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高考满分作文:《走出孤芳自赏》《定位、换位与越位》

发表于话题:孤傲不自赏
发布时间:2021-06-03

考场真题 大豆与豆腐

(2013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变”

大豆从境遇尴尬变为广受欢迎的过程,突出体现了一个“变”字。“变”,可以是突破常规,勇于尝试;可以是敢于创新;也可以是探索与实践。

2.历练使生命升华

普通的大豆经历了一系列的“历练”,最终变成豆腐,得到了升华。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我们可以把困难与挫折当作一种历练,并在历练中成长、进步,使生命得到升华。

3.找准自己的位置

从大豆的尴尬境遇,我们也可以从“找准自己的位置”的角度立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是要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4.换个角度看事物

在生活中,很多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换个角度去看它们,就有可能会发现它们的价值与作用。

走出孤芳自赏

一考生

最爱看那高粱托着沉甸甸的果实,红过半梢的样儿,在风的挑逗下摇头摆尾的,好似一个乐开了花儿的老庄稼汉,即使已步入老年,也要活出个乐呵呵的样儿来。

然而,有一朵莲,它长在角落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审视着周遭的一切。它不会笑,甚至不知道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般的它,在这浸染着高粱红的氛围里,显得格格不入。就连苦心孕育出的花朵,也只能孤芳自赏。

我的童年甚似那朵孤芳自赏的莲。真不敢想,倘若那时的她没有走进我的世界,我会不会到现在还只是那朵无人问津的、孤傲无朋的莲?

头顶那把电扇的叶子在“呼呼呼”地转啊转,思绪飘飞,我仿若回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夜很静,无风无月,有几只小小的飞蛾徒劳地在白炽灯下扑向光明。它们盘旋着,像是把那灼热的白炽灯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大舞台,非要向别人展示它们那华丽的舞姿。我多想告诉它们:“你们没有观众,何苦白费心力?”

此刻的我,像极了那几只小飞蛾,手里拿着满分的卷子四处寻找人来分享喜悦。但是,平常总是独来独往的我,此时,连找一个人分享喜悦也成了一种奢望。渴望施舍的心传来了翻滚的委屈,我只能沉默不语,最后在这寂静的阳台上哭了起来。雨,是根根晶亮的银线,而泪则是根根锋利的针,滴滴都是钻心的痛。

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站在楼下的,还大大咧咧地问我:“喂,这么晚了,不进寝室休息,干吗哭啊?”

我像是被捉到了尾巴的狐狸,立即止住了呜咽,红着眼,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她:“不干你的事,窥看别人哭泣是你的乐趣吗?”我习惯性地用了一针见血的语言想要刺痛她,然后让她没趣地走开。可谁知,她居然厚着脸皮,跑进我的寝室里来了,还苦口婆心地叫我不要哭,有什么大事是不能解决的呢?又说什么“俗话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咱们女孩子也不能轻弹泪啊”。听她说这话的时候,我破涕为笑了。

她笑起来,两排牙齿洁白如玉,两颗小虎牙时不时地露出来,笑起来如花般的眼睛——我好像爱上了这个笑容,想起时也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45度。

我从此开始结交朋友,而她,就是我的第一个密友。在她的感染下,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我尝到了友情的果实,其味甘美如饴,我也开始笑了,而且,也笑得大大咧咧的。

那日的小飞蛾别人只说它们“讨厌”,而我却是它们最忠实的观众。我看到了它们最美的演出,自那以后,我和它们,都不再像莲那样孤芳自赏了。

我喜爱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的话:“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是的,我也可以做一条水草,时不时地向路过岸边的人招摇一下,显示我的存在,也表达我对路人的热情。每当此时,我会想起救赎过我的那个大大咧咧的她。

名师点评

1.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开篇以象征手法,先描写高粱和莲花,然后引出文中主要人物,引发读者的思考;高粱和莲花的对比,也预示了文章后面“我”的转变。如此构思,使文章富有文学意味。

2.文章运用了个性化的心理、语言描写,既使人物的个性鲜明,又为文中的“我”能够走出孤芳自赏,提供了情感基础和合理依据。

定位、换位与越位

一考生

鹅黄嫩绿,星星点点,装饰了朴实的大地;朗月疏星,微微弱弱,照亮了夜行人的路;细雨微风,温温润润,哺育了一茬茬庄稼。

大自然的小小生命总是在其渺乎入微的岗位上默默地倾其心力,造福世界。对我们而言,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数十载春秋,天不变,道不变,唯有我们足下的土地,存在的位置,倏忽缥缈,瞬息万变。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活出一分光彩鲜亮,一分永恒与无限,早已成为人们普遍研究的生存课题。

我以为,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尽快实现人生价值,他必须学会定位、换位与越位。

定位,即找准位置,寻求突破以实现价值。唯其如此,位置才饱含意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老先生早为生存价值下了定义:人应为其所处地位、职位负责。你若是一名战士,那么,站岗放哨、保家卫国你责无旁贷;你若是一位白衣天使,那么,恪守医德、救死扶伤你义不容辞……我们不能独自生存和发展,为“我”以外的周遭尽自己绵薄之力,方能成就存在的含义。

倘若未找准位置,不妨换位再求人生价值。一代文豪鲁迅便是个成功范例。弃医从文——他以一支如椽大笔拯救了一代人的灵魂。而今物欲横流、适者生存,很多人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与其在泥淖中挣扎,不如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没准就撞开了一条金光大道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跳槽、转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吧?倘若“换位”将我们领向人生另一高峰,又何乐而不为呢?

成功同样属于敢于越位的人。这里的越位是超越,不为所缚。西汉司马迁为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篇巨著《史记》,甘愿受暴刑而面无愠色,他早已超越了世俗的“位置”——太史令、中书令,等等。名缰利锁、尘寰扰攘,一切苦难都被诗化为哲学来解读,司马迁力排万险千难、忍辱负重为著书的精神必将永载史册!超越地位束缚,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谦谦君子所探寻的上上境界。

君不见,人生价值自在足下。定位、换位、越位——万万不可错位!

名师点评

本文从材料中提炼出找准人生位置的主题,并围绕着怎样找准人生位置,实现人生价值展开论述。文章的开头以诗化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引发读者对短暂人生的思考。作者对素材的选取注重典型性,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深刻。

标签组:[升学考试] [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5820.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