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易经八卦成图(1)

发表于话题:易经八卦方位
发布时间:2021-05-08

      伏羲创造出八个代表大自然规律的卦象之后,就开始思考:这八个卦象应该如何排列?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传说伏羲坐在一座高台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思索多日,终于画出了先天八卦图。这个伏羲画卦台一直保留至今。

  那么,伏羲是根据什么来分配八卦位置的?八卦图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如此崇拜八卦图呢?曾仕强教授指出,八卦图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那么什么是定位?我们又应该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呢?

  以前中国人不管去哪里,移民也好,做生意也好,通常只带两样东西,一个是祖先的牌位,另外一个就是八卦图。就连人迹罕至的北极,也可以看到有八卦亭。只要有八卦亭,就表示曾经有中国人来过这个地方。八卦跟我们中国人有解不开的关系,可是长期以来,八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却始终是一个谜。

  不过,大家如果把中国地形图拿出来看一看,很快就会发现,当年伏羲氏是按照我们的地形来分配八卦位置的。我曾经到过伏羲画卦台,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地方。站在画卦台中央,面南而立,前面有好多山,连绵不断,形状就像天的卦象一样。后面同样也是山,但它们是断开的,像地的卦象。再看四方八面,地形都很绝,而且有一条河蜿蜒而过,恰好把太极的两仪形象呈现出来。

    离伏羲画卦台不远的地方,就是女娲洞。传说伏羲跟女娲是同一个人(见图5-1),雌雄同体,有阴有阳。

  你可以说这是神话,我不反对,但是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是从神话开始的。人类是进化的,这些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是神话不能满足人们的疑问,现在再讲神话,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也没有人愿意相信,所以当神话不能满足人类的思想需求之后,就出来一样东西,叫做哲学。哲学是从神话演变出来的。但是哲学也没有办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后来才会出现科学。而哲学家多半会参考神话,因为哲学和神话是一脉相传,不可分割的。哲学所重在问题,不太重答案,所以哲学家对答案不是很有兴趣,他们所重视的是“人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活着干什么”,就这三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能活多久?我活着干什么?死了以后会到哪儿去?其实人之所以会对死亡有恐惧,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如果我们知道死后会去哪里,还会恐惧吗?当然不会。

 

  


 

    伏羲画卦台位于河南淮阳宛丘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传说伏羲就是在这里画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图。但是,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八卦图,在方位上却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把伏羲八卦图(见图5-3)跟按照现在的方位画出来的八卦图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好像不对,两个图是不一样的。问题就出在一句话上,我们现在看地图,都是说“上北下南”,所以我们画出的八卦图是天在北,地在南。但是我们延续数千年的说法都是“天南地北”,不是天北地南。所以有人就说,中国人连方位都跟西方不一样。可是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怎么会有两种方位呢?那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在绘图上的方位都是相对的、变动的。但是东南西北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有一个固定的格局,不能改变:如果北在上面,东就在它的右侧;如果南跑到上面,东也要相应地换个位置,转移到南的左边。

  我们现在绘图的方位是面向北方的,以北为天,以南为地,所以画出来的地图是上边表示北方,下边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则表示东方(见图 5-4)。而中国自古就有“向明而治”的说法,南方为光明之位,所以绘图方向就是以面南而视为基础的(见图 5-5),也就是南为天,北为地。由此可以看出,古今两种绘图的差异就在于天地即乾坤的定位不同。

 

  所以,如果把我们按照上北下南的地理方位画出来的八卦图的乾坤对调(见图5-6),就符合天南地北的乾坤定位了。

 

  
  再按照上南下北的方位指向,将各方位及各对应的卦整体对调,南和北、东和西、西南和东北、西北和东南全部对调,伏羲的八卦图也就赫然于眼前了。伏羲先天八卦图与我们现在的地理方位图的关系也就很清晰了(见图5-7)。

 

    伏羲八卦以南为天,以北为地,所以我们说天南地北,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孙悟空筋头云一翻上了天庭,就到了南天门,而不会到北天门。

  为什么我们的方位是天南地北呢?我们看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因为中华民族是从北方发展起来的,皇帝背北而坐,眼睛一看就是南,所有子民他都尽收眼底,其他什么事情他都可以不用多管。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什么叫“面南而坐,无为而治”了。中华文化的一切,只为了两个字,叫做教化,而不是政治。孔子所讲的政治,都是讲教化的,如果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政治也没有什么作用。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定为天南地北,不是出于政治的因素,而是出于教化的方便。

  我们坐的时候,大都会坐在北边,面朝南边,朝南有什么好处?就是冬暖夏凉。所以我们还是归结到一点:一切都以自然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句话绝对不要忘记,不管是分善恶,分好坏,还是分对错,都要拿自然作为标准:合乎自然的就是善,不合自然的就是恶;合乎自然就是好,不合自然就是坏;合乎自然就是对,不合乎自然就是错。白天烈日当空的时候,如果要抬着头朝向太阳,一定会很辛苦,所以人白天都是低头,因为后脑比较经得起晒,而且只有低着头才能专心工作。到了晚上,就要平衡一下,抬头去看看月亮。如果一天到晚都低着头,那就驼背了。所以白天低头低久了,晚上就去看看天空,欣赏欣赏月亮,这样阴阳才会平衡。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

  既然天南地北,整个方位变过来以后就是这个次序(见图 5-8):干一、兑二、离三、震四,然后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连接八个卦的这条线,我们把它叫做太极线。现代科学也证明,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走曲线的,我们把这叫做曲成。

 

     所有的地都是起起伏伏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甚至于每一根血管也都不是直的。我们应该去想一想,人为什么会那么好看?就是因为人的身上没有一处是直线的。如果样样都是直的,这个人还怎么看呢?头是四四方方的,连帽子都不能戴了。所以,一个人,要懂得欣赏弧线,我们称之为曲线美。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人类终于可以飞到宇宙中去看地球,我们发现,地球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美丽的曲线。可是当年伏羲氏画八卦图时,他是无法看到这一切的,那么他是怎么画出八卦图来的呢?

  伏羲氏是从仰观天象开始的,现在叫做天文学,也叫气象学。看天象就叫气象学,看天文就是天文学。文就是花样的意思,天上的花样就是天文。中国的天文学一向是世界领先的,以前国家有事情,都有专门的大臣负责观看天象,以预知未来的变化,作为执政的参考。《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以看天象并不是迷信。

  天象就是云、雾等的各种变化而已,晚上还有星星。星星的亮和不亮,哪颗是主星,哪颗不是主星,这个要让专家去研究,我们一般人最好不要妄加评论。天象的变化是有征兆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我们看天文主要是看时的变动。《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的变动,所以说“时也,命也”,时一变,人的命运也就跟着改变。

猜你喜欢相关文章:
易经八卦成图 (2)易经八卦成图 (3)

标签组:[八卦方位] [八卦图] [阴阳八卦图] [神话] [伏羲] [伏羲八卦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227.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