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蝉冠菩萨像命运坎坷:曾断为三截 流落英日十四载(图)-搜狐滚动

发表于话题:1999年神仙事件
发布时间:2021-06-01

  蝉冠菩萨像。

  在山东省博物馆,有这样一尊历尽了千回百转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珍贵的镇馆之宝东魏蝉冠菩萨像。

  2011年3月山东博物馆举行10件“镇馆之宝”评选,同时评选出现场观众最喜爱奖、最具故事情节奖、最具视觉冲击力奖、最具听觉冲击力奖四件特别奖藏品,蝉冠菩萨像荣获“最具故事情节奖”。

  蝉冠菩萨像出土于山东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通高120.5厘米,是山东博物馆于2008年1月收藏的佛教文物珍品。

  精美的艺术造型

  菩萨像外形精美,头后有巨大圆形头光,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上身穿袒右衣,双肩覆搭披帛,帛带于胸前打结后分向两侧,下垂至小腿侧再向上折,最后各自绕两手肘下垂,两肘外侧下垂的帛带已残缺;下身穿着长裙,裙袂处分布密集皱褶。菩萨身躯修长,衣服稍薄而贴体,衣褶密而不厚,整个形体已显轻灵之意,而无北魏时期厚重之感,是一尊典型的东魏时期作品。

  菩萨身上装饰品十分华丽,两肩各立一圆形饰件,胸前悬挂两层项链,链下坠一宝珠;繁缛的璎珞自两肩下垂,于腹部交叉后分向两侧,再折向身后,腹前交叉处装饰一颗硕大的宝珠。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菩萨宝冠正中装饰的蝉纹,“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至今在山东境内已发现两例蝉冠菩萨石像,这种佛教蝉冠,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因此弥足珍贵。

  因冠上有蝉纹装饰,故称蝉冠。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侍从官经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为皇帝的顾问,可以出入宫廷,后来地位逐渐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与朝臣论政,权力盖过宰相。后代常常以“蝉冠”比喻显贵、高官。

  但蝉冠装饰在菩萨像上又是何意呢?这还得从蝉的生理和人类赋予蝉的喻意说起。蝉的幼虫长期蛰居地下,若干年后出土、脱壳、升树、高鸣,蝉的生命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复活和事物的循环。早期道教更是以“蝉蜕”来比喻人类羽化成仙,蝉也成为仙界的灵物、不死的象征。中国早期佛教接受了本土民间神仙思想和道教观念,常常把佛和菩萨视为神仙,因此菩萨冠上装饰蝉纹也就不奇怪了,这也是佛教造像中国化的一个例证。同时禅的生死循环,亦表达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体现观世音信仰

  据粗略统计,山东北朝时期单体菩萨像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局部地区可达到60%以上,山东北朝时期菩萨信仰十分流行,观世音在菩萨信仰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为何山东民间流行观世音信仰?这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有关。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对峙,山东正好处于南、北边缘要地,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山东大部分时间归属北方,同时山东归南方王朝管辖也几近60年;山东战事较为频繁,人民渴望和平、平安,现实往往不可得,只好寄托神通广大的佛教。特别是观世音,极受百姓欢迎,因为信仰观世音非常容易,佛经明确说:“若有无量百万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只要喊观世音的名号,观世音听到声音就会来解决苦恼。而且观世音还有诸多“灵验”的传说,如,山东豪强出身的王玄谟曾为南朝刘宋大将,北伐中屡建奇功,后又因吃了败仗被判死刑入狱,梦中有人告诉他“诵观音经千遍,可免”,王玄谟梦醒后依梦中人所言不停念观音经,果然在即将行刑的前一天传来免除他死刑的喜讯。

  经过对现有题刻铭文的造像文物的统计,山东北朝时期造弥勒像最多,造观世音像第二,可见,观世音信仰在山东确实十分流行,尽管大多数菩萨像没有题刻铭文,但很多可归为观世音造像。蝉冠菩萨像虽然没有明显观世音像的特征,但这种单体的立式圆雕菩萨像尚无为其他菩萨造像的先例,鉴于山东观世音信仰的热度,暂将其归为观世音造像的行列也未尚不可。

  曲折的再世经历

  1976年3月,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一位村民挖土垫房基时,无意挖出了一堆佛像,这些佛像主要是石质的,虽然都残破不堪,但在土坑中摆放比较整齐。可惜,当博兴县文物部门闻讯前来勘察时,现场早已破坏,大部分石像也早已被附近村民当做石料运走。

  后经当地文物干部不懈的努力,几年间找到几百件残块,经粘接修复,合计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残缺个体73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蝉冠菩萨像就是其中被收回的最为珍贵的一件。蝉冠菩萨像发现之时就已断为三截,当地文物干部李少南前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分三次从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终于拼接成一尊较为完整的菩萨像。从1976年出土到1982年完整归藏当地文物管理所,蝉冠菩萨曲折的再世似乎注定了它出土之前和出土之后必然的苦难经历。

  博兴县张官村村民所挖的土坑实际上是一座古代埋藏佛像的窖藏坑。为何要埋一坑佛像?为何佛像都残破不堪?这得从千年前佛像经历的灾难说起。

  由于皇室和朝廷的大力扶持,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兴盛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同时,又是在皇帝和朝臣的操纵下,在北朝短短的200年间就出现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像和寺院均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属于北齐管辖的山东地区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灭佛运动,即公元577年,北周攻灭北齐,在山东延续了北周武帝的毁佛政策。博兴县张官村窖藏坑内佛像均系东魏至北齐时期遗物,人们推测它们就是这次运动的受害者。

  佛教认为佛涅槃后,会经过正法、像法、末法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末法,即指佛法灭绝。这种思想源自古印度,佛教宣扬末法思想,是要求佛教徒应有忧患意识,努力使佛法久留,造福众生。所以,经过北朝的灭佛运动后,佛教信众并未就此悲观下去,反而对末法观点深信不疑。大规模的佛教劫难之余,佛教信众也逐渐形成了埋藏佛像的习俗,他们将成堆的残破佛像收集起来,像埋葬佛教舍利一样挖坑埋藏起来。这就是博兴县张官村窖藏坑的来历。

  流落英日十四载

  历尽千辛万苦拼成的蝉冠菩萨像归藏县文物管理所后,却又经历了另一段坎坷的经历,流落至海外14年。

  1994年7月初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蝉冠菩萨像不翼而飞,此后几年间杳无音信,直至1999年12月,两封信函几乎同时揭示了蝉冠菩萨像的迷踪。一封是托名北京大学中国著名学者宿白先生书写的寄送给中国社科院杨泓先生的神秘信件,另一封是来自米西奈斯古代艺术基金会主席玛利奥·罗伯特先生的信件。

  原来蝉冠菩萨像被盗后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MIHO MUSEUM)花费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在国际诸方友人的协助下,中、日双方经过了多回合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4月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署备忘录,确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馆创立10周纪年之际日方将这尊稀世珍宝无偿捐还中国山东。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长达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故乡,入藏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也因此与美秀博物馆结下了良缘,按照先前鉴定的赠还协议,蝉冠菩萨像此后每五年到美秀博物馆展览一次。

  如今,蝉冠菩萨像作为一件珍品文物,静静矗立在山东博物馆精致的展览大厅里,尽情展示着1500年前的余辉,接受着世人的欣赏和瞻仰。

  (肖贵田)

  作者:肖贵田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签组:[搜狐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2099.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