茶的烹饪学校,太形而上,人家听着激动,想着感动,可是回家后没办法行动怎么弄啊?

杭州这个城市很奇怪,有这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也有这么缓慢的琴棋书画茶。

越快的人越需要慢,慢不来的人是快不了的,互联网产业节奏越快,越需要在茶的世界里静一静。1999年我们还在惠民路的时候,马云他们这些人就经常来,后来做风投的、金融业的、银行业的,都喜欢来,越是在高压力、高强度工作的人,越喜欢到我这里来。

所以杭州为什么适合创业,因为这么多放松的地方,足以缓冲他们的创业压力。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人忽然走过来跟我握手道谢,他说你这里激发了我的思维,也让我们谈成一件很重要的事。

没想到茶还可以有这样的功能,舒缓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城市。

为什么专家学者没办法把茶教得很完整?因为他教的是文化和历史,是科学栽培、加工、化学成分,后来我悟出一个道理,生活才是一门艺术!这是我在古人的生活里学到的,如果从生活这个角度去学茶,这个地球上没有几个国家有五千年的生活经验可以拿来现用,但中国可以。

文字:Daisy

照片:陈中秋

今年四月,【行李】受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之约,为《天堂,是因为有足够的地方闲浪》(暂定)一书前往杭州采访,我们选取了近20个不同领域的人物深入访谈:从画家、建筑师、古琴家,到跑者、僧人、茶人……无一不精彩,【行李】会在近日选取部分采访连续放送,新书也已付印,即日即可面市,敬请关注哦。

标签组:[文化] [茶馆] [西湖] [城市中国] [杭州经济] [龙井] [山水文化] [杭州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8571.html

相关阅读

青春奇幻励志爽剧《我在顶峰等你》正式开机!孙珍妮陈靖可励志携手!

4月30日,由孙珍妮、陈靖可领衔主演的青春奇幻励志爽剧《我在顶峰等你》正式官宣开机,该剧由优酷出品,上象娱乐联合出品及制作,权香兰担任总制片人,蔡聪执导,蓝白色编剧。《我在顶峰等你》以重生元素颠覆传统...

2024-04-30

第一运程 2024年5月17日十二生肖运势解析

  属鼠  综合:78  爱情:81  财运:74  事业:77  感情运势:爱情运势较佳,与伴侣间的默契十足,能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单身者也有机会在社交场合中结识到心仪的对象,需积极把握机会。...

2024-04-30

华为5月六大新品齐发!手机、平板、电脑、手表全都有

快科技4月30日消息,今天数码博主“看山的叔叔”在微博上表示,预计在5月华为将发布六大新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类别。 根据该博主透露,华为5月的新品计划包括:Watc...

2024-04-30

吕布与貂蝉的传奇故事——究竟是否走到了一起?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而三国时期的吕布与貂蝉无疑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段。然而,许多人对于他们的结局并不了解,吕布最后是否真的娶了貂蝉呢?本文将探讨这一历史问题。 二、吕布与貂蝉的相识...

2024-04-30

刘备与赵云:一段承载爱情与私心的生死离别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三国时期的刘备和赵云之间的情谊尤为引人注目。在刘备临终前,他曾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一表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私心和情感? 二、刘备与赵云的深厚情谊 赵云...

2024-04-30

刘备的成功之路:奸诈与智慧并存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辈出,其中蜀汉的刘备因其仁义之名被世人传颂。然而,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单纯的仁义并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的仁德之外,其精明的策略和适时的“奸诈”也...

2024-04-30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其中,蜀汉的赵云以其忠诚勇敢、武艺高强而著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刘备在很多时候并没有重用赵云。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用赵云打仗呢? 二、赵云的地位与...

2024-04-30

赵士程:历史中的显赫人物与唐婉的第二任丈夫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备受关注。其中,赵士程便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他不仅是宋太宗的玄孙赵仲湜的儿子,还是唐婉的第二任丈夫。 二、赵士程的身份背景 赵士程出身于宋朝宗...

2024-04-30

韩媒曝朴有天赴日演出遭日媒质疑 曾因吸毒等丑闻身败名裂

韩国艺人朴有天在2003年以东方神起成员的身份正式出道,如今已经出道20年,如果好好发展的话,他势必会成为顶级韩流明星,或许将有更多的作为。只可惜,朴有天本人拎不清,多次触犯法律底线,引发众怒,最...

2024-04-30

刘娥的传奇人生:从专宠到悲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女性以其才华和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宋朝的刘娥便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专宠的妃子到不幸小产的皇后,刘娥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二、刘娥与赵恒的...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