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瘦西湖畔美食聚,这家茶社早点名动淮扬_扬州

发表于话题:杭州西湖茶室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瘦西湖畔美食聚,这家茶社早点名动淮扬

瘦西湖畔的夏夜异常寂静,隔着真空玻璃和数百年时空,听不到盐商们连夜造高楼或白塔的声音。

双园•宴艳活动第二天一早,我们按约定,八点半在下榻的扬州迎宾馆8号楼大堂集合。

董克平老师已提前到达,与杨城一味的陶总和潘总在安排当天早茶的一应事宜。

董克平老师与陶总和潘总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神仙不过如此!

清晨香茗美点相邀,边吃边喝边聊;晚上澡堂沐浴,洗涤身体,净化心灵。

这是世俗社会对扬州舒适生活方式的感叹。

今天的扬州虽因盐商没落,早已失去富甲天下的光环,但早茶文化却丝毫未丢,还是扬州美食的代表和生活乐趣的寄托。正如扬州有名的富春茶社的茶联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 。

富春茶社

扬州吃早茶的店很多,著名的有:富春茶社、冶春茶社、五亭吟春、卢氏古宅、德春、菜根香、花园茶楼、共和春、锦春、毛牌楼、皮包水、蒋家桥、必香居、食为天等。

今天的早茶,还安排在趣园茶社。

扬州趣园茶社有着近200年的悠久历史,自2014年3月由江苏扬城一味餐饮有限公司接手经营,由原本的会所式经营模式成功转型为大众餐饮。

趣园风景

趣园,位于瘦西湖景区东部,长春桥以南,属于瘦西湖四桥烟雨景区。据传,这里当年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赐诗,并于1762年御书赐名“趣园”。此园主要建筑有锦镜阁、四照轩、金粟庵、涟漪阁、澄碧堂、光启堂、云锦淙等。

丛桂亭

趣园原是盐商黄履暹的私家园林,几经变迁,后为园林局招待贵客之处,现开辟为对外经营的趣园茶社。

锦镜阁

步行来到离8号楼不远的锦镜阁。

进入锦镜阁

锦镜阁是一栋小巧玲珑的江南阁楼式建筑,一楼是前部是客厅;宴设二楼,二楼窗明如镜,360度如画美景相伴。

窗明桌秀

锦镜阁二楼窗明桌秀,一桌茶宴已虚席以待。

锦镜阁里顾盼

园内林木荟蔚

从锦镜阁二楼,凭栏远眺,园内林木荟蔚。有桂树,还有乌桕、合欢、银杏、樱花、红枫等珍贵林木。

河溪蜿蜒

亭台楼阁轩室均度地而筑,

丛桂青竹绿水皆环翠相连。

当日菜谱

当日菜谱:锦绣美味冷碟;淮扬干丝、自制酸奶、美味茄鉴、翡翠鸡粥、五丁包子、枣泥糕、灌汤蒸饺、蟹黄汤包、XO酱油端、鱼子酱糍饭、藕粉圆子、虾籽干拌面、腰花汤。

开席前,桌上已摆好八味锦绣美味冷碟。

油爆虾、蜜制芸豆

八宝辣酱、毛豆菜梗

镇江硝肉、扬州泡姜

高邮双黄蛋、扬州酱菜

这八味冷碟花团锦簇,而最锦绣的莫过于高邮双黄蛋和扬州酱菜。高邮双黄蛋,蛋黄口感沙糯,油香如蟹黄;扬州酱菜,脆弹爽口,清雅解腻。这两个前菜各地来宾吃起来一份不够,又都上了双份,看来美食的共性到哪里都一样。

高邮咸鸭蛋,一蛋双黄,蛋白如璧玉,蛋黄似玛瑙,红白相间,壁合珠连。乾隆年间已是席上珍品,连袁枚也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道: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现代文人中,高邮双黄蛋最大的拥趸无疑是汪曾祺先生,那是他魂牵梦萦思乡之念。

扬州酱菜就更不简单了,浸淫在江南文人琴棋书画诗书印的氛围中,连名字起得都讲究。其中最出名的三和取意松竹梅岁寒三友,又应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还指酱菜色、香、味皆美;四美借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四美具,二难并。后取意《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后人亦将酱菜的鲜、甜、脆、嫩四大特点比喻为四美。

接着该上扬州面点了,等候之时,董克平老师告诉我们:扬州面点用料宏阔、技艺精湛、出品美艳、味兼南北。所以,如果说“扬州面点甲天下”,山西、广东也许会有不服,但“川菜扬点”之誉,却已是餐饮界历来的共识。

可以说扬州面点之于淮扬菜,犹如魂魄之于躯体。

五丁包子

第一个上来的面点是五丁包子。

扬州包子品种繁多,有生肉包子、笋肉包子、牛肉包子、三丁包子、五丁包子、虾肉包子、蟹黄包子、野鸭包子荠菜包子、青菜包子、干菜包子、雪笋包子、双冬包子、萝卜丝包子、芽菜包子、细沙包子、枣泥包子、水晶包子、芝麻糖包子、五仁包子等。

今天趣园茶社上的是五丁包,五丁为鸡丁、猪肉丁、笋丁、海参丁、虾仁丁。五丁馅鲜香脆爽,包子发面蓬松软暄,麦香四溢。

趣园茶社的五丁包子:味达江海,香兼湖山。

枣泥糕

接着上的是枣泥糕,枣泥糕实际是枣泥山药糕,除了糯米粉、玉米粉外,枣泥糕浅色的部分主要是山药泥。据说,枣泥糕的原形是扬州人家里常见的白糯米甜食,经过趣园的师傅改良升级,成了现在这种养生甜点。

枣泥糕老少咸宜、造型典雅、甜糯可口,是扬州对静好岁月的犒赏。

灌汤蒸饺

再接下来是灌汤蒸饺。

汤汁浓酽,肉馅鲜嫩,饺皮紧致。

调猪肉馅料时,要加清水,清水和猪肉的比例为1:8;馅料调好后,还要加入猪皮冻,馅料和猪皮冻的比例为2:1,这样可以让肉馅鲜嫩,蒸饺里汤汁浓郁。

这是美食大V食尚小米,在央视二套《回家吃饭》趣园茶社专辑里,公布的灌汤蒸饺的制作工艺和配方。

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的登场,无论在何时何地,因其艳丽丰盈,雍容大度,都会是宴席上点心的皇后。

蟹黄汤包在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皮薄如纸,吃法奇特,用料讲究。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是品尝蟹黄汤包的最佳时节。

以就餐体验来说,蟹黄汤包格外丰富——若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便让汤包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

汤包灯笼

汤包里八成以上的是汤水,剩下的才是蟹黄蟹肉。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待热气散发少许,再小口小口地吸取汤汁,肉皮冻的胶质使得汤汁黏稠粘嘴、肉香浓郁绕颊。余下的部分皮薄馅软,可以蘸点香醋、就点姜丝,一大口,麦面、肉馅和蟹味之鲜四溢,幸福感满满。

XO酱油端与鱼子酱糍饭

XO酱油端,集市上的萝卜丝油端子,是面糊拌上萝卜丝,油炸后很厚实,咬开后萝卜味被面糊冲淡;

趣园茶社的XO酱油端,改良做法,外皮酥脆,酥皮部分薄如纸,萝卜丝依然具有脆感。迂回于酥嫩间,齿颊留香。

鱼子酱糍饭团,糍饭包油条,软脆对比加上爆浆的口感,对口腔的刺激,岂止冰火两重天!

藕粉圆子

藕粉圆子,圆润澄明,柔软细嫩,富有弹性,呈荔枝色。藕粉圆子的汤汁是改进,汤色是从火龙果处得来的樱桃红,将藕粉圆子衬托得分外妖娆。

以藕粉和桃、杏、枣、瓜子等五仁为原料的馅心,吃起来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细嚼余香纷至沓来。

虾籽干拌面与腰花汤

完美的早茶,岂能无面,没有面的人生是不完满的;有面岂能无汤,没有汤的面,犹如无水之舟、无果之花。

趣园茶社的虾籽酱油醇鲜,或可兼济天下;腰花汤俊朗,定能独善其身。

趣园茶社以这款带腰花汤的虾籽酱油拌面,结束当日的早茶宴,堪称完满。

作者:识食物者姬图米

图片:识食物者姬图米

标签组:[美食] [小吃] [烹饪技巧] [海鲜] [早茶] [瘦西湖] [枣泥糕] [扬州天下花园] [蟹黄汤包] [包子] [腰花汤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922.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