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关于完整的富春山居图的解读_用户3922029504_新浪博客

发表于话题:富春山居图
发布时间:2021-06-01

关于完整的富春山居图的解读

前言

1缘起  2010年,庚寅年。在“凤凰卫视”上看到台湾学者蒋勋先生解读《富春山居图》,受到启发。除较详细地阅读蒋先生的书稿之外,又收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还写了相应的“学习报告”一类的小文,送给朋友交流。但是,自那以后,头脑中就渐渐产生了一些“?”。几年来,常常会想起这些“?”,但并没有引起“兴趣”来。近日,不知哪儿来的“一阵风”,吹皱头脑中的“一池清水”,使我拿起这些“?”,企图搞搞清楚一点。以此与朋友们交流。

2、《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

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一幅山水长卷,乃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清顺治七年(1650)临死前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

无用师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2011

6

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用技术手段将《剩山图》与《无用师卷》“无缝”连接后称为“合璧图”。

3《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

元代画家黄公望

(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

,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

”(

王蒙、倪瓒、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起始部)


剩山图




一、《剩山图》是《富春山居图》的卷首吗?

1、蒋勋先生的“解读”

 正当《剩山图》将要赴台湾与《无用师卷》联展时,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这样解读:

五十一点四公分,它是贝多芬交响曲里的“当当当当——”,他一定要有一个起句,没有这个起句后面没有办法开始;它也是李白写《蜀道难》,“噫吁唏危乎高哉”五个短音节,重音,有重音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样的后面一个长诗出现。所以这是一个结构上的问题,使得我们对于2011 6月这样的一个合璧有非常大的期待,有非常非常大的重视,因为它等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画作,重新可以放在一起,我觉得黄公望地下有知,大概会非常开心这件事情,因为它的结构可以重新被理解。”

“。。。。如果我们刚刚了解了贝多芬的当当当当的重要性,它一定要有一个重音,敲门的重音,所以从这里开始绝对是有问题的,从结构上,因为这么长的长卷,等于是一个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开始一定要讲一个大的神话,女娲补天,然后才开始这个小说,所以这个我们叫做起句,在结构上的这个重要性。所以我们还是再把它接一次,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一次接在一起以后,它对我们整个了解绘画的这个重要。”     无疑,蒋先生认为《剩山图》就是《富春山居图》画面的卷首(即全图的起始处)。

2、《剩山图》并不是《富春山居图》的卷首—— 富春山居图的被烧毁的五尺

据记载:吴洪裕(问卿)“火殉”一事,使他成为《富春山居图》卷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罪人。“其从子吴静庵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 …”,然而由于火势太猛,经吴静庵抢救出来的画卷,已断裂去前面五尺许。中间烧出数个连珠洞,并断成一大一小两段。被烧毁的五尺,画的是城楼隐约,平沙无垠,为富春江口出钱塘的景色;五尺之后,才是峰峦云树,坡石起伏。吴静庵救出此卷后不久,经由当时极富修复能力的古董商人吴其贞之手,将烧焦的部分细心揭下,发现还有尺许画卷完好,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这尺许完好画卷,为吴其贞所得,就是《剩山图》。

由此可见《剩山图》不是《富春山居图》画面的卷首(起始的画面)。

3、被烧毁的部分画面是什么样的?

3-1邹之麟 仿《富春山居图》

那段画面已经“灰飞烟灭”,无法复原。明清之間,沈周、王時敏、張宏、周世臣、沈顥、鄒之麟、唐宇昭、程正揆、王翚皆有臨本,因各具風神,故亦為世人所重。其中鄒之麟一卷,因作者曾多次在宜興吳家處見過原作而臨倣的“火前”副本,故當時已備受重視,此卷之鱗自識臨于辛卯冬日,徐邦達先生考為黃公望原作被焚後一年。

  由於黃公望《富春山居》原卷已殘,後人一直企圖從明清諸家的摹本中窺其全貌,但據饒宗頤先生考證,目前能見到的各種摹本,皆缺去起首平沙五尺余一段,“此本(鄒之麟臨本)平沙五尺余宛然在目,故知惟有此鄒氏臨本方是完本。”清初惲南田也這樣說,“鄒衣白先生有拓本……庶幾不失丘壑位置。”這種“不失丘壑位置”的“完本”,使鄒氏臨本成為歷來研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

邹之麟不但多次在吴问卿家欣赏过《富春山居图》,而且在留有题跋,写道:余生平喜画师子久,每对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也。海内赏鉴家愿望一见不可得。余辱问卿知,凡在三见,窃幸之矣!……。”。可见,邹之麟不止一次欣赏过《富春山居图》。也正是他提出《富春山居图》是画中的《兰亭序》。这一说法,曾被乾隆借用,使得后人误以为是乾隆的一大“发明”。

邹之麟  仿《富春山居图》

3-2  沈周仿富春山居图

画卷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至明成化年间,由沈周收藏。沈周自从得到这件宝贝,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出画上没有名人题跋,沈周便请朋友题跋。一朋友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一卷以慰情思。

下图是这幅画的卷首部。

2     沈周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纸本设色 36.8×8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3张宏仿《富春山居图》

明代画家张宏在临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该图还是完整的画作,尚未被焚,所以后世将张宏这幅《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看作是研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重要版本。

张宏临仿《富春山居图》

二《富春山居图》中有几个人物?

 1、《富春山居图》中有“八个人物”1、桥上的“走向未来”;2、山林中的“樵夫”;3、渔夫;4、草亭中的“读书人”;5、又一渔夫;6-7、两只小船上的人;8、桥上往回走的人。理解“渔樵传统”,“云、水、路”以及“周而复始”的时间观念等等。细品才能领悟画之“意”。

  2、蒋勋先生说:有七个人

  蒋勋先生的解读如下:

“……这张画一共有七个人,过去我常常给我的学生期中考就说到,黄公望富春山居前面去找找看,找到七个人就一百分,那现在还没有人找到过。你大概看到这个人很容易,第二、第三、四个人很容易,有三个人是在山里面,你看不到的,等一下我们也会把他们放大,也许大家可以在现场里面去找一下这几个人物。

渔夫在江上钓鱼,茅亭里有一个读书人,他们两个在对望,中间有一群鸭子。我把下面这一段放大,鸭子、渔夫,渔夫又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从这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

。。。。我们这里又看到一个人,这是我跟大家提到大概最容易找到的三个人物,可是这个人姿态动作形象都跟刚才那个非常相像,所以是刚才那个人到这里来了吗?如果是刚才那个人到了这里,那意思说他不是两个人,他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间你会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可以了解,因为它是长卷,长卷不是摄影,长卷是电影,它里面用了很多蒙太奇的方法去剪接了。(【注】黑体字是本文作者“加黑的”)时间里面不断的连续,有时候可能是倒叙,有时候可能是对未来的幻想,所以这些东西在交错。所以1895年有了电影之后,其实用它来理解东方的长卷是更好的方法,因为西方的画画,一定站在那边,闭起一个眼睛这样比来比去,因为他在找焦点。你从来没有看到张大千需要这样画画,因为他就是坐在船上,玩了一玩以后,回来靠记忆画画,他不是在找焦点。如果焦点,那个叫焦点透视,没有办法真正扩远。黄公望一直讲扩远,是要宽阔出去的远,那个要散点透视,他必须放大出去,所以他只有电影能够解释,这样的一种空间形态。

原来,蒋先生知道图中画了有八个人物,不过他认为其中第五个人物和第三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因此,他就说《富春山居图》中“一共有七个人”。

三、刍议

   1、残卷不能代表完整的《富春山居图》

解读《富春山居图》,应当是解读完整的《富春山居图》。现存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连接在一起的《合璧图》,依然是“残卷”,不是完整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更不是《富春山居图》起始处。

《剩山图》前面是什么?已被火焚,灰飞烟灭。但是,从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对火焚前的《富春山居图》的临仿本可以判断:被火焚的那一段应当是“平沙无垠,富春江口出钱塘的景色”。

既然《剩山图》不是长卷的起始,那么就不会有它是贝多芬交响曲里的‘当当当当——’,他一定要有一个起句,没有这个起句后面没有办法开始;它也是李白写《蜀道难》,“噫吁唏危乎高哉”五个短音节,重音,有重音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样的后面一个长诗出现。”

也正是这样,我们这些后人们也不可以这样解读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的心境和创作思路。更何况,黄公望信奉道教,一位“出世者”,怎么会有贝多芬、乃至李白那样的叙事“风格” 呢?

把《剩山图》当作《富春山居图》的起始来解读,颇有“断章取义”之感觉。

2、“写意”与“写实”

《富春山居图》是一件以富春江为背景的传统山水画,虽然描绘的是富春江的景色,但他是“写意”,不是“写实”的,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景抒情,用绘画表达“心境”。此乃和西方“写实”的“风景画”的根本不同。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表达的是他的什么“心境”?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他自己清楚。而对于《富春山居图》的观者而言,可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解读”,“解读”就是在观者头脑中的“反应”,因人而异。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难免也会有“忽悠”的,这都没有什么。如果把这种“解读”放在公众面前,有不同的评论也是自然的、正常的。不过,过度的“解读”,其结果是“过犹不及”。

3、透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电影?《富春山居图》中有几个人?

近代,“西学东渐”,不乏有用西方的“科学理论”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的,其中:“中国画是‘散点透视’”就是一例。

据说,德国人,Otto Fischer 在著作《中国风景画(Chinesische Landschaftsmalerei)》中首次提出“散点透视法”这个说法。将此说法引入到国内的可能是学者宗白华。之后被逐渐使用开来。

文人墨客们好像觉得:这样一来,中国传统画就有了“理论根基”而“科学化”,进而“现代化”了。

其实,“散点透视”是未经过科学验证,只是一个猜想和假设。中国传统画中没有“透视”这样的概念,在古代《画论》里更找不到“散点透视”,虽然对于“近大远小”的认识很早就有,比如——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指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

王维在《山水论》中,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黛色),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到了宋代,郭熙提出“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之后韩拙又提出“阔远、迷远、幽远”。

这些“画论”,与来自西方的“透视原理”无关。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写实”,而是“写意”所谓“似与不似之间”。

从透视学的发展史上看,透视就是一门科学与实践的学科,它是西方绘画术语,是根据物理学、光学、数学原理,特别是投影几何的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来的专业技法理论。它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象”搭不上界。

有人戏谑说,所谓“散点透视”,就是“自编”。不错,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作者把自己头脑中的“山川精华”浓缩后,一个一个拼接起来,以表现山川的景象。

尽管,现在有些山水画教学中,特别是画中有“亭台楼阁”之类的建筑物时,也引进了“透视”的技法,例如,画面上的建筑物的透视“消失点”要在同一视平线上。这仅仅是一个很有限的改进而已。

我们不必自卑,不必将传统艺术披上“科学化”的西装。

后来,在解读传统画“长卷”时,又出现了“长卷”与“电影”的联姻。似乎在中国,“电影”的技巧老早、老早就有了,比西方要早得多得多。

其实,动态的“电影”与静态的平面上的画面二者之间,无法相提并论。

电影是运动,是动态的表现形式,怎么会有静态的构图?如果我们把绘画撇开,单独来研究电影的视觉问题,我们就会发现,电影所表现的是一个运动的空间。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运动: MOTION 。电影的学名应叫 MOTION ICTURE ,活动映画,或 CINEMA 。这些概念强调的都是运动。

在电影中观众视觉中反映的是运动幻觉和立体幻觉。

银幕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运动,因为每格画面都是静态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运动。

然而,影视是迄今为止最真实的艺术,她不仅能逼真地再现生活中静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且还能真实地纪录运动中的飞禽走兽。然而这种逼真性运动性的特征都是建立在幻觉的基础上的。

写实的、运动的,给人以幻觉的,这就是“电影”。它和传统山水画长卷如何“联姻”

中国艺术中的时空不是物理的,是意象的、心理的。可是电影恰恰是摹拟物理的时空,所以中国人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电影的物理时空有一定的困难。很容易就“文不对题”。

由此也就产生了《富春山居图》中“有几个人?”的问题。

由于现今能看到的是“残卷”,火焚的那一段中,有没有人物?无从谈起。但是存下来的画面上的,的的确确有八个人物,而不是七个人物。

为什么蒋勋先生认为是只有七个人物呢?他认为《富春山居图》就像“电影”,画面中第五个人物和第三个人物“很像”,因此是同一个人,只是移动了位置。这一说法有点令人惊诧。《富春山居图》虽然长达数米,尽管有丰富的内容(山水、人物),但它依然是一幅画面,怎么是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电影”呢?传统山水画的所谓“散点透视”与近现代的“电影”能挂上“钩”吗?用西方的、乃至近现代的“帽子”往往黄公望头上戴,似乎几百年前的黄公望已经运用了“电影技法,乃至蒙太奇”,这未免太“奇”了点儿吧!?

《富春山居图》中的人物是用极简的笔法画出来的,无所谓“像”与“不像”,

因此不可以说第五个人物(小船上人)和第三个人物(小船上的人)就是一个人。如果由此推理,可以得出另外的解读,最极端的结论是:现在能看到的《富春山居图》上只有一个人物,而且可能就是作者本人,一位生活在富春江畔的“出世者”的生活写照,或者说是他的“理想境界”:打柴、养鸭、读书绘画、捕鱼、与友人一同游览江上风光。能不能这样推论吗?也未尝不可。

解读,毕竟是解读。现在留存下来的《富春山居图》画面上有“八个”人物,而不是“七个”。   

 

个人之见,难免有误。虽学绘画,半瓶子醋。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如得指点,幸甚!

2016624日星期五     于树锦行空居

201672日星期六   定稿


标签组:[电影] [美术]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散点透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2468.html

相关阅读

韩素希确定回归!将搭档全钟瑞出演喜剧《Y项目》

据韩媒报道称,演员韩素希虽然因为恋爱事件受到巨大的争议,形象也完全崩坍,但她仍旧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女艺人,目前已经确定将会出演新剧《Y项目》,合作影后全钟瑞。近日,韩媒方面表示,演员韩素希恋爱争议...

2024-04-30

NewJeans遭到利用?粉丝们卡车示威

  ​ 近日,韩国娱乐圈再现纷争,Ador代表闵熙珍和母公司HYBE娱乐内斗升级,双方各执一词,这个节点上不少粉丝和网友开始担心Ador旗下组合NewJeans的出路。很多粉丝更是集资雇佣卡车,到公司...

2024-04-30

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真的另有其人吗?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关于这项工程的主人,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本人,而是另有其人。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

2024-04-30

探秘历史迷雾中的魏丑夫与芈月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和事件被时间的尘埃掩盖,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其中,战国时期的女政治家芈月与魏丑夫之间的关系便是一个充满争议和神秘色彩的话题。他们是否同过房?他们之间究竟是何关系?这些问...

2024-04-30

钩弋夫人:汉武帝晚年的红颜知己与立子杀母的悲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钩弋夫人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汉武帝晚年的宠妃,还因为“立子杀母”的历史事件而被后人铭记。那么,钩弋夫人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何要做出立子杀母的残酷决定? 钩...

2024-04-30

赵云:蜀汉十四名将中的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蜀汉时期的赵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蜀汉十四名将中,赵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赵云,字子龙,是中国东汉末...

2024-04-30

唐明皇李隆基晚年生活探微:杨贵妃之死后的岁月

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其一生充满了辉煌与悲剧。尤其是杨贵妃被赐死的“安史之乱”后,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备受关注。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李隆基的生活究竟过得如何,是后人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

2024-04-30

孙传庭与李自成:兴亡交替下的生死较量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其一生的起伏转折充满传奇色彩。在他崛起的过程中,曾遭遇明将孙传庭的重创,被打得仅余18骑脱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五年后,局势逆转,孙传庭反被李自成追击400里直至死亡...

2024-04-30

探秘雍正皇帝的最小儿子:生平与影响

在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作为康熙帝的继任者,其统治时期虽短暂却充满争议与变革。作为一个个性鲜明、执政手腕强硬的君主,雍正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同样备受后人探讨。本文将聚焦于雍正最小的儿子,探究他的生平以及他在...

2024-04-30

曹赛亚《我的少年时代》今日开播 带你一同聆听青春的声音

今日,青春校园治愈系网剧《我的少年时代》正式开播,这部由石烨执导,吕小雨、方晓东、曹赛亚等联袂主演,刘涛、赵岩松等特邀主演的剧集,即将带领观众一起聆听一段来自时光深处的青春之声。这其中,曹赛亚在剧...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